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
- 曹聚仁的“乱世哲学”
与我的世界》是曹聚仁晚年病中之作,从香港初版到内地再版的过程中,其副标题由《未完成的自传》调整为《回忆录》,而实际上借由记录时代历史,他也完成了自我表达和主体塑造。在这个意义上,将眼光从“我的世界”重新放回作为传主的“我”的身上,可以进一步理解曹聚仁在抗战时期所处的特殊位置及其思想方式。作为战地记者,亲历战争及流亡的生命经验,反而促发他向内寻找精神支援,其中,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性继承构成了一条重要的内在线索。“反理学的态度理解理学的深度”的“乱世哲学”是他在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1期2022-04-12
- 为祖国统一作桥梁
年6月26日,曹聚仁出生于浙江金华浦江墩头镇(今兰溪市梅江镇)蒋畈村。曹家祖上身居浙东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历代务农。曹聚仁的父亲曹梦岐是村里第一个秀才。第二次科场赶考中,曹梦岐接触了维新思潮,回家后雷厉风行地砍了自家橘树,建造校舍,自制课桌、黑板,四处敦请名师,办起了育才学堂。曹聚仁天生聪慧,幼承父训。1915年,曹聚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里有朱自清、俞平伯、陈望道、夏丏尊等一大批名师。五四运动时,学校成立学生自治会,他被推举为主席,著名的“一师风潮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11期2021-11-22
- 曹聚仁妻子邓珂云:见证了丈夫为两岸统一奔走
说,也不能说”曹聚仁一生有过两段婚姻。1921年,21岁的曹聚仁与同乡王春翠结为连理。1935年,他与王春翠离婚,1938年与记者邓珂云结婚,育有4个子女:长女曹雷、次女曹霆、长子曹景仲和幼子曹景行。邓珂云于1916年生于上海,读初中时就爱好文学,1934年秋结识了在务本女中当国文教师的曹聚仁。1938年3月,曹聚仁跟随部队撤到武汉。在上海难民收留所和抗日民众团体工作的邓珂云得知后也辗转来到武汉,被香港《立报》聘为记者,不久二人举行了婚礼。4月5日,曹聚仁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11期2021-11-22
- 曹聚仁:“两岸密使”
邵力子要曹聚仁多做些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工作陈毅说:“曹先生不会推辞吧?”“哪里,哪里,聚仁身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曹聚仁(1900-1972),著名记者、作家。浙江金华浦江墩头镇(今兰溪市梅江镇)蒋畈村人。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到上海,任教于爱国女中、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曾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战地记者,曾报道淞沪战役、台儿庄大捷。1950年赴香港,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派记者。20世纪50年代后期,主办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11期2021-11-22
- “我为祖国效命”
”1950年,曹聚仁离开妻儿,只身去香港定居。从此以后,他在一封封家书中诉说他愿为祖国统一效力的赤子之心。1969年12月4日,曹聚仁在给曹雷的信中写道:十九年前,我应不应该到海外来闯天下呢?在当时,你妈真有千个万个不情愿,但,这一家的担子谁来挑呢?我不能说一句空口漂亮话,说大家一齐挨苦就是了。我咬下牙关,决定到海外来做事,找钱养家,闷声不响,自己多吃点苦。那时,你们年轻,是不懂这番道理的。别人以为我到了海外,一定会远走高飞了。我一心向往北京,而且慢慢走上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11期2021-11-22
- 子女忆曹聚仁:“父亲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在我身边”
不会那么顺利”曹聚仁与邓珂云共育有两女两子。长女曹雷,1940年出生于江西,1965年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1982年起任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兼导演,已退休。长子曹景仲,1945年出生于乐平,1970年因公殉职。次女曹霆1945年夭折。幼子曹景行,1947年生于上海。曾任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亚洲周刊》副总编辑、《明报》主编、《中天新闻频道》总编辑。曹雷忆父亲:“父亲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在我身边”轰炸、躲警报、逃难,是曹雷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在一个家庭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11期2021-11-22
