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视角

2015-10-28 03:12
克拉玛依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产业园文化产业园区

刘 颖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党校,新疆乌鲁木齐835000)

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视角

刘颖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党校,新疆乌鲁木齐835000)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其建设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文化产业集聚也成为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新疆坐拥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也试图借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新疆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园区和基地建设尚处于萌发阶段,目前还缺乏具有指导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从市场经营角度而言,也缺乏龙头企业,缺乏带动力强的大项目。面临着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投资不足、产业环境不配套等突出问题,要通过合理规划、优化布局和结构、发挥政策合力等途径引导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健康有序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介服务;文化载体;品牌意识;新疆

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是体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也是围绕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促进新疆传统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提升新疆文化软实力、扩大新疆文化影响力、维护新疆稳定、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构建和谐新疆的重要举措。

一、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近年来,新疆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快增长,根据自治区文化厅的文化文物产业统计资料,到2012年底,新疆文化产业增加值为77.2亿元,占GDP的1.03%。文化产业集聚区、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5年,新疆共有新疆和合玉器有限公司、新疆国际大巴扎开发有限公司、新疆卡尔罗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德威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9个。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新疆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见表)。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区位依附,可划分为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以大学为区位依托、以开发区为区位依附和以传统特色文化社区、艺术家村为区位依附四个类型;按照园区性质,可划分为产业型、混合型、艺术型、休闲娱乐型和地方特色型;按照创意产业园区的动力模式,可划分为市场主导下的渐进式动力模式、政府主导下的“蛙跳式”动力模式、多力博弈下的协同式动力模式。[2]209如按园区性质划分,七坊街创意产业园区可归属艺术型,木垒民族刺绣产业园区属于地方特色型,阿凡提乐园属于休闲娱乐型,玛纳斯碧玉文化产业园属于产业型,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园区属于混合型;如以动力模式归属,七坊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动力模式,是政府在区域产业总体规划下,以发展创意产业和旧城区改造为目的,对七纺老厂房进行重新开发利用、吸引创意人才而建设的创意产业园区。除此以外,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园区、克拉玛依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若羌县新疆楼兰文化影视创意产业园、“西域迪士尼”-阿凡提乐园也都是政府主导型的园区,都是政府有计划地推动,进行园区建设、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培育创意环境。木垒县哈萨克民族刺绣文化产业园区和玛纳斯县中华碧玉文化产业园则是多力博弈下的协同动力模式,是“自下而上”自发形成与“自上而下”政府推动相结合的产业园区。总体来看,新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政府主导型为主,政府在园区规划、建设、指导、扶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与其他省区相比,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面临着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投资不足、产业环境不配套等突出问题。

1.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

文化产业政策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调控文化市场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方向的重要杠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但新疆是在2013年1月由自治区文化厅推出第一部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专业书籍《新疆文化产业工作手册》用于指导全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尚没有系统地制定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急需“文化产业促进法”之类的法律法规对产业发展予以规范和保障。

2.园区内文化载体少,市场化程度低

文化产业只有市场化运作,才能产生经济效益。新疆现有的文化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低,虽然新疆文化底蕴深厚,但尚未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未实现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以七坊街为例,它的发展仍处在培育期,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多属于公益性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方面,由于新疆的文化经营企业和艺术家与国内外市场结合不够紧密,生产、创作的产品虽然在民族特色、地域风格方面比较突出,但由于缺乏市场化手段的包装和营销,产品很难大量走出去;另一方面,由于新疆本身的人口基数和消费习惯,造成本地艺术品消费市场容量有限,使得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市场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由于市场培育尚需时日,造成“七坊街”无论是经营管理方还是进驻园区的企业和艺术家短期之内尚不能产生经济收益,缺乏自身造血功能,直接影响产业链的延伸。

3.园区内复合型人才匮乏,文化创意产业滞后

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新疆而言还属于一个全新的领域,高水平、高层次的综合型人才匮乏。目前,新疆的文化单位多为事业单位,在选人用人、收入分配和人才培养机制上缺乏活力,导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如昌吉回族自治州最大的民族服装艺术公司就因为人员老化,新人频繁跳槽,陷入制作工艺无人传承的困境。此外,缺乏高水平、高层次的文化行政管理、经营管理、创意策划、艺术创作、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尤其缺乏熟悉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以及国内外文化产业市场行情和游戏规则的专业人士和高端人才。

4.园区投资主体单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园区发展资金目前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政府的专项资金和补贴资金,但这部分资金很有限。二是银行贷款,但普遍存在门槛高、融资难的问题。比如木垒哈萨克民族刺绣产业园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贷款门槛高,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条件差,无法贷到款,加之经营者自身的经济条件差,影响合作社正常运转。投资主体过于单一,很少有各种民营企业及社会团体等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七坊街为例,它的投资主体是水磨沟区政府,但政府投入的只能是启动资金,目前,尚未找到合适的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资金不足不仅直接影响园区的正常运行,而且阻碍了园区今后发展战略的实施。

5.中介服务机构组织松散,功能发挥不足

中介服务机构是产业化正常运转的润滑剂,主要功能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中介服务,以便降低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目前,中介服务机构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功能,难以为企业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各项服务。以木垒哈萨克民族刺绣园区为例,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机构松散,自律性不强。木垒县自2006年以后,先后成立了民族刺绣专业协会,这些协会为经营户做了一些实事,开展了一些技术研讨活动,但协会在管理行业、领导大家共同致富并发挥协会凝聚力上还有很大差距。

