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冬梅 李红
青春终逝,余味无穷
——浅析《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人物心理描写
◎计冬梅 李红
青春,应该是一个永恒的概念,无论是郑微初入大学拒绝父母的远送,让人初尝涉世之初的单纯与无畏,还是老张一行为了讨好漂亮可人的女孩子,打肿脸充胖子,硬给郑微提行李的赧然一笑;玉面小飞龙每一次的心理活动不都是我们每一个都青春过的人曾经有过的心理悸动?人的一生终免不了一定的沟沟坎坎,但只要有一种青春的心态去面对,谁说青春终将逝去,终将腐朽?青春是一种永恒,在多年后,郑微终于读懂了陈孝正,能够心无芥蒂地依偎在林静的怀里,坦然直面施洁或质问的时候,这何尝不应是青春应有的心理,何尝不是青春本应具备的本质?
从“谁先爱了,谁就输了”的感喟,再到“月光再亮,终究冰凉”锥心般地刺痛,终于到达了“那就一辈子吧,何须伤感”的彼岸,笔者在书中一段段感人肺腑、拨人心弦的心理描写给我们展示着爱情于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阶段,一层层剥开,终如洋葱般经历了眼泪后,才知是一场虚无。但又怎么会是虚无,一觉醒来后,抱着林静的身体的郑微对于爱情的理解,又怎么是若干年前傻乎乎地“赌一次永恒”的郑微所能理解的。成人的感情世界里,我们也诚如林静般把它放在天平上小心翼翼地计算着你给了我几分,我还给你多少,但在我们明白了青春有限,人生苦短之后,明白了爱情经不起虚掷与挥霍,理解、尊重、包容才是爱情的真谛。感谢这本书里精彩的心理描写,让读者也经历了一次爱情的历练,心灵的洗礼。
青春终将逝去,爱情也不再是唯一,人生就注定必须得积极进取。在这本书里的心理描写中,我们可以窥见每一个人物身上所闪烁着的奋进的光辉。以陈孝正为例,一无所有的草根孩子,以牺牲感情、婚姻来换得事业的成功也不为人所齿,即使是不择手段,也抹灭不了他对学业,对事业,对未来的孜孜追求。这也是他在与郑微交往伊始的闪躲、厌恶,交往中的不安、迷茫,以及之后的恩断义绝,毅然决然的根本原因。有人对此会嗤之以鼻,但很多人难以理解,绝望到极点的年轻人对于唯一隐约出现的救命稻草的执着,为此,他真的会赴汤蹈火,这一点,笔者深深懂得。
众所周知,一部成功的小说,除去鲜明的人物性格,跌宕的故事情节,感人肺腑的心理描写同样不可缺少。它在赚得读者一把把的泪水之外,更荡涤着我们蒙尘的心灵,在拭去这些灰尘之后,我们的生命就会重新变得光鲜,活着有了劲头。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并不容易,它需要作者走进生活,用心体悟,并运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其淋漓再现。
当郑微明晰了自己对于陈孝正的念念不忘就是爱了的时候,她在心里叩问:“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却没有告诉他,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呐喊:“来过,爱过,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我们在为笔者的直抒胸臆叫好的同时,谁说自己没有被深深地震撼呢?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的青春都如此坦坦荡荡,世间该少多少错过?当郑微在林静第二次悄悄地吻了之后,才明白了“他毕竟还是爱她的,不管这爱有多深,不管这爱里是否夹杂着别的东西”。我们谁又不是为郑微的成熟报以会心的一笑?为她,也为我们自己。
比喻这种修辞,无论是哪种文体,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将作者难以言传,读者难以领悟的心理状态通过比喻来生动再现。这部小说中,笔者同样将这一写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以一个女子缜密的思维,细腻的体验融入到心理描写的字里行间,增添了作品的无限魅力。
拉着林静的手,郑微偶然邂逅了难以释然的陈孝正,虽则一言不发,擦肩而过,但留给她心理的纠结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做到片甲不留。于是,在与林静的爱欲即将达到巅峰的时候,如坠冰窖。多么形象的比喻,不是郑微担心林静不再爱他,不是担心陈孝正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阴影,只是寒心,对于曾经的热血青春,对于自己的忘我付出,对于那段感情的没有完全理顺。还有阮阮死后听到赵世永滑稽的道歉后,郑微觉得阮阮在爱情面前似扑火的飞蛾,而赵世永却连火焰都不配做,只不过是一捆半干不湿的废柴。烧柴没焰,沤粪不烂,多么传神!
诚然,这部小说中所蕴含的的心理技法远不是以上几点就可以概括得了的,作者在极力纵横捭阖之际,将自己的才情在心理描写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便是如此成功的一部小说,作者也难以苟同其全部的心理描写,而对其中一些略显唐突的地方颇多一些微词。
作为邓微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笔者以为,作者对于林静由一名白马王子,一跃转变为情场老手的心理变迁交待得不够充分。或许笔者有自己处理故事情节、心理描写的考虑,但郑微是不折不扣的小说主角,对于林静的这一转变,于郑微至关重要,了解了这一点,郑微才有可能真正接受,作为一个成熟的女子,想来不会没有察觉到林静走后几年在床笫方面的变化吧?
总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悲喜、感喟,甚至是失落。作者以其独有的才情在给了我们无尽的营养之后,也确立了其在当代文坛的重要地位。
(作者单位: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