励玲
在心理学里,思维属于认识过程。所谓思维过程,主要是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及其派生的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等等,思维则是认识过程的核心成分。[1]7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1]8人的大脑对信息的整理、批判、理解、质疑及比较的过程都需要思维的参与。
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核心是:在阅读交流中关注文本内容,在交互和活动中关注学习策略,在评判和想象中提升思维水平。[2]4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也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注重在教学和评价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入教学和评价活动中。[3]50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训练读者的思维是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下面,笔者以人教版NSEFC Book 7 Unit 3 Old Tom the Killer Whale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可行性。
一、借助合理的预期 激活学生思维
用母语阅读时,我们常常在阅读开始前就对内容有了很多预测。预期建立起来,积极的阅读就已启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暗示”,让他们有机会预测即将到来的事情。[4]在导入阶段,教师的合理“暗示”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尤为重要,笔者就从主题背景及语言的激活两方面对思维进行激活。
【教学片段1】本文主题是人与动物合作达到互赢。该话题类似于学生不久前刚刚做过的2012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中的阅读理解A篇。于是笔者在导入部分链接该篇文章大意并让学生回忆试卷中的第59题:
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Wild Bees B. Beekeeping in Africa
C. Wax and Honey D. Honey-Lovers Helper
【设计说明】从学生熟悉的语篇入手进行导入,唤起了他们对于本文主题(人和动物相互帮助,互惠互利)的理解,激活了背景思维,简捷有效。
【教学片段2】教师让学生看课文前的图片,并让他们猜测图片所展示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厘清“the whales”(鲸)、“the killer whales/the killers”(虎鲸)及“the whalers”(捕鲸者)的中文释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猜测了三者间可能会发生的故事。
【设计说明】“The whales”“the killer whales” 及 “the whalers” 三词形似,其释义及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可以预计,如果没搞清这三词的意思,在整个文本理解过程中,学生都会遇到很大障碍。图片的介入也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活跃了其思维,使他们更有针对性地去理解文章内容,效果更佳。
二、聚焦文本体裁特征 厘清学生思维
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另一个难点,即一篇文章学完后,学生往往能说出其中的人物、时间、事件等,但对快速获取这些信息的方法和策略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5]缺少阅读策略的指导、思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真正获得提高。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平时阅读新授课中就要加强对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等各类体裁的文体特征及解题技巧的指导。本文是记叙文,在对文章的细节处理部分,笔者就着重展开了记叙文的文体特征教学。
【教学片段3】导入文本之后,教师让学生读标题,浏览全文,观察文章的结构,判断本文属于什么体裁的文章,思考文章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设计说明】分析文章框架和文本建构方式能够训练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本活动中学生基本能够断定本文是由两则故事组成的记叙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宏观上对文本有一个把握,确定思维框架。
【教学片段4】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设计如图1中的相关任务。
【设计说明】本环节引出了记叙文的另一些基本特征:故事情节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会涉及不同的人物,且人物之间多数存在着矛盾。这些认知让学生对下面具体故事内容的展开形成了期待。
【教学片段5】在故事发展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体会作者Clancy的情感变化,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本文所隐藏的一条情感变化线索(见图2)。
【设计说明】记叙文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人物情感的变化。学生在阅读中如不对这些细节进行推断,将无法深刻理解故事的发展。这一环节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欣赏记叙文,如何在故事发展中体味人物情感的变化。
三、利用思维导图 发散学生思维
《课标》中还提到为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组织信息,表达观点,发表见解,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放射性思维是一种自然和几乎自动的思维方式,人类所有的思维都是以这种方式发挥作用的。[6]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有思维发散性、可视化、整体和部分相联系等优点,其所运用的词汇、图形、数字、节奏、色彩和空间感让学生的左右脑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及概括能力。在对第一则故事的讲解过程中,笔者就采用了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故事的脉络有个全面的掌握和理解。
【教学片段6】对第一则故事的处理,教师提了两个问题:What did the killers and whalers do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hunt? How could they achieve such a win-win result? 要求学生将文中有关虎鲸和捕鲸者的动作都绘制在同一张思维导图中(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由教师提早告知学生),并能通过思维导图的内容陈述双方如何达到互惠互利。最终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3所示。endprint
【设计说明】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厘清了捕鲸前、捕鲸中、捕鲸后三个阶段中虎鲸和捕鲸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双方在捕鲸过程中的默契合作。思维导图的呈现也让学生对整个捕鲸过程了然于胸,且中心词的展现有利于学生开展对捕鲸过程的复述活动,通过复述活动将思维转化为文字的形式,达到思维与语言共同提升。总之,思维导图的运用让学生掌握了故事内容,巩固了语言的习得,促进了思维的发散。
四、关注深度阅读 加深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能力的提升应与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步进行。培养思维能力是伴随着对文本的深度解读的阅读教学活动而产生的。表层理解关注文本信息,而深度阅读则开启思维。[2]48因此,教师在阅读课上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表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深度阅读,体验文本内涵,获得语言技能,提高思维能力。
细节剖析不能过多停留于表层信息,而那些基于表层文字理解、能挖掘文本内涵的深层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任务的设计更能照顾到班里的优等生,促进其更好发展。
此外,基于文本的读后拓展活动也能加深学生的思维。此类读后活动不但能使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还在落实情感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笔者在读后活动常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质疑是读者阅读过程中运用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就所读文本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7]
【教学片段7】读后活动中,教师针对本文标题提出了以下问题:①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ld Tom” and “the Killer Whale” in the title? ② Why did the killer get the name “Old Tom”? ③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halers and the killers, can you give the passage a new title?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对标题的讨论,了解了标题中“Old Tom”与“the killer whale”之间的同位关系,并根据捕鲸者给虎鲸的“Old Tom”这一昵称,体会了两者之间的友好关系。最后一个问题通过对标题的质疑训练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根据虎鲸与捕鲸者之间的关系,并参考了导入环节中2012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第59题的答案“Honey Lovers Helper”给本文拟定了一个新的标题“Old Tom, Humans Helper and Protector”。这样的读后质疑加深了学生的思维。
在本文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根据图片及标题预测文本内容,快速阅读把握文章大意及结构,绘制思维导图厘清故事发展脉络,质疑标题等一系列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从预测、概括、推断、发散和创新等不同角度让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才能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成为一个能动的、主动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朱智贤,林崇德. 朱智贤全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葛炳芳. 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50.
[4] Jeremy Harmy. 如何教英语[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04.
[5] 卢爱华. 围绕话题,重点训练,明晰主线——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8):1-7.
[6] Tony Buzan. 思维导图宝典[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9.
[7] 张茹芳. 运用批判性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深层理解能力[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12):16-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