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莉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国内常用的日语初级教材有《新编日语》、《综合日语教程》、《标准日语初级教程》、《大家的日语》和《新版标准日本语》。随着日语教育的发展,针对对外日语教育,日本对日语语法体系进行改革形成日语教育语法,对我国日语教育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我国日语教育长期深受传统学校语法体系的影响,至今日语语法体系尚未统一。我国常用日语初级教材选用的语法体系标准,通过表1可以一目了然。
表1 我国常用日语初级教材
学校语法是日语“学校文法”一词的汉语翻译,它一般特指以桥本进吉的语法体系为主体、在日本中小学国语教育中使用的规范性教学语法。学校语法有口语语法(即现代语法)和文言语法(即古典语法)之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基础日语教学语法中的词法部分便来自学校语法的现代语法部分,词的分类、词类的具体叙述和各个词类活用都采用学校语法体系。学校语法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和质疑。各位学者从助动词的认定、五段动词活用表、动词词干和词尾的界定、动词活用形的名称及设立、形容动词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批判[1-5]。日语教学语法是用于对外日语教学的语法系统。日语教学语法很难通过一两部语法书来全面系统地了解其主要内容,没有哪一部语法书被公认为是日语教学语法的代表。正式出版的教材、教参等使用的术语不尽相同,对体系的把握也不完全一致,本应具有权威性的《新版日本语教育事典》中的有关条目也因执笔者不同而各说各话,看不出一个统一的体系[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和商贸的不断深入,日语学习者也随之不断增加。目前我国日语学习者绝大多数还是依靠课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且以成年人为主要群体,理解记忆为这一群体的主要学习手段,特别是日语初级学习者,日语语法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但国内日语初级教材的语法体系多盲从学校语法或者日语教学语法,由于两种语法体系在词的分类、语法活用和称谓等方面均不相同,国内日语教材也就各说各话,没有统一,给日语学习者特别是初级学习者带来相当的混乱,也给日语教师带来极大的困扰。
《新编日语》为学校语法体系的代表,《大家的日语》和《新版标准日本语》为日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代表,《综合日语教程》是既不同于学校语法又有别于日语教学语法的自为一体的新语法体系[3]。关于形容词分类和称谓,《新版标准日本语》和《综合日语教程》把形容词分为Ⅰ类形容词,Ⅱ类形容词,《大家的日语》称为い形容词和な形容词,《新编日语》称为形容词和形容动词,如此纷繁多样的称谓,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惑和麻烦。
动词是日语初级学习的重点,但是动词的分类含糊给初学者带来更大的困扰,如表2所示,《大家的日语》和《新版标准日本语》把动词分为Ⅰ类动词、Ⅱ类动词、Ⅲ类动词,课本却没有对动词分类的标准给出明确的解释说明,并且都是以动词的ます形出现。
表2 动词
表3 动词活用
动词的活用是日语初级学习的难点,如表3所示《新编日语》和《综合日语教程》为代表的教材,把动词的活用分为连用形、未然形、连体形、假定形、终止形、命令形,《大家的日语》和《新版标准日本语》把动词分为了ます形、て形、ない形、意志形、辞典形、ば形、辞典形、命令形。称谓的不同给学生和教师带来太多的不便。
1.动词的导入问题
日语初级阶段学习中,动词及其活用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校语法和日语教学语法在动词的导入方式上却完全不同。学校语法是日本中小学国语教育中使用的教学语法,其对象是以日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因此动词的活用从动词的字典形即原型导入,《新编日语》和《综合日语教程》均以此种体系为基准。而日语教学语法是针对非母语学习者,尤其是欧美国家和在日本的日语学习者为对象,注重口语,动词从[ます形]导入,《大家的日语》和《新版标准日本语》便是此种语法体系的国内代表教材。
《新编日语》和《综合日语教程》为代表的学校语法体系的教材,动词从原型导入,分类也采用学校语法体系,分为五段动词、一段动词、サ变动词、カ变动词,定义和分类标准清楚明了。《大家的日语》和《新版标准日本语》为代表的教学语法体系的教材,初衷是让日语学习者从口语学习入手,所以动词的导入从[ます形]开始,并用[ます形]对动词进行分类,单词表中的动词也以[ます形]出现,让初学者很难判断动词的类别,容易出现错误,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记忆量。例如《新版标准日本语》第五课开始讲动词,单词表出现了动Ⅰ、动Ⅱ、动Ⅲ,并且是以[ます形]形式出现,Ⅰ类动词的“行きます”和Ⅱ类动词的“生きます”在形式上完全相同,但是却属于不同的动词词类,这本广泛运用于日语二外教学的教材,如果不通过教师的补充讲解,学生根本无法进行自学。这对于既不是母语又没有语言环境的中国日语初学者来说,犹如看天书。
2.动词活用问题
《新编日语》动词活用表的定义非常含糊难懂,例如,动词连用形分了两种[连用形1]読み和[连用形2]読ん,其形态用法完全不同。
(1)本を読みます。