- 一代名记曹聚仁
335弄5号,曹聚仁舍下家庭,只身离开上海,去了香港。那是1950年的夏天。在香港,曹聚仁的职场身份依然是报人——编辑《星岛日报》(此前,他已作为该报的外勤记者,迎来新闻生涯中“伟大长篇通讯的黄金时代”),主办《学生日报》《热风》,应约为新加坡《南洋商报》写文章,与人合办《循环日报》《正午报》。1956年7月16日,周恩来于颐和园夜宴曹聚仁。此后,在《颐和园一夕谈——周恩来会见记》一文中,曹聚仁第一次正式传达了“国共第三次合作”的主张。1956年至1959
检察风云 2021年9期2021-06-25
- 曹聚仁:领袖年谱里的香港来客
中国现代史上,曹聚仁先生是享有一席之地的著名文化人。他聆教于章太炎,结交于鲁迅,涉足文学创作及理论,钻研历史和哲学,执教大专院校,当过战地记者,主持报社笔政,学识广博,成名很早,著作等身,留下了丰厚的人生机记录。尤为世人关注的是,他年逾半百之后,热心搭建台海两岸沟通的渠道,彰显了一位知识分子期盼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他的这段经历,多年来广为传播且倍受称道,但流布中也含有扑朔迷离以至以讹传讹的成分。距今一个甲子过去了,对于曹聚仁这段重要的人生经历,应当依据可靠
世纪 2021年2期2021-04-06
- 和叶永烈谈曹聚仁传递毛泽东《临江仙》
洋商报》撰稿人曹聚仁,为沟通海峡两岸交往来到北京。不久,就受到毛泽东接见,在谈起祖国统一大业、国共第三次合作事宜时,毛泽东托曹聚仁带口信给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还请他捎带自己所写的一首《临江仙·寄友》给蒋介石。曹聚仁离开北京,回到香港,蒋经国还特地派船接他赴台湾岛。曹聚仁直奔日月潭,面见蒋氏父子谈话,并送上这份手稿。毛泽东写的这首《临江仙》是步北宋词人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的:夢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
世纪 2020年5期2020-10-15
- 周作人五通书信梳考
作人致王茨荪、曹聚仁的两封书信进行考订与补正。关键词:周作人 王茨荪 石评梅 曹聚仁周作人的作品集坊间已出版多种,其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工作一直稳步推进,新的集外佚文不断“出土”。因周作人一生交际广泛,加之书信这一文献的特殊性,故散佚集外的周氏书信虽难以统计具体数量,但无疑是有继续发掘空间的。黄开发在《周作人研究的资料工作述评》中即认为“今后发现大量周作人佚文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可能还会有数量众多的书信面世”。2020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陈子善、赵国
名作欣赏 2020年9期2020-10-10
- 如果台湾回归将如何安排蒋介石
了“两岸使者”曹聚仁,周恩来也在座。曹聚仁问:“如果台湾回归后,将如何安排蒋介石?”“蒋介石当然不要做地方长官,将来总要在中央安排。蒋经国安排在人大或政协是理所当然的。台湾还是他们管。”在一旁的周恩来回答,“如果陈诚愿意到中央,职位不在傅作义之下。”回香港后,曹聚仁立即将他和中共领导人接触的情况详细转告了台湾方面。但是,蒋氏父子由于有美国人撑腰,没有表态。1965年夏,蒋氏父子萌生和谈之心,在日月潭召见曹聚仁。三人经过几次讨论,终于达成了六项谈判条件,主要
新传奇 2020年26期2020-08-04
- 友情是一种最炙热的态度
友该做的。学者曹聚仁与鲁迅相识并成为文友后,开始频繁交往。一个冬夜,曹聚仁肝气犯胃,痛得不行,给弃医多年的鲁迅拍特急电报。鲁迅就赶紧给回复了方子:柴胡、枳壳、赤芍若干,香附、川楝子少许,掺上延胡索、甘草,水煎服。回复完电报,鲁迅并未直接回住处睡觉,而是连大衣都没穿,顶着严寒就去了最近的药铺,然后又坐人力车去了曹聚仁的住处。躺在病床上的曹聚仁看到鲁迅,既喜又忧。因为,当时的鲁迅也久病缠身。曹聚仁赶紧坐起来,说:“您吩咐了方子,我让人煎了就行了,何必再跑一趟。
作文·初中版 2019年12期2019-12-19
- 友情是一种最炙热的态度
友该做的。学者曹聚仁与鲁迅相识并成为文友后,开始频繁交往。一个冬夜,曹聚仁肝气犯胃,痛得不行,给弃医多年的鲁迅拍特急电报。鲁迅就赶紧给回复了方子:柴胡、枳壳、赤芍若干,香附、川楝子少许,掺上延胡索、甘草,水煎服。回复完电报,鲁迅并未直接回住处睡觉,而是连大衣都没穿,顶着严寒就去了最近的药铺,然后又坐人力车去了曹聚仁的住处。躺在病床上的曹聚仁看到鲁迅,既喜又忧。因为,当时的鲁迅也久病缠身。曹聚仁赶紧坐起来,说:“您吩咐了方子,我让人煎了就行了,何必再跑一趟。
作文中学版 2019年12期2019-12-11
- 交友如听钟
一次,作家曹聚仁乘車去外地办事,不知不觉在车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已坐过了站。列车员在查票时,要求曹聚仁补票。当时,曹聚仁身上的钱不够,列车员就揪着曹聚仁,要送他去巡捕房。这时,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掏出几张纸币给列车员:“这些够不够?”列车员数了数:“够了,够了。”逃过一劫的曹聚仁对及时救场的中年人感激不尽,便问起他的姓名,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 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23期2019-09-10
