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明,金 峰,张 倩
· 实践经验| EXPERIENCE ·
4·25尼泊尔抗震救援任务复盘总结
于晓明,金峰,张倩
武警某部医院圆满完成4·25尼泊尔地震救援任务,经过复盘总结,依据建设标准、发展需要、能力要求,对任务中暴露的系列问题予以反思。
尼泊尔地震;救援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波及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吉隆等地(图1)。根据上级命令,我部组成应急医疗救援队,先后赴日喀则和尼泊尔灾区抗震救灾、跨国救援,完成了灾后疫情控制、伤员病患救治、医疗卫勤保障等任务,特别是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医疗分队出境到尼泊尔灾民集中地开展防疫消杀、医疗救援、友谊巡诊工作,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国内影响,在全员全程全维绝对安全的基础上出色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得到各级党委首长、灾区群众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任务期间,累计洗消8100余人次,车辆900余台次,巡诊官兵2300余人次,巡诊灾民7900余人次,发放及消耗各类药品558 000余元。其中,巡诊尼泊尔灾民1000余人次,诊治117例,发放消耗药品15 000元,赠送当地医疗机构药品器材价值10万元。
总结是进步的前提,反思是提高的阶梯。通盘检讨、对比反思是贯彻战斗力根本标准的内在要求;追根溯源、抽丝剥茧是打一仗进一步、一仗接着一仗打的迫切需要;一叶知秋、一斑窥豹是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内涵质量的具体举措。任务锻炼和实战锤炼才能暴露问题、凸显问题,把这次任务作为活的战例、活的教材、活的镜子意义重大。经过复盘总结,对比建设标准、发展需要、能力要求,这次任务暴露出了以下问题。
图1 尼泊尔地震后灾区情况
此次4·25抗震救灾,是我部医院历史上第一次跨境遂行任务,医疗救援队积极踊跃请缨散布8个点独立保障,全程为救援官兵提供卫生防疫、抢救诊疗、健康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对尼方灾民进行医疗救治(图2),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但在任务中,队伍离多能一体、有效处置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1.1卫勤编组不够灵活 现有的卫勤保障预案呈刚性结构,缺乏弹性;在紧急抽组方面以急救和外伤救治专业为主,队伍组成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强弱力量搭配不够合理;片面地强调老同志的经验作用,抽组过程中侧重参加过跨区卫勤任务或医龄较长的老同志,忽视了年轻骨干的作用;会讲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医护人员比例不够充足;政工干部受编制影响,仅派出1名随队开展工作;无专职新闻宣传骨干,无法全力保障任务分队开展宣传报道工作。
图2 救援队为灾民提供医疗救治
1.2物资携行不够科学 对遂行灾区保障任务预判不足,遇上一队多点分散保障时,容易出现关键设备、人员及药品分散,达不到标准野战救护所开设能力,比如防疫车、炊事车、彩超机、X线片机难以同时配置多个方向,受地方医疗水平和运力限制,后续补充卫生防疫物资供应渠道不通畅。
1.3单兵能力不够全面 地质灾害医疗应急救援实战化训练和演练少,贴近实战实训实备的适应性训练和力度不够,分队队员达不到一专多能,行政干部、驾驶员、炊事员、修理员未具备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基础战救技能,医疗技术干部在体能和自我防护方面暴露出短板,达不到一兵多能要求。
1.4反思 要立足任务实际扩大基础知识培训和通用技能训练的覆盖面,每月、每季开展战救五项技能达标训练和日常藏语普及活动,将行政干部纳入卫勤指挥常态化集训。立足实战抓好人员装备模块化编组,对AB队抽组人员实行硬性多能技术考核指标,重点关注急救、内外科、眼科、烧伤等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科室互通、岗位互融、角色互换”等方式,科学制订训练计划。立足现有条件培训装备维修、卫生防疫、心理防护和车辆修理等专业人才。针对遂行部队人数、驻地海拔高度、饮食饮水卫生和患病特点搞好日常资料收集更新,每月组织战救技能训练和竞赛,从形式化的训练内容逐步转入具有实际需要的战地救护,真正做到眼中有任务,平战有结合。
尼泊尔“4·25”地震为里氏8.1级,震源深度为20千米,释放能量为汶川地震的1.4倍,地震等级高、国内外关注程度高、救援任务层次高、能力要求高、工作标准高、影响效应高。救援队主动分析理清关系,面对灾区人民,角色是救援队;面对抢修任务,角色是防疫队;面对救援力量,角色是保障队,做到了核心任务精准到位,大局作用全面开花[1]。但在任务中,队伍离先锋梯队、专业过硬的要求还有差距。
2.1运输能力需提高 医疗特种车辆高原适用性不强,临时抽组驾驶员对特种医疗车辆的驾驶和基本操作结合不好;特种装备车辆高原适用性不强,长途机动时故障率高,通过性较差引发的各种问题。先期出动的4台特种车辆,有两台(宿营车、救护车)在机动途中出现不同程度故障。远程会诊车和卫生防疫车等关键设备与高海拔低气压超低温环境适应性不够好。
2.2检测能力需加强 部分必需医疗设备无法满足快速机动需求,特别是放射和生化检验设备便携性不足,野外检验多为干式检测法,试剂效期短、补充难、准确度低。灾区地域环境突发情况较多,受限于运输能力,氧气携带量难以满足大规模救灾供氧需求,应当具备空气质量监测能力。野外条件下水源主要为河水及山泉水,遇到地质次生灾害时,仅靠水质净化片保障能力有限且无法杀灭病菌,水质净化能力难以满足部队所需,配备便携高效的水质监测设备探测洁净水源非常重要。
