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颖超
传统文化视角解读电影《白鹿原》中的白嘉轩
◎许颖超
摘要:改编自陈忠实同名小说的电影《白鹿原》,其中白嘉轩是白家中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全电影的核心人物。在白嘉轩的身上,有着明显的性格特征,在全片中他主要以一个族长的形象出现,其身上的行为和特征与某些中华传统文化高度契合。本文将选取传统文化的这个视角来对电影《白鹿原》中的白嘉轩的形象进行解读,该电影人物从一个侧面引起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思,其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摒弃民族文化中的糟粕,都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思考的,同时,这也是这部电影留给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白鹿原》 白嘉轩 传统文化视角解读形象
人们对《白鹿原》有着很高的评价,称之为“民族史诗”,电影中的白嘉轩就是以这个民族的族长形象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作为白鹿两家的领导人物,在其身上深深地打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无论是其刻在骨子里的一种“仁义精神”,还是其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执行宗法制度的行为,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他被称为“中国家族文化的最后一位族长”。下面就对主人公白嘉轩身上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品质和行为进行分析。
由于白嘉轩从小就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们从他的为人处世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具体表现为仁者爱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其和长工鹿三之间的关系上,充分地体现了其仁慈和友善的一面。可以这么说,白嘉轩是“仁”和“义”的化身,在他身上将这两方面的美德发挥到了极致。当然,电影在刻画此人物形象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带有理想化的色彩,但是白嘉轩身上的“仁义”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另外,还能体现白嘉轩仁义精神的就是其宽广的胸怀和宽恕的精神上。对于鹿子霖拆他的房子以及指使田小娥去引诱白孝文等行为,他都体现出一种宽容的态度。白嘉轩是白鹿原上精神的象征,其为人处世的方式、待人的态度都是值得所有人效仿的。在他看来,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如不计较。朱先生曾经也这样高度地评价白嘉轩,其美德就像白鹿原一样,永世存在。白嘉轩仁义精神的另一方面还是由于受到朱先生的影响,其一言一行都成为了白嘉轩效仿的对象,如他主张的剪发、反对的裹脚等其实都是他仁义思想的体现。他不仅自己做到了仁义,同时还积极地将仁义推广出去。朱先生给人们的生活、活动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乡约、村规、家法以及民俗,这些强制性的规定从仁义的角度对人们的行为规范起到了限制和约束的作用,并且逐渐地渗透到了白鹿原上的每个人的心中,一代代地传播下去。白嘉轩更是将这些乡约村规作为自己推行仁义的参照和依据,并且一丝不苟地将其付诸于家族的管理中。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嘉轩代表的是统治阶级,其仁义便是其维护自己阶级利益的一种手段。这在其行为中也并非没有体现。例如,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也选择了通过背弃仁义这种低劣的行为来换得白家的东山再起。
作为两大家族的族长,白嘉轩展示给人们的形象总是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威慑力量,这主要是由于其传统的道德观念以及处世原则。
在白嘉轩当上族长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祠堂。在他看来,祠堂是一个家族、一个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同时在祠堂神秘而庄严气氛的笼罩下,白鹿原上人民的精神才能有所寄托,这些思想完全体现了白嘉轩对宗法制度的拥戴和维护。另外,白嘉轩很多的光辉时刻都是在祠堂中实现的,他在祠堂中不仅惩治过那些违背乡约族规的人们,而且还惩治过自己的儿子,未来的族长继承者,在电影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白嘉轩惩罚人时候的场面:双手背在后面、谁也不看,端直、狠狠等动作,这些都体现了白嘉轩身上所不容亵渎的威严。
最能体现白嘉轩作为宗法制度忠实的执行者的情节,要数黑娃在祠堂中哭诉的情景。作为白鹿原上反叛精神最强烈的黑娃,居然也能在白嘉轩的带领和指引下脱胎换骨,他抱着一颗求宽恕的心走到祠堂,跪在列祖列宗的面前,声泪俱下,以求得祖宗的饶恕,并且立志要重新做人。就这一场景,深刻地反映了白嘉轩对宗法制度执行下的强大影响力,并不会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消逝。
电影《白鹿原》基本是还原了原著中白嘉轩的形象。在白嘉轩的身上,既具有光辉的一面,同时又有属于那个时代统治者的局限性,但是其表现出某些道德和品质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谋而合,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
参考文献:
[1]李遇春.陈忠实与柳青的文化心理比较分析——以《白鹿原》和《创业史》为中心[J].小说评论,2003(05).
[2]纪芳芳.论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对传统文化的态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2).
[3]李兆虹.两种文化视野,两种审美倾向——贾平凹、陈忠实比较谈[J].商洛学院学报,2007(01).
(责任编辑 王芳)
作者简介:(许颖超,女,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影视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