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姣,刘万芳,高艳红,郭 丹,王 英,管晓萍,张颖洁
医疗巡诊模式在尼泊尔地震救援中的应用探讨
郑姣1,刘万芳1,高艳红2,郭丹1,王英2,管晓萍2,张颖洁2
目的 总结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尼泊尔地震中的医疗救援工作,探讨医疗巡诊模式。方法 通过回顾工作记录,分析此次尼泊尔地震中医疗巡诊模式的应用及特点。结果 根据医疗队情况和灾区人员密集程度制订了3种医疗巡诊模式:(1)一般灾民聚集区执行全专结合巡诊模式;(2)大量灾民聚集区执行专科巡诊模式;(3)偏远山区执行全科巡诊模式。结论采用合适的医疗巡诊模式,可将有限的人员、医疗器械、药品、物资进行科学合理调配,以达到最佳医疗救治效果。
医疗巡诊模式;尼泊尔;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
地震发生后,当地医疗机构通常会不堪重负,因此病情较轻的灾民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然而震后往往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灾民出现机体抵抗力下降,疾病发展加重,甚至是创伤后应激障碍[1]。通过巡诊,可以及早为灾民进行诊断与治疗,有效防止病情加重,对于病情较重或行动不便的灾民,医疗队及时给予救治,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巡诊过程中积极宣教卫生防疫常识,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医疗巡诊模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轻灾区人民身体和心理病痛的作用,定期巡诊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笔者于2015年4月26日随中国国际救援队赶赴尼泊尔执行地震医疗救援任务,在分析此次行动结果的基础上,探讨此次尼泊尔地震救援中医疗巡诊模式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1背景资料 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喜马拉山脉南麓的邻国尼泊尔发生里氏为8.1级的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尼泊尔顷刻间断瓦残垣、废墟成片,成千上万的民众被倒塌的建筑物掩埋。为发扬人道主义救援精神,帮助友好邻邦尼泊尔度过巨大灾难和悲痛,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一方面对西藏自治区地震灾区积极展开抗震救灾,一方面指示中国国际救援队迅速赶赴尼泊尔灾区开展救援。
1.2救援人员 4月26日5时,由62名经验丰富的搜救队员、医护队员、地震技术专家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启程赶赴尼泊尔实施救援行动。其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由武警总医院抽调,赴尼泊尔执行地震救援医疗任务,此次医疗队由10名医护队员组成,全科医师主要由急诊科、检验科、超声科和药剂科4名人员组成,专科医师主要由消化科、骨科和皮肤科5名人员组成,来自干部病房科的1名护士作为全科、专科护士,年龄32~50岁,平均(39.9±5.8)岁;包括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主管护师1名;10名队员均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深队员,身体素质及救援经验丰富,在此次救援中承担现场伤员救治、队内保障、灾民医疗救治及巡诊的任务。
1.3巡诊装备 (1)配置急救背囊:内有常用急救药品、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体温计、手电筒及压舌板等常规诊断设备;(2)配置适量的外科换药、伤口处置等药品及敷料;(3)配置药品:根据每次巡诊对象特点配置感冒药、抗病毒药、胃肠道用药、皮肤及软组织损伤治疗药、皮肤科用药、呼吸系统用药,以及降压、降糖药等,以口服与外用药为主;(4)携带仪器:心电图机、便携式B超机;(5)一次性用品的携带:主要是手套、帽子、口罩、手消毒液等。
1.4医疗巡诊模式的基础 由于尼泊尔地震灾区救援的特点、灾区救治情况、医疗队员的配备情况,医疗队采用了专专结合、全专结合、全巡结合等医疗巡诊模式,将有限的人员、器械、药品、物资进行科学合理调配,以达到最高医疗救治效果。发挥医护人员一专多能的作用,以满足少数人可以展开多项救治、巡诊的需要。此次救援任务主要根据灾民人数确定巡诊模式,百人以下且地势偏远为偏远山区,千人以下为一般灾民聚集区,万人以上为大量灾民聚集区。
1.5方法 依托志愿者的协同作用,在巡诊前与志愿者进行沟通,了解震区灾民的实际情况、人员分布情况、具体疾病谱情况。详细记录重点区域和特殊区域的人数、病种及医疗需求,制订科学、实用、完善的巡诊计划[2]。根据巡诊方案,将现有的医护人员进行合理分配、采取新老搭配、多科协作的方式,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员,发挥最大的效能。