- 交友如听钟
金红一次,作家曹聚仁乘车去外地办事,不知不觉在车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已坐过了站。 列车员在查票时,要求曹聚仁补票。当时,曹聚仁身上的钱不夠,列车员就揪着曹聚仁, 要送他去巡捕房。这时,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掏出几张纸币给列车员:“这些够不够?”列车员数了数:“够了,够了。”逃过一劫的曹聚仁对及时救场的中年人感激不尽,便问起他的姓名,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件事,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19年12期2019-09-10
- 曹聚仁巧说情绪
2年,著名作家曹聚仁先生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有一天,他在操场上看到有个学生正坐在石凳上暗暗叹息,就走过去关切地问发生了什么事。那个学生叹了一口气说:“我觉得情绪不好的时候还是少说话,说了可能让事情恶化,在心里放一阵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时间一长也就过去了!”“你真这样认为?”曹聚仁问,“有问题不说出來怎么解决?”“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的。”那个学生又叹了一口气说。“有时候,说出来就意味着找到了解决之道!”曹聚仁在学生对面的石凳上坐下来接着说,“打个比喻
保健与生活 2019年6期2019-07-31
- 曹聚仁、罗孚与《知堂回想录》
香港报人、作家曹聚仁在八道湾苦雨斋的一次见面。对于那次见面,曹聚仁曾有记述:“那时,老人年已72,年老体弱,医生吩咐,见客只能谈三五分钟,他却特别高兴,留我谈了一点多钟……我们那天又谈到了鲁迅的作品,鲁迅自己推荐了《孔乙己》,因为那一篇小说写得从容不迫”“我那天说到了自己的爱好,我是最喜欢《在酒楼上》的”“你(周作人)也同意我的说法,你(周作人)说,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在那次会谈中,曹聚仁表示他可将周作人的文章拿到香港发表。周作人说他要考虑一下。回港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9年12期2019-01-10
- 交 友 如 听 钟
金红一次,作家曹聚仁乘车去外地办事,不知不觉在车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已坐过站。列车员在查票时,要求曹聚仁补票。当时,曹聚仁身上的钱不够,列车员就揪着曹聚仁,要送他去巡捕房。这时,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掏出几张纸币给列车员:“这些够不够?”列车员数了数:“够了,够了。”逃过一劫的曹聚仁对及时救场的中年人感激不尽,便问起他的姓名,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
中外文摘 2018年18期2018-11-21
- 德国小哥:当傻瓜们变成主流
金红一次,作家曹聚仁乘车去外地办事,不知不觉在车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已坐过了站。列车员在查票时,要求曹聚仁补票。当时,曹聚仁身上的钱不够,列车员就揪着曹聚仁,要送他去巡捕房。這时,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掏出几张纸币给列车员:“这些够不够?”列车员数了数:“够了,够了。”逃过一劫的曹聚仁对及时救场的中年人感激不尽,便问起他的姓名,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件事,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8年14期2018-06-05
- 杨天石:两岸曾差点达成合作统一方案
执政时期主要是曹聚仁,在蒋经国执政时期主要是沈诚。沈诚在曹聚仁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向中共中央提出了一个《国是建议备忘录》,对两岸的统一问题提了一些建议,而且还传达过一份党中央给蒋经国的密信,使得两岸几乎达成了一个合作统一的方案。可是,如今有关当事人,邓小平、蒋经国、沈诚,都已经去世,82岁的杨天石称自己写作时已经成为这件事情唯一的知情人,“因此不得不将这段历史公之于众”。毛泽东:对两岸谈判提出极为宽大的政策曹聚仁本来是一位文史学家和记者。他与蒋经国
新传奇 2018年39期2018-05-14
- 交友如听钟
金红一次,作家曹聚仁乘车去外地办事,不知不觉在车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已坐过了站。列车员在查票时,要求曹聚仁补票。当时,曹聚仁身上的钱不够,列车员要送他去巡捕房。这时,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掏出几张纸币给了列车员。逃过一劫的曹聚仁对及时救场的中年人感激不尽,便问起他的姓名,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夏衍和曹聚仁平时却很少见面。一次,说起曹聚仁,夏衍的夫人蔡淑馨问道:
中外文摘 2018年3期2018-03-06
