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6月26日,曹聚仁出生于浙江金华浦江墩头镇(今兰溪市梅江镇)蒋畈村。曹家祖上身居浙东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历代务农。曹聚仁的父亲曹梦岐是村里第一个秀才。第二次科场赶考中,曹梦岐接触了维新思潮,回家后雷厉风行地砍了自家橘树,建造校舍,自制课桌、黑板,四处敦请名师,办起了育才学堂。
曹聚仁天生聪慧,幼承父训。1915年,曹聚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里有朱自清、俞平伯、陈望道、夏丏尊等一大批名师。五四运动时,学校成立学生自治会,他被推举为主席,著名的“一师风潮”便是由他和宣中华、冯雪峰等领导的。后来,他又主编《钱江评论》,与北京的《新潮》、上海的《觉悟》桴鼓相应。
1922年,曹聚仁毕业后来到上海。他一边读书,一边写稿,成为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的主要撰稿人。依靠《民国日报》这个圈子,他结识了柳亚子、陈独秀、张闻天、瞿秋白、戴季陶等师友。
1922年4月,国学大师章太炎到上海作国学演讲,曹聚仁以《民国日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前往听讲并作笔录。由于国学功底深厚,他所作记录很准确,深得邵力子称许。章太炎的演讲在《觉悟》副刊上连载,后结集成《国学概论》一书出版,成为当时大专院校流行的文史课本。曹聚仁因此成为章太炎最年轻的弟子。
1923年后,曹聚仁先后在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暨南大学等学校任教,成为一名年轻的教授。全面抗战爆发后,曹聚仁脱下长衫,换上军装,改行做了战地记者。
曹聚仁带笔从戎,住进了与苏州河一河之隔的国民党第88师司令部,随军进退,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源源不断地撰写战地通讯。1937年10月,他进入谢晋元第524团驻守的四行仓库,目睹了“八百壮士”英勇坚守的全过程,并作了及时报道,提振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后来,他将战地所见所闻都编入《中国抗战画史》,为后人留下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资料。
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后,曹聚仁受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聘请,任战地特派员。由于战线变动,他逐日往西北退去,赶上了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1938年4月7日,中国军队取得轰动海内外的台儿庄大捷。曹聚仁率先报道了这一胜利的消息。消息见报,举国若狂。
1939年,应蒋经国的邀请,曹聚仁到赣州创办《正气日报》,任总编辑,并成了蒋经国的高参,蒋经国待之为师友。曹聚仁将《正气日报》办得有声有色,但他始终没成为蒋经国“圈子”里的人。发现《正气日报》被卷入国民党派系之争后,曹聚仁决然辞去报社的一切职务,到《前线日报》工作。此后,他与蒋经国仍不时有往来,直到蒋经国1949年去了台湾。
解放前夕,《前线日报》社长马树礼为曹聚仁全家买好了去台湾的船票,但他最后还是留在上海迎接解放。曹聚仁是最早在海外华文报刊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系统地进行爱国主义宣传的中国记者。
1950年7月,曹聚仁只身去了香港。行前,他曾写信给夏衍、邵力子等人。邵力子答复:在海外,也一样可以为国家出力。这一去,他羁留港澳22年,为祖国统一作桥梁,一直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奔走呼号,直至1972年走完最后的人生。
(责编/李希萌 责校/张超、陈小婷 来源/《曹聚仁的風雨人生》,柳哲/文,人民网2014年7月31日;《女儿忆“国共密使”曹聚仁》,曹雷/文,《世纪》199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