地震72 h黄金救援期结束后,救援队的工作重心转入了震区的医疗救治和巡诊。此次巡诊历时8天,巡诊的病种多达30余种,共诊治9763人次,救治5603人次,洗消面积230 700 平方米,向灾民发放医疗用品、卫生防疫、药品等物资共计150余万元,其中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灾民聚集区执行不同的巡诊模式,共巡诊了5个一般灾民聚集区,3个大量灾民聚集区,3个偏远山区。
2.1一般灾民聚集区执行全专结合巡诊模式 救援队到达加德满都巴格玛蒂区的新皇宫跑马场内对当地灾民进行巡诊,该地灾民约有400名,划分为一般灾民聚集区。巡诊前,了解实际灾民情况,收集伤病员分布信息。帐篷村以基础疾病为主,包括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肤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该地区将灾民按照疾病进行分类诊治,以期达到提高诊治效果和加快诊治速度的目的。当地驻军营区军人积极参加当地救灾行动,其中部分官兵在救援过程中受伤,尚未进行消毒和伤口处理,除了基础疾病以外,还出现了伤口感染的状况。针对一般灾民聚集区,医疗队选择全科、专科相结合的巡诊模式,将10名队员科学合理搭配,人员分为两组,A组全科医师1名,以急诊科医师为主,专科医师4名,主要来自皮肤科、超声科、检验科,B组全科医师1名,以药师为主,专科医师3名,主要来自消化科、骨科,配备护士1名同时在帐篷村、驻军营区聚集区进行医疗巡诊救治(图1)。全科医师主要针对皮肤、消化、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进行了诊治;专科医师则针对手部划伤、头面部外伤和肢体骨折的官兵消毒、包扎、固定伤口,发放消毒药片、药品及防护用品。
图1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军营进行巡诊
2.2大量灾民聚集区执行专科巡诊模式 灾后的加德满都白天气温高,卫生环境复杂,各类疾病多,烈日下的杜巴广场聚集了数以千计的民众。经调查,此处受伤人员多,以外伤、皮肤病、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为主,病种复杂。救援队在了解当时聚集点缺医少药的情况后,决定在杜巴广场设立流动医疗巡诊点。根据杜巴广场灾民的特点,选派了经验丰富的急诊科、骨科、消化科、皮肤科、超声科等专科医师和专科护士组成的医疗分队进行医疗巡诊救治,到达现场后,分为两个内科组、一个外科组,并设分诊人员1名;开始选取地点、搭建诊疗台、摆放药品,迅速开展医疗巡诊。首先,志愿者将伤病员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准确登记在记录本上,后由分诊的医务人员进行详细询问症状、体征及查体,经过预检后请伤病员进入内、外科就诊区;接诊专科医师通过分诊单的相关信息,采取首诊负责制,对伤病员基本情况有大概的了解,通过问诊、查体等方式确诊疾病,负责为其取药、讲解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做好相关的健康指导(图2)。针对大量灾民聚集区,医疗队人员相对较少、药品不足,因此选择了专科医疗巡诊模式,在志愿者的有序引导下,将大量受伤灾民经过分诊,进入内、外科组进行治疗,利用有限的10名队员,减少伤病员等候时间,提高就诊救治效率。
图2 中国国际救援队为灾民进行健康指导
2.3偏远山区执行流动全科巡诊模式 经调查,位于山区的某孤儿院有40名孤儿,房屋及人员受灾情况较严重,缺医少药,急需救治。医疗队依托志愿者,组织了第一支7人的巡诊队伍,驱车穿越震区颠簸狭窄的道路前往孤儿院进行巡诊,因道路崎岖狭窄,医疗队员需要徒步3 km搬运医疗器械、物资及药品。到达后,医护队员立即对孤儿进行病情筛查,孤儿部分患有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关节扭伤和软组织损伤,以及不同程度的维生素缺乏,因携带药品种类数量少,患儿年龄较小,药师严格用药剂量、时间,依据病情发放药品,并使用象形图示作为简化的药品使用说明,对部分外伤儿童给予外用药物处置,在特殊的环境下确保医疗安全。在人员稀少、偏远山区、道路不畅的巡诊治疗模式下,医疗队选择全科医护结合的模式,队员配备上以全科医师和护士为主,药师参与用药指导,保证用药安全。
医疗队应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逐步形成自己的医疗巡诊模式,在不同的救治点和巡诊点,根据救助地点、人员密集程度制订了科学、合理、实用的医疗巡诊模式,将全科与专科医师进行科学设置、合理搭配,将取得良好救治效果[3]。
进行救援时,不论进行何种巡诊模式,首先应确定巡诊对象、与当地机构积极联系、作好巡诊前准备、了解当地疾病谱,根据自身救援队的人员、药品及当地伤病员人数,确定巡诊模式。此次救援中,制订巡诊模式的主要依据是灾民人数,当灾民人数少时,采用全科医护结合模式,此模式能较为全面的诊治,地震原本就给灾民带来较大的身体与心理创伤,当需要就诊的灾民较多时,医护人员可能主要针对身体疾病的救治。因此在灾民人数较少时,采用全科医护结合模式,可在诊治身体创伤的同时,辅助心理安抚与治疗。医疗队员徒步负重攀爬山间小道对自身的体能是极大考验,因此在巡诊队员的选择、配备上尽量以体能较好的全科医护队员为主,既保证队员自身的安全,又能提高救治效果。当灾民人数一般时,可采用全科、专科相结合的巡诊模式,全科医师负责当地基础疾病的诊治,而较为特殊的伤病员则由专科医师负责,通过全科、专科模式医疗救助点的设置,在人员有限的条件下,将人员进行科学调配、合理分组,发挥最大的医疗救治效果。当灾民人数较多时,有限的医务人员和药品,不能满足全部灾民的需求,可采用专科巡诊模式,科学设置流程、简化人员分工,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医疗救治作用。