- 交友如听钟
金红一次,作家曹聚仁乘车去外地办事,不知不觉在车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已坐过站。列车员在查票时,要求曹聚仁补票。当时,曹聚仁身上的钱不够,列车员就揪着曹聚仁,要送他去巡捕房。这时,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掏出几张纸币给列车员:“这些够不够?”列车员数了数:“够了,够了。”逃过一劫的曹聚仁对及时救场的中年人感激不尽,便问起他的姓名,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
读书文摘·经典 2018年2期2018-02-08
- 交友如听钟
金红一次,作家曹聚仁乘车去外地办事,不知不觉在车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已坐过了站。列车员在查票时,要求曹聚仁补票。当时,曹聚仁身上的钱不够,列车员就揪着曹聚仁,要送他去巡捕房。这时,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掏出几张紙币给列车员:“这些够不够?”列车员数了数:“够了,够了。”逃过一劫的曹聚仁对及时救场的中年人感激不尽,便问起他的姓名,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
妇女 2017年12期2017-12-21
- 交友如听钟
金红一次,作家曹聚仁乘车去外地办事,不知不觉在车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已坐过了站。列车员在查票时,要求曹聚仁补票。当时,曹聚仁身上的钱不够,列车员就揪着曹聚仁,要送他去巡捕房。这时,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掏出几张纸币给列车员:“这些够不够?”列车员数了数:“够了,够了。”逃过一劫的曹聚仁对及时救场的中年人感激不尽,便问起他的姓名,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件事,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
特别文摘 2017年12期2017-11-13
- 交友如听钟
金红一次,作家曹聚仁在火车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已坐过了站。列车员要求曹聚仁补票。当时,曹聚仁身上的钱不够,这时,一位中年人走过来,帮他垫付了。曹聚仁对中年人感激不尽,便问起他的姓名,对方回答:“我叫夏衍。”两人遂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虽然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衍很少去找曹聚仁,只是隔几星期打一次电话,平时很少见面。夏衍的夫人问起原因,夏衍解释说:“钟声那么响亮,听着那么美妙,可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耳朵贴到钟面上,耳朵都受
意林·少年版 2017年17期2017-10-19
- 因为深爱,所以宽容 ◎潘彩霞
当时才15岁的曹聚仁便把12岁的王春翠锁进心房,任自己的爱慕之情生根发芽。他们都是浙江金华某镇人,两个村庄之间相隔两公里,那时,王春翠正在曹聚仁父亲创办的育才学堂读书。曹聚仁第一次见到王春翠就被她深深吸引,为了偷看心上人一眼,曹聚仁常常爬到村头一座小山上去眺望。她在山脚的竹叶潭边洗衣服,他便痴痴地在山头上张望,用情之深不言而喻。连接两个村庄的是一座古廊桥,那是王春翠上学的必经之地。于是,从小就精于写作的曹聚仁只要看到王春翠走上古廊桥,便高声朗诵黄庭坚的那首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4期2017-09-11
- 曹聚仁先生长子曹景仲的青春悲歌
泛黄的著名作家曹聚仁长子曹景仲的老照片,勾起了我无限感慨,也让我缅怀不已。曹景仲,浙江兰溪人,清华大学冶金系毕业的高才生。1945年,他出生于江西乐平,1970年1月30日,因公殉职,长眠于河北沽源,转眼将近五十年!八年前,在曹聚仁的儿女,曹景仲的姐姐曹雷与弟弟曹景行的共同努力下,他的遗骨得以被携回“第二故乡”上海安葬,终于“叶落归根”。2010年1月30日,他逝世40周年的當天,清华校友与他的亲人,在上海青浦福寿园,举行曹景仲先生骨灰安葬仪式。曹景仲将与
妇女之友 2017年6期2017-08-01
- 曹聚仁的廊桥遗梦
◎文/潘彩霞曹聚仁的廊桥遗梦◎文/潘彩霞她害他得了相思病少年情怀总是诗,只是在父亲学堂里的惊鸿一瞥,15岁的曹聚仁便把12岁的王春翠锁进心房,一任那爱慕生了根发了芽。他们都是浙江兰溪人,他住在蒋畈村,她则住在两里之外的塔山村。那时,王春翠正在曹聚仁父亲创办的育才学堂读书。“她是四姐妹中最美丽的,总而言之,我第一回在学堂里看见了她,就钟情于她,苦苦地害我得了相思病。”为了偷看心上人,曹聚仁常常爬到村头一座叫挂钟尖的小山上眺望。她在山脚的竹叶潭边洗多久的衣服,
恋爱婚姻家庭 2017年21期2017-07-05
- 曹聚仁的廊桥遗梦
一瞥,15岁的曹聚仁便把12岁的王春翠锁进心房,一任那爱慕生了根发了芽。他们都是浙江兰溪人,他住在蒋畈村,她则住在两里之外的塔山村。那时,王春翠正在曹聚仁父亲创办的育才学堂读书。“她是四姐妹中最美丽的,总而言之,我第一回在学堂里看见了她,就钟情于她,苦苦地害我得了相思病。”为了偷看心上人,曹聚仁常常爬到村头一座叫挂钟尖的小山上眺望。她在山脚的竹叶潭边洗多久的衣服,他便痴痴地望多久,那个倩影,连同她眼眸中的羞涩与温柔,都是那么美。连接塔山和蒋畈的,是一座名叫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7年7期2017-07-05
