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编《建国日报》出版十五天被查禁

2015-10-29 05:40俞子林
世纪 2015年5期
关键词:曹聚仁夏衍复原

俞子林

夏衍编《建国日报》出版十五天被查禁

俞子林

刊头题字:朱卓鹏

《建国日报》是抗战胜利之初,由夏衍主编,在上海出版的一份报纸。据《上海新闻志》载,仅出版十二天,即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但据我所知(根据实物材料),应为十五天,也许是夏衍所误记。

这份报纸,原是抗战时期在上海创刊的《救亡日报》的续刊(或改名)。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规定,南京、上海、北平、武汉等地,凡是过去出版过的报纸,现在可以重新出版。于是周恩来便找夏衍商量,派他到上海出版《建国日报》。

《救亡日报》原由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所以《建国日报》仍署名发行人郭沫若。由于当时报纸没有自己的印刷厂,要等别家印完自己的报纸再印《建国日报》,因此每天要到下午才能与读者见面,所以在报名下加了“晚刊”两字。这份报纸于1945年10月10日出版新一号,至10月24日出版至新十五号后停刊。停刊号上登了一则《本报启事》:“本报原称《救亡日报》,八一三以后即在本市出版,现正向中宣部呈请核准手续。顷奉詹特派员代电通知,暂时停刊,一俟核准登记,再行出版。”詹特派员即詹文浒,再行出版只是一个愿望,后来没有实现,永远停刊了。

《建国日报》作为党刊,通过新闻、社论、专稿等积极宣传我党主张,反映人民呼声。如在题为《我们应有的警惕》社评中说:“在胜利复员声中,陪都有过一句流传人口的警句:‘复员不是复原’,打完了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要复员,但在这千载难逢的民族翻身的时机,却万万‘复原’不得!抗战的目的不单是要在军事上打败侵略者,而且还要挣脱千百年来的内外束缚,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的三民主义的崭新的中国。抗战就是革命,革命是一种蜕变的过程,所以抗战成功之后必然的要除旧布新,从精神到物质都得面目一新,而决不能重新复原到抗战前状态。”社评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的主张。

报纸还辟有“春风”副刊,发表郭沫若、柳亚子、茅盾、萧三、曹聚仁等的文艺文章,又有夏衍化名愚老写的《乱离人语》,讲述后方人民战时的种种苦难经历。还有一栏名 “战时文人图象”,介绍柳亚子、欧阳予倩、叶圣陶、张天翼、曹聚仁等的行踪,或以通信形式谈了戴望舒、叶灵凤等在香港的文人近况。所有这些,都是上海人民经过八年抗战非常隔膜而又非常希望了解的信息。

报纸还刊登了一些广告,如中国艺术剧社将在沪公演两大名剧:茅盾编剧、赵丹主演的《清明前后》,夏衍编剧、金山主演的《芳草天涯》;郭沫若著的《甲申三百年祭》,许立群著的《中国史话》以及郑振铎编《民主》,柯灵、唐弢编《周报》和《文萃》出版的消息。这些报刊和戏剧广告都给上海人民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报纸虽然只出版了十五天,但在中国报刊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据说当时的销数已达五六千份,但现在要找一份完整的已很困难了,以至夏衍在写他的回忆录《懒寻旧梦录》(1985年7月三联书店出版)时,手头只有一张保存下来的清样,无法找到全份原报。

(作者为上海书店出版社原总编辑)

猜你喜欢
曹聚仁夏衍复原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曹聚仁家风“我为祖国效命”
一起来做颈椎操吧
夏衍巧改剃头诗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我的爷爷奶奶——夏衍与蔡淑馨
交友如听钟
对艺术的尊重
交 友 如 听 钟
夏衍的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