2.3核心技术需适应 手术检验方舱车体重、机动性能差,导致一线救护无法开展手术和必要检验,携带的便携式发动机发电功率不能满足医疗设备仪器全负载运行所需,燃油需求大,现有携带储备能力不足。面对大型灾害衍生的疫情时,现有防疫力量明显不足,自身储备防护服有限,防疫车在高原地区喷射压力不足,使用效果不佳,导致防疫工作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防疫消杀效果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2.4反思 需结合重大任务实际,立足卫士系列演习,每月至少进行实战背景下的卫勤应急、灾害救援、驻训保障等救护演练,积极与军地医疗机构联合开展灾害救援和跨区机动演练[2];探索联合跨区巡诊机制,创新开展野战条件下医疗培训、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载体,利用理论学习时机,选调专人讲解普及突发疾病抢救、高原病防治;成立3~5人的防病小分队,对任务中基层卫生人员集中开展新业务、新技能和新装备制定细化使用培训机制,负责演习和任务中的各类手册、讲座、演练示教工作,全方位提高官兵自我防病能力。大力开展装备设备的微创新工作,继续优化单兵携行装具和军医背囊,以“打一仗进一步”的要求不断巩固卫勤实战化能力。
任务期间,既要跨不同海拔、不同天候保障,还要到境外遂行任务;地震次生灾害频发,救援队遇到余震十余次,加之灾后容易爆发大规模疫情的实际,面临医疗救援、卫勤防疫与交通救援交叉作业,任务更重、风险更高,故与以往遂行急难险重任务相比,独立遂行任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在任务中,队伍离独立遂行、自我保障的要求还有差距。
3.1情报侦测难 灾情、疫情、险情、任务、地质、震报、天气各类信息变化多端,第一手灾情资料的获得对指导开展任务尤为重要。由驾驶员、带车干部临时充当情报员的做法在行进和短期上有一定成效,但随着灾区的深入和灾情的变化,开始显现出短板:缺乏临时扎营、自我保障、紧急避险的有效措施,对疫情形势、任务局势和战斗态势的把握挑战准备不足,首次走出国门救援,对情报估计不足,未最大化预想情况,对一线官兵的身心压力和纷扰研究不足,没能立足临时营地辐射开展配套心理辅导工作,主动前出开展灾区心理辅导作用不明显,在跨境进行抢险时,渗透洗消、气味判别、远离观察战术利用不灵活,救援工作被动受领的现象比较明显。
3.2通信联通难 由于部队分散各点、相距甚远,短波通信受限,全队只有一部卫星电话,主要依靠民用移动网路和手持短波电台,民用移动通讯信号不稳定、基站超载拥堵,电话常常无法使用。现有海事卫星电话信号受地形限制较大,且数据带宽过窄,做不到连哪哪通、叫谁谁到,信息中转节点杂、层次多,通信要求无法满足任务需求。
3.3宣传跟进难 “三员”作用在救援工作中发挥不充分,达不到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报道员的要求,医疗干部不善于主动跟进医疗救援、卫勤保障、防疫消毒等任务灵活开展政治工作,不适应的矛盾凸显,抗震救灾的资料收集、典型宣传、跟踪报道等工作完全依赖政工干事。专注于一线的新闻视频图片的拍摄和收集,后方新闻力量的联动统筹不够积极。
3.4反思 要以独立遂行任务保障的思维抓医疗应急救援通讯保障建设,加大卫星电话等先进通信设备的投入,加大卫勤警地发展融合,加强与遂行任务驻地资源的沟通协同,在严守部队任务纪律的同时,及时获取多方信息资源。围绕“八个到现场”的要求,注重紧贴任务进程,采取多种形式,研究落实一线政工经验做法,持续激发官兵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精神,真心服务帮助群众,扎实开展维稳群众工作“六共”活动,规范运用心理测查、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专业化手段做好心理疾患预防,适时开展普法宣传、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活动,为圆满完成任务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此次地震救援,全体官兵冒着重重危险,始终按照上级首长“全程保障、全面保障、全力保障”的要求,两线同时执行双重任务,多点独立实施全维保障,立体组合开展友谊巡诊,与灾区人民息息相关,让救援力量宾至如归,为友邦灾民雪中送炭,展现了高原武警的使命担当、大国军人的时代风采、中国军医的仁心大爱,向世界诠释了军人之责、同胞之情、兄弟之谊。
总结此次任务中锻炼的精锐士气、探索的宝贵经验、展现的优良作风,并传承好发扬好,推动卫勤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更好地发挥争取民心的特遣队、维护稳定的战斗队、抢险救援的先锋队、民族团结的主力队、战场保障的模范队、服务官兵的样板队的“六队”作用,为西藏和谐稳定、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郑 姣,杨 炯,刘万芳,等. 尼泊尔地震救援中团队协作的实践与探讨[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6):577-578.
[2]张 洁,严莲珍,杨 森,等. 国外地震救援新特点对我国地震救援的启示[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2(10):153-154.
(2015-08-07收稿 2015-09-02修回)
(责任编辑 张亚丽)
Retrospective summation and introspection on 4·25 earthquake relief in Nepal
YU Xiaoming, JIN Feng, and ZHANG Qian. Department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 Tibet Provincial Corps Hospital,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Lhasa 850000, China
One hospital of armed police forces accomplishing relief in 4·25 earthquake successfully. Through retrospective summation, the series of problems exposed in the work were introspected according to construction standard, development needs and ability requirement.
Nepal earthquake; relief
R129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09.011
于晓明,硕士,主治医师,E-mail:975903633@qq.com
850000 拉萨,武警西藏总队医院医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