- 书痴曹聚仁
文/柳哲书痴曹聚仁文/柳哲著名作家、报人曹聚仁一生,教书写书,爱书如命;嗜书成癖,以书为伴。对于“书痴”的曹聚仁,知夫者莫如妻。他的妻子邓珂云,不无感慨地回忆:“那时,在我们的箱子里,没有一件值钱的衣服,在银行里,没有一个钱的存款,我们每月的收入,要支出30%的钱去购买书籍。书籍被一些人视为‘废纸’,但却是我们宝贵的‘财产’。”曹聚仁自幼酷爱读书。过年,也是读书不辍。有一年除夕,外面鞭炮声声,他却置若罔闻,独守阁楼,几乎通宵,读他心爱之书。曹聚仁有一个怪癖
北方人 2017年11期2017-07-03
- 交友如听钟
金红一次,作家曹聚仁乘车去外地办事,不知不觉在车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已坐过了站。列车员在查票时,要求曹聚仁补票。当时,曹聚仁身上的钱不够,列车员就揪着曹聚仁,要送他去巡捕房。这时,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掏出几张纸币给列车员:“这些够不够?”列车员数了数:“够了,够了。”逃過一劫的曹聚仁对及时救场的中年人感激不尽,便问起他的姓名,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
意林 2017年11期2017-06-30
- 交友如听钟
金红一次,作家曹聚仁乘车去外地办事,不知不觉在车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已坐过了站。列車员在查票时,要求曹聚仁补票。当时,曹聚仁身上的钱不够,列车员就揪着曹聚仁,要送他去巡捕房。这时,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掏出几张纸币给列车员:“这些够不够?”列车员数了数:“够了,够了。”逃过一劫的曹聚仁对及时救场的中年人感激不尽,便问起他的姓名,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件事,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7年6期2017-06-28
- 书痴曹聚仁
著名作家、报人曹聚仁一生,教书写书,爱书如命;嗜书成癖,以书为伴。对于“书痴”的曹聚仁,知夫者莫如妻。他的妻子邓珂云,不无感慨地回忆:“那时,在我们的箱子里,没有一件值钱的衣服,在银行里,没有一个钱的存款,我们每月的收入,要支出30%的钱去购买书籍。书籍被一些人视为‘废纸,但却是我们宝贵的‘财产。”曹聚仁自幼酷爱读书。过年,也是读书不辍。有一年除夕,外面鞭炮声声,他却置若罔闻,独守阁楼,几乎通宵,读他心爱之书。曹聚仁有一个怪癖,不爱借书看,认为借来的书看不
北方人 2017年6期2017-06-27
- 因为深爱,所以宽容
当时才15岁的曹聚仁便把12岁的王春翠锁进心房,任自己的爱慕之情生根发芽。他们都是浙江金华某镇人,两个村庄之间相隔两公里,那时,王春翠正在曹聚仁父亲创办的育才学堂读书。曹聚仁第一次见到王春翠就被她深深吸引,为了偷看心上人一眼,曹聚仁常常爬到村头一座小山上去眺望。她在山脚的竹叶潭边洗衣服,他便痴痴地在山头上张望,用情之深不言而喻。连接两个村庄的是一座古廊桥,那是王春翠上学的必经之地。于是,从小就精于写作的曹聚仁只要看到王春翠走上古廊桥,便高声朗诵黄庭坚的那首
百家讲坛 2017年7期2017-04-27
- 曹聚仁的廊桥遗梦
一瞥,15岁的曹聚仁便把12岁的王春翠锁进心房,一任那爱慕生了根发了芽。他们都是浙江兰溪人,他住在蒋畈村,她则住在两里之外的塔山村。那时,王春翠正在曹聚仁父亲创办的育才学堂读书。“她是四姐妹中最美丽的,总而言之,我第一回在学堂里看见了她,就钟情于她,苦苦地害我得了相思病。”正是春天,爱恋也和古樟树叶一样,绿得那样汹涌。为了偷看心上人,曹聚仁常常爬到村头一座叫挂钟尖的小山上眺望。她在山脚的竹叶潭边洗多久的衣服,他便痴痴地望多久,那个倩影,连同她眼眸中的羞涩与
莫愁·智慧女性 2017年4期2017-04-25
- 曹聚仁的廊桥遗梦
○ 潘彩霞曹聚仁的廊桥遗梦○ 潘彩霞她害他得了相思病少年情怀总是诗,只是在父亲学堂里的惊鸿一瞥,15岁的曹聚仁便把12岁的王春翠锁进心房,一任那爱慕生了根发了芽。他们都是浙江兰溪人,他住在蒋畈村,她则住在两里之外的塔山村。那时,王春翠正在曹聚仁父亲创办的育才学堂读书。“她是四姐妹中最美丽的,总而言之,我第一回在学堂里看见了她,就钟情于她,苦苦地害我得了相思病。”正是春天,爱恋也和古樟树叶一样,绿得那样汹涌。为了偷看心上人,曹聚仁常常爬到村头一座叫挂钟尖的小
莫愁 2017年10期2017-04-22
- 交友如听钟
金红一次,作家曹聚仁乘车去外地办事,不知不觉在车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已坐过了站。列车员在查票时,要求曹聚仁补票。当时,曹聚仁身上的钱不够,列车员就揪着曹聚仁,要送他去巡捕房。这时,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掏出几张纸币给列车员:“这些够不够?”列车员数了数:“够了,够了。”逃过一劫的曹聚仁对及时救場的中年人感激不尽,便问起他的姓名,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7年4期2017-04-11
- 友情是一种最炙热的态度