(2)本を読みたい。
(3)私も本を読み、君も読み。
(4)本を読んでいます。
(5)本を読んだりします。
例(1)~(5)中的読み、読ん的部分都是连用形,但是其用法却完全不同。例句(2)和(3)中的“読み”是接续功能不同的两个用法,被归纳为一个连用形是不科学的[6]。
[未然形]也有两种,一种“読ま”后接“ない”表示否定,后接“れる”表示被动,后接“せる”表示使役;一种“読も”后接“う”(“よう”)表示劝诱和意志,这就让初学者深感混乱,难以理解。
近年对学校语法和日语教学语法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各自的利弊也都分析得相当透彻。对于绝大多数日语学者来说,其目的并不是成为语言学家,而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来进行交流或阅读,并不想纠结于其分类如何,定义如何,只是想更有效更便捷地掌握其用法,更快地提高听说和阅读能力。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些变通和取舍,两种教学法结合,选取各自的优点结合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由于语法体系称谓的不统一,不管我们选择哪本教材,都只能接触其中一种体系称谓,而学生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类教材教参,日语初学者不明白其中的联系和区别,日语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扫清障碍,在学习相关语法项目时可以稍作全面介绍。例如,在《新版标准日本语》第九课、第十课讲解形容词时,形容词分[一类形容词]、[二类形容词],教师便可告知学生,有的教材出现[形容词]、[形容动词]或者[い形容词]、[な形容词],实质一样,只是称谓不同。教师不需要讲解各自的定义如何,存在多大的差异,因为在其用法和功能上一致,就尽量减少学生的记忆负担。讲到动词[ます形]时,同时介绍[连用形1],讲到[て形]时,介绍[连用形2],并讲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不管学生再接触到哪类教材教参,不至于一头雾水。
到目前为止,从各位专家学者的先行研究来看,不管是学校语法还是日语教学语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在教学中,不必拘泥于一种语法体系,可以结合各语法体系的优点尽力规避其缺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
例如,《新版标准日本语》讲形容词时,是分成两课讲解,中国学生对形容词进行分类本来就很奇怪,讲解时可以先整体介绍,在日语里形容词分了两类,只是其形态上不同,接续上有不同,其在句子中担当的语法角色是一样的,都可以做谓语部分,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先从整体上有个把握,然后再讲形态的不同。课本上的定义是日语形容词分两类,其中一类形容词是以“い”结尾,二类形容词是不以“い”结尾。其定义并不严谨,例如“きれい”这个形容词是以“い”结尾,却并不是一类形容词。由这个词提问,促使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其概念,此时便可结合学校语法的定义进一步解释,此定义中说的以“い”结尾的形容词,确切是指词尾是“い”的形容词,“きれい”一词有日语汉字“綺麗”,“い”并不是词尾而是词干,所以不是一类形容词而是二类形容词。
以学校语法体系为基础编撰的《新编日语》,对连用形、未然形的讲解让学生云里雾里,不如用日语教学语法“ます形”、“て形”、“ない形”和“意志形”的称谓清楚明了直观,容易理解记忆。例如在讲到动词活用连用形1时,把“ます形”一并讲解,讲到动词活用2时,也导入“て形”、“た形”,在采用《新编日语》等学校语法为标准的教材时,可以结合日语教学语法好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在学校语法和日语教学语法体系并存、适合我国日语学习者语法体系尚未建立统一之前,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的角色相当重要,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学生会有哪些疑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找到最易懂、容易掌握的方式结合讲解,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理论结合实际,为制定符合我国日语学习者的新语法体系提供实践参考。
[1] 孟 瑾.解读现代日语中新的语法体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3).
[2] 彭广陆.论日本教学语法系统[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
[3] 郑爱军.解读日语专业教材语法体系的应用[J].日语教学研究,2011(1).
[4] 肖书文.对现行日语基础语法教学体系的反思及改革设想[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5] 黄文溥.试析中国日语教学语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1).
[6] 铃木康之.日本語文法の基礎[M].东京:三省堂,197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