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术理论
——读郭因《中国绘画美学史稿》

2015-10-29 16:41李盟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美学史现实主义美学

李盟盟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印刷工程学院,天津 300350)

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术理论
——读郭因《中国绘画美学史稿》

李盟盟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印刷工程学院,天津 300350)

政治与艺术有着密切联系,一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是同时代政治思想的体现,在中国七十年代出现的艺术理论著作《中国绘画美学史稿》(郭因著)亦是当时政治思想的反映。

美术理论;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政治;绘画

郭因,原名胡鲁焉,安徽绩溪人,笔名路泥,生于1926年,著有《中国绘画美学史稿》、《山水美与绘画》等专著。其传记被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等。

其中《中国绘画美学史稿》成书于1975年,那时中国正处在经历一场政治运动时期,这场政治运动时间从1966年5月15日起至1976年10月结束,耗时十年之久。政治上的波动引起艺术领域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政治与艺术的密切关系,且一定时期艺术要受到当时政治的影响,在这一历史阶段同样如此,其政治是以当时处于主导地位政治——毛泽东思想为中心,毛泽东是中国20世纪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这一阶段的艺术创作同样也是毛泽东思想在艺术上的具体体现,所以这一时期的艺术又被称为具有毛泽东思想特点的艺术,如《小二黑结婚》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正符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在这场政治运动的十年中,建立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创作的艺术风格成为艺术主流,不仅艺术实践方面体现这一主流,在艺术理论方面亦是如此。这些艺术家和理论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和推进起到巨大影响,对后来的艺术亦起到重要作用,其影响至今还鲜明可见。

作为第一本把中国古典绘画理论整理出来,且编写成史的著作,郭因在书中从美学角度研究与撰写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并以自己著书实践来验证毛主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发展方针的正确性,这种做法在当时的确属于一个大胆尝试。为切合实现毛主席提出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思想与创作方法的著书任务,该书便运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思想与创作方法进行写作,基于这样一种“双结合”美学思想与创作方法的艺术风格,在实现著书任务同时做到完成学术研究的高度,可想而知其难度,郭因从事实出发,在毛泽东文艺思想基础上,对大量资料进行深入探析,形成一套归本就源、取之有信的绘画美学体系。

为体现出本书写作特点及当时政治文化思想,郭因在书中将中国历代绘画理论主要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部分,所谓“现实主义”,在《辞海》中的解释为:“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相较而言“浪漫主义”则更多侧重于作品中富有主观色彩,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这种划分方式虽说简易一些,但确实符合当时时代环境,如他认为东晋顾恺之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绘画美学史上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第一个高峰。顾恺之“以形写神”要求艺术家在创作实践过程中,要以客观事物为依据,如实描绘,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把握事物的外在形象,还要通过外在来表现出事物的精神本质。另外还例举顾恺之“迁想妙得”美学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说画家在绘画实践过程中,也应有画家自己的主观情思发挥作用,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于所画物象之中。由此书中得出结论顾恺之的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归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实例。

正像一段时期的艺术是同时代政治的反映一样,按当时历史发展状况,郭因的分类方式有一定道理,但中国古典绘画理论博大精深不能简单地用这两种方法来归类。如他将南齐谢赫的“六法论”归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更偏于浪漫主义的论点便是例证,“六法”即谢赫《古画品录》中所提“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其中,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都应属于具体描绘方式,偏向现实主义的范畴,从这点上看,郭因的分类有一些不妥之处。

以上我们从郭因撰写此书的观点、方法及目的等方面来分析说明七十年代美术理论的特点。可以说其观点、方法在当时是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特色的,也证实一定时期内的艺术理论反映出当时政治思想,其中一些观点在现在看来,却并不适用于当今对中国古典绘画理论的分析,正如吴甲丰在《怎样衡量美学遗产》中所指出,《中国绘画美学史稿》的作者“将西方现代诸流派作为‘反面标准’去衡量我国古代画论中他所认为的不良倾向”,这个方法未必是妥当的;后又说到:“我们从事‘中国美学史’的研究,首先应该‘从中国看’,即必须首先以我国民族文化精神为立足点,然后再参证‘世界文学艺术史’上的各种美学思想与创作方法,作为比较的研究,这样才能从我国大量文献和艺术作品中抽绎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美学思想。”

总的来说,郭因《中国绘画美学史稿》在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对后来学者的研究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并通过此书了解当时美学思想和政治倾向,使人们从中受到启发。直至新时代,在当今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想仍是艺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1]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2]黄宾虹,邓实.美术丛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J209.2

A

1005-5312(2015)08-0040-01

猜你喜欢
美学史现实主义美学
仝仺美学馆
烛照美学史的幽暗地带
——《17—19世纪法国美学主潮》评介
盘中的意式美学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区域美学史书写的探索与尝试
——《巴蜀美学史稿》评介
新法律现实主义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西方美学史研究综述
守望与展望:新美学史的构建
——读黄柏青博士专著《多维的美学史》的若干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