友该做的。学者曹聚仁与鲁迅相识并成为文友后,开始频繁交往。一个冬夜,曹聚仁肝气犯胃,痛得不行,给弃医多年的鲁迅拍特急电报。鲁迅就赶紧给回复了方子:柴胡、枳壳、赤芍若干,香附、川楝子少许,掺上延胡索、甘草,水煎服。回复完电报,鲁迅并未直接回住处睡觉,而是连大衣都没穿,顶着严寒就去了最近的药铺,然后又坐人力车去了曹聚仁住处。躺在病床上的曹聚仁看到鲁迅,既喜又忧。因为,当时的鲁迅也久病缠身。曹聚仁赶紧坐起来,说:“您吩咐了方子,我让人煎了就行了,何必再跑一趟。”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6年44期2017-02-05
- 交友如听钟
金红一次,作家曹聚仁乘车去外地办事,不知不觉在车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已坐过了站。列车员在查票时,要求曹聚仁补票。当时,曹聚仁身上的钱不够,列车员要送他去巡捕房。这时,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掏出几张纸币给了列车员。曹聚仁对及时救场的中年人感激不尽,便问起他的姓名,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夏衍和曹聚仁平时很少见面。一次,说起曹聚仁,夏衍的夫人蔡淑馨问道:“你和老曹的
特别健康 2017年11期2017-01-28
- 鲁迅与曹聚仁之间的恩怨之谜
一鲁迅与曹聚仁是1927年12月21日第一次见面的。查鲁迅这一天的日记,有这样的记载:“晴。午后衣萍来邀至暨南大学演讲。晚晤语堂。夜雨。”这演讲是该校文学社团秋野社主办的。接鲁迅的章衣萍是校长秘书兼文学院教授。因早在北京时就与鲁迅相识,由他登门敦请,顺理成章。鲁迅演讲的题目为“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记录稿有两份:一是章铁民记,后经鲁迅的修订,29日寄陈翔冰,以《文学与政治的歧途》为题,发表于该校 《秋野》 杂志第三期;另一份则为刘率真记,于1928年1月发表
读书文摘 2016年11期2016-11-17
- 第一个报道台儿庄大捷的记者
了一张著名作家曹聚仁与妻子邓珂云在抗日前线联骑采访的珍贵老照片。他们夫妇各骑一匹战马,一身戎装,英姿飒爽。曹聚仁胞弟曹艺,在照片背面亲写说明:“一九三七年,曹聚仁、邓珂云担任随军记者,联骑出入东战场上。”曹聚仁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抗战爆发后,由于他对淞沪战场出色的现场报道,不久被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聘为战地特派记者,亲赴台儿庄前线进行现场报道。曹聚仁偕夫人邓珂云于1938年3月25日抵達徐州,4月5日来到台儿庄正面战场。这场战役对整个局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
妇女之友 2016年8期2016-10-21
- 战地记者曹聚仁编抗日战歌
柳哲战地记者曹聚仁编抗日战歌柳哲著名战地记者曹聚仁先生曾做过一首《战神的脚步》。歌词如下:枪在我们的肩膊,血在我们的胸膛。我们来捍卫祖国,我们齐赴沙场!渡过鸭绿江,冲过大同江!哈,富士山算得什么!嘻,富士山算得什么!我们濯足乎扶桑!我们濯足乎扶桑!曹聚仁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与杰出的爱国人士。1937年七七事变后,曹聚仁走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成了中央社的战地特派员与随军记者,出生入死,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曹聚仁先后结集出版的与抗战有关的作品集
红土地 2016年1期2016-10-14
- 鲁迅与曹聚仁之间的恩怨之谜
汪兆骞一鲁迅与曹聚仁是1927年12月21日第一次见面的。查鲁迅这一天的日记,有这样的记载:“晴。午后衣萍来邀至暨南大学演讲。晚晤语堂。夜雨。”这演讲是该校文学社团秋野社主办的。接鲁迅的章衣萍是校长秘书兼文学院教授。因早在北京时就与鲁迅相识,由他登门敦请,顺理成章。鲁迅演讲的题目为“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记录稿有两份:一是章铁民记,后经鲁迅的修订,29日寄陈翔冰,以《文学与政治的歧途》为题,发表于该校《秋野》杂志第三期;另一份则为刘率真记,于1928年1月发
中外书摘 2016年8期2016-07-26
- 曹聚仁与《鲁迅评传》
大学的年轻教授曹聚仁。那年鲁迅从广州来上海不久,接受暨南大学的邀请,为广大师生作题为《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的演讲。鲁迅说:“我没有整篇的鸿论,也没有高明的见解,只能讲讲我近来所想到的。我每每觉到文艺和政治时时在冲突之中;文艺和革命原不是相反的,两者之间,倒有不安于现状的同一。惟政治是要维持现状,自然和不安于现状的文艺处在不同的方向。”鲁迅点出了现实社会政治与文艺的“歧途”和矛盾,接着鲁迅还批评了一些不关心社会问题和民生疾苦“躲在象牙之塔里面”的文学家。曹聚仁
钟山风雨 2016年3期2016-07-04
- 曹聚仁巧借积水说情绪