巡诊模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相应调整,如灾民心理疾病较重时,可采用专业心理辅助的巡诊模式;灾民无伤情时,可采用医疗宣教的巡诊模式,积极宣传饮用水、食品、环境卫生防疫等常识,发放灾后卫生防疫知识宣传单等。
灾难无国界,救援无国界。此次医疗救援针对地震医疗救援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医疗巡诊模式,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以灾民为中心展开医疗救治工作。在不同的巡诊点,医疗队员认真负责,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将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展现给了尼泊尔人民,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事业中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1]刘宝军,许在华,王丽惠,等.震后灾区医疗巡诊体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 15(11): 1030-1031.
[2]任晓荣, 王 军, 曹 敏,等.野战方舱医院医疗巡诊模块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 33(5): 80-81.
[3]冯桂秀. 雅安地震灾区医疗救援流动巡诊的做法和思考[J]. 医药前沿,2013, 8(23): 73-74.
(2015-07-15 收稿 2015-08-20 修回)
(责任编辑 潘奕婷)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medical rounds model in Nepal earthquake relief
ZHENG Jiao1, LIU Wanfang1, GAO Yanhong2, GUO Dan1, WANG Ying2, GUAN Xiaoping2, and ZHANG Yingjie2. 1. The Third Section, Department of Cadres, 2. Department of Nursing,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l rounds model by summarizing medical relief work of China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Team in Nepal earthquake. Methods Appl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rounds mode in Nepal earthquake were analyzed by reviewing the work recor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medical team and population density of disaster area,three kinds of medical rounds model were formulated: (1) The combined general and specialist medical rounds model was applied in general victims gathering area; (2) Specialist medical rounds mode was deployed in massive victims gathering area; (3) General medical rounds mode was used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 Conclusions Application of the appropriate model of medical rounds, can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deploy limited personnel, medical equipment, medicine and materia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medical treatment effect.
medical rounds model; Nepal; earthquake; China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Team
LIU Wanfang, E-mail: baiyq@sohu.com
R129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09.004
发改委卫星示范专项[发改办高技(2013)2140号];武警课题(WZ2012015)
郑 姣,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E-mail: 1402309478@qq.com
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1.干三科,2.护理部
刘万芳,E-mail: baiyq@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