2年,著名作家曹聚仁先生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有一天,他在操场上看到有个学生正坐在石凳上暗暗叹息,就走过去关切地问发生了什么事。那个学生叹了一口气说:“我觉得情绪不好的时候还是少说话为好,说了可能会让事情恶化,在心里放一阵可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时间一长也就过去了!”“你真这样认为?”曹聚仁问,“有问题不说出来怎么解决?”“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的。”那个学生又叹了一口气说。“有时候,说出来就意味着找到了解决之道!”曹聚仁在学生对面的石凳上坐下来接着说,“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6年5期2016-06-14
- 坏情绪就像积水
复旦大学任教的曹聚仁先生在操场上看到有个学生正坐在石凳上暗暗叹息。原来这个学生刚才在数学课上因为一个问题和老师产生了分歧,还顶了两句嘴,结果老师觉得他是故意让自己下不了台,之后再也没有叫他回答过问题。曹聚仁听后,拉着那个同学来到数学老师的办公室,让他把心里话告诉数学老师。学生对数学老师说自己之所以顶嘴是因为太喜欢数学,说完还向数学老师鞠躬致歉。数学老师听后,也对学生说是自己太小心眼。师生两人的误会就此解开。从办公室出来后,曹聚仁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不良的
意林·少年版 2016年9期2016-05-14
- 曾闻涛声惊永夜
管继平那时曹聚仁的女儿曹雷女士,似已近花甲之年,但却气质雅洁,风韵犹存,依稀仍能看出她当年主演《年青的一代》时的靓丽倩影。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有一次去采访电影艺术家曹雷女士,因为我知道她即是上世纪30年代著名文人曹聚仁先生的女公子,于是就从自己的藏书中顺带了一本曹聚仁的集子,想请她题字留念。那时的曹雷女士似已近花甲之年,但却气质雅洁,风韵犹存,依稀仍能看出她当年主演《年青的一代》时的靓丽倩影。记得她当时对我说:“我题在父亲的书前不太合适吧。”后在书前
检察风云 2015年11期2015-06-09
- 朋友圈里有“三把锁”
少指点民国学者曹聚仁自1927年与鲁迅相识并成为文友后,开始频繁交往。有个冬夜,曹聚仁肝气犯胃,痛得不行,无奈只好给弃医多年的鲁迅拍特急电报。鲁迅赶紧回复了方子:柴胡、枳壳、赤芍若干,香附、川楝子少许,掺上延胡索、甘草,水煎服。回复完,鲁迅并未直接回住处睡觉,而是大衣都没穿,顶着严寒去了最近的药铺,然后又坐人力车去了曹聚仁住处。躺在病床上的曹聚仁看到鲁迅,既喜又忧,因为当时的鲁迅也是病魔缠身。曹聚仁赶紧坐起来,说:“您吩咐了方子,我让人煎了就行了,何必再跑
心理与健康 2015年5期2015-05-30
- 名家书信收藏乐趣多
与现代著名作家曹聚仁相关的书信与题词,几乎占了一大半。我开始收藏名家书信与题词时,从没有想要增值挣钱,只是兴趣使然与研究需要。为了抢救濒临消失的珍贵史料,我历尽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地搜集与收藏。我收藏的第一封曹聚仁书信,是在曹聚仁的一位世交家里。约20年前,我去一位朋友家串门,在他家的一大堆废书旧纸里,淘到了这一“宝贝”。这是一封曹聚仁写于1920年代初期的书信。书信是用毛笔写的,对于研究曹聚仁的生平与思想,包括他的书法艺术,有很高的价值。有一次,曹聚仁胞弟
华人时刊 2014年12期2015-04-07
- 曹聚仁的北大情结
哲著名文化大师曹聚仁先生既非北大教授,也非北大学生,何来北大情缘?这首先得从曹聚仁这个人说起!曹聚仁(1900-1972),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谜样的人物”。身兼作家、记者、学者于一身的他,一生写下了4000多万的文字,世人鲜有其匹。他还是一位知名的社会活动家。解放后,他在香港为“第三次国共合作”而奔波,搭起了两岸和谈的桥梁,深得国共双方领袖的器重,被周恩来总理盖棺论定地评价为“爱国人士”。他早年就读于杭州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就在“十里洋场”的上海谋生,开始
档案天地 2014年11期2014-11-11
- 曹聚仁与李渔
哲现代著名作家曹聚仁,对于兰溪乡贤、清代戏剧大师李渔情有独钟,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李渔情结。浙东兰溪以才子多而闻名于世。兰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唐有舒元舆、贯休,宋有范浚、金履祥,元有柳贯、吴师道,明有胡应麟、章懋,清有李渔,现代则有曹聚仁,当代则有柳村、方增先等,举不胜举,不一而足。但就才情而论,李渔堪称天下“第一才子”,后起之秀的曹聚仁,亦算当代绝世才子,其才情与著作堪与李渔比肩!曹聚仁著作等身,结集出版的将近百余种,达四千万言,可谓举世罕见!李渔也是学
书屋 2014年7期2014-08-18
- 曹聚仁的风雨人生
年7月23日,曹聚仁先生在澳门逝世,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极其关注。周总理不仅委托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先生在港澳成立曹聚仁先生治丧委员会公祭,还评价他为“爱国人士”,为其墓碑定稿:“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同时,安排其亲属赴港悼念与料理后事。曹聚仁先生的爱国精神备受国共两党政要所推崇。左翼文坛的“乌鸦”曹聚仁字挺岫,号听涛,常用陈思、阿挺、丁舟、赵天一、土老儿、沁园等笔名。1900年6月26日,他出生于浙江浦江县通化乡蒋畈村 (今属兰溪市梅江镇)。
党史文苑 2014年6期2014-08-11
- “两岸密使”曹聚仁
湮没的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的爱国事迹,也逐渐为世人所知晓,受到世人尊重。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后,海峡两岸,国共分治,在打打闹闹中,国共两党领袖为了民族大义,一直在谋求和平统一的道路。到底是谁首先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到底是谁向海外报道了这一讯息?要回答这一问题,不能不提到一位重要的神秘的传奇人物——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爱国人士”,曾为国共两党领袖共同奉为“座上宾”的“两岸密使”曹聚仁先生。曹聚仁(1900-1972),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浙江兰溪人。抗日战争爆发
文史春秋 2014年4期2014-07-16
- 收藏名家书信 打捞历史碎片
,现代著名作家曹聚仁相关的书信与题词几乎占了一大半。废纸堆里翻出曹聚仁家书我收藏的第一封曹聚仁书札,是在曹聚仁一位世交家里。大约20年前,我去一位朋友家串门,在他家一大堆废书旧纸里,淘到了这一“宝贝”。这是一封曹聚仁写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的书信。书信是用毛笔书写的。有一次,曹聚仁胞弟曹艺先生,把珍藏了数十年的220封曹聚仁家书,全部毫无保留地赠送给我,以支持我研究曹聚仁。这些家书,对于研究曹聚仁的生平与思想,意义重大。曹聚仁曾为两岸和平统一事业奔波,许多
新天地 2014年3期2014-03-06
- 金门炮战提早曝光内幕
、记者于一身的曹聚仁。1950年,曹聚仁去香港定居。他是海外新闻界第一个回大陆的人。因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和国共两党的高层人物就有往来,敏感的香港媒体自然注意他的行踪。曹聚仁还未成行,种种猜测与议论就充斥于港澳报纸。为此,曹聚仁行前对友人解释:“我这次回祖国去,绝无政治上的作用,只是替新加坡《南洋商报》到大陆作点广泛深入的采访工作。同时,新加坡工商考察团访问北京,社里派我兼任该团记者。”就在曹聚仁返回大陆前两天,6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
党员文摘 2014年1期2014-02-12
- 书痴曹聚仁
著名作家、报人曹聚仁一生,教书写书,爱书如命;嗜书成癖,以书为伴。对于“书痴”的曹聚仁,知夫者莫如妻。她的妻子邓珂云,不无感慨地回忆说:“那时,在我们的箱子里,没有一件值钱的衣服,在银行里,没有一个钱的存款,我们每月的收入,要支出30%的钱,去购买书籍。书籍被一些人视为‘废纸’,但却是我们宝贵的‘财产’。”曹聚仁自幼酷爱读书。过年,也是读书不辍。有一年除夕,外面鞭炮声声,他却置若罔闻,独守阁楼,几乎通宵,读他心爱之书。曹聚仁有一个怪癖,不爱借书看。认为借来
躬耕 2013年4期2013-11-16
- 曹聚仁的“三不朽”
柳 哲最近翻阅曹聚仁自传《我与我的世界》,一位人格伟岸、学问渊博、著作等身、毕生爱国的书生形象,跃于我的脑际。曹聚仁在批评刘大杰时曾写过《标点三不朽》,我就借题来说说曹聚仁的“三不朽”,算是对他的深切缅怀,也权且作为读他的自传后的一点感想!曹聚仁,一生扑朔迷离,富于传奇,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大师与爱国人士。1900年6月26日,他出生在浙江省浦江县通化乡蒋畈村(今属兰溪市梅江镇),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含恨病逝。曹聚仁的“三不朽”:书生报国抗外侮、心系两
时代金融 2013年6期2013-08-12
- 曹聚仁论衡
——纪念曹聚仁诞辰110周年
纪中国文学研究曹聚仁论衡 ——纪念曹聚仁诞辰110周年张直心1,王 平2(1.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2.浙江大学 中文系,浙江 杭州 310028)曹聚仁一生,踏遍山水,阅尽人物。所事种种,身份定位,反因其间奔迁及曹本人的飘忽态度,难以确切定义。已有研究耽于单向度认断却未能触及其繁复的维度:是曹以专业素养为傲的教师;还是其鄙薄却难脱干系的文人、作家;抑或是表示兴趣所在自诩渊博的史家、学者;又或者是论者将其框定的报人、记者?我们探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4-11
- 曹聚仁的北大情缘
柳 哲曹聚仁既非北大教授,也非北大学生,何来北大情缘?这首先得从曹聚仁这个人说起。曹聚仁(1900-1972),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谜样的人物”。身兼作家、记者、学者于一身的他,一生写下了4000多万的文字,世人鲜可匹敌。他还是一位知名的社会活动家与自由主义的理性批判者。解放后,他在香港为“第三次国共合作”而奔波,深得国共双方领袖的器重。他早年就读于杭州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就在“十里洋场”的上海谋生,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和新闻生涯。曹聚仁与中国学术重
党史文苑 2005年11期200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