6.文化产品创意水平低下,品牌意识淡薄

比如七坊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涌现出一批知名的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企业,但文化企业创意水平不高、行业规模较小、文化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品牌价值、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更显劣势。木垒哈萨克民族刺绣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也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除了胡杨绣集观赏、收藏功能于一体,巧妙融合了哈萨克族刺绣技艺同苏绣技艺,极大提升了绣品档次,成为木垒县刺绣品打入市场的标志性产品外,绝大部分刺绣产品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大部分合作社的产品都存在原材料质量差、图案设计单一、色彩浓厚、做工粗糙、产品档次低、缺乏技术上的创新和文化内涵等问题;部分企业虽然申报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并确立了自己的品牌产品,但是对各自的品牌产品如何规范管理的意识不强,尚未形成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品牌。

三、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合理规划,优化文化产业园区的布局和结构

根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统计,中国目前已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共计1 216个,东部占绝对优势,共计852个,占总数的70%;中部合计186个,占15%;西部178个,占总数的15%。在全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呈井喷状发展的同时,2012年第一季度统计,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盈利的园区只占园区数额的10%,大多数园区处于亏损、招商困难等局面无法自拔。[3]新疆文化产业园区恰好处于建设初期,有已建和待建的,要以此为前车之鉴,在项目规划时进行反复讨论和充分论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本土文化历史土壤中汲取核心竞争元素,从特色优势资源里寻找核心竞争力,发展最具本土特色、为本地所独有的文化产业园区。要结合《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安排部署和地方自身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综合考量经济基础、资源优势、市场空间、消费水平等因素,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科学布局和统筹规划。

在定位方面,要注重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策略,深入挖掘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突出区域和行业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在布局方面,要进行科学论证,在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寻求最好的共存方式,避免因盲目跟风、追赶时髦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在运营方面,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调节作用,引导帮助其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结构优化,提升研发能力,进而保证园区基地的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策配套”的发展思路

在园区发展的早期,当地政府的引导作用显得较为重要,政府主要的任务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持配套企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力和专业化的市场细分,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规则和制度,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服务机构。通过在法律政策、投资补贴、税收贷款、市场引导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工商、金融、税务等部门要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园区发展。在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各级政府要通过政府采购、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实施风险补偿等多种手段,吸引各方资金,带动社会各界兴办文化产业。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在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的同时,避免园区建设政府行为化,要更多地吸纳社会力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策配套”的发展思路。当前,政府的主要任务应为:一是激活文化产业的生产要素,引导投资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二是刺激文化消费,培育文化市场;三是大胆引进国际化的产品或服务及环境的标准和规范;四是为文化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以保持其竞争力;五是充分发挥与文化产业有紧密联系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作用,让这些院校或机构完成产业生产要素的创造;六是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规划、管理、标准制定、维护行业利益等方面的作用,使之更好地发挥联系文化产业界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行业协会、文化企业与政府部门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文化行政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的转变。

3.培育名企名品,打造区域和产业品牌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和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优先支持文化原创能力强、内涵丰富、特色突出的文化企业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著名企业、著名品牌和著名产品。充分发挥骨干文化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以重点产业发展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支持具备上市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吸引和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兴办文化企业,同时鼓励支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自治区开展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工作,旨在为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市场主体和骨干文化企业,进一步激发各行业文化企业自我发展的信心。从获奖园区不难看出,制胜的关键,一是要形成品牌,二是在建设中要与相应的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相符合,实现创意生存。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演艺品牌、民族工艺品品牌和民族特色动漫品牌等。注重品牌塑造、策划、推介、包装和营销,进一步加强宣传与推介力度。

此外,新疆文化产业要走出去,同时面对内地和中亚、西亚、南亚两个13亿人口的大市场,实现“两个面向”的战略,新疆地处中心节点,要充分把握好这种区位及资源优势,谋求创意产业的更大作为。积极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利用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平台,宣传推介新疆重点文化品牌与文化服务,探索新疆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向外出口的贸易模式。

4.注重产品研发,创新文化营销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在于创新,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创新能力和技术设计上。没有文化产品的研发创新,没有营销模式的推广创新,创意产业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在文化产品的创新方面,可采取以下三种措施:第一,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第二,要突破单一产品的局限,力推系列产品,强化品牌打造和产品包装,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第三,应建立起一套创新机制,从“研发——市场——反馈——新的研发”一整套机制,使企业的文化产品走在市场的最前沿。

在创新文化营销模式上,可采取以下三种措施:一是思考和搭建适合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自身的文化营销模式框架,包括模式关键要素的选择、模式效能分析框架的建立、营销模式流程的确立3个方面的内容。二是加大园区的文化宣传力度和深度,建立和健全文化产业经纪人机制,成功策划、包装一批企业和艺术家,提升其商业价值;通过申报“非遗”、举办和组织各种展示会、文化节及推介活动,充分利用亚欧博览会、世博会等契机,扩大本土艺术家的创意作品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创意活动实现产业化发展。三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模式,现代生态环境与传统建筑园林艺术相融、创新和共生发展模式,文化旅游与商业人居结合模式,景区、园区、展区“由点到面、点面结合”模式等,多模式综合发展,相得益彰。

5.创新用人机制,完善人才服务机制

在选人方面,园区应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吸引招聘各类人才,尤其是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型、高端型人才。在选人用人上应任人唯贤,以专业知识学历为基础,更要侧重考核综合能力和业绩,尤其是对一些专业人才和特殊人才,甚至在关键岗位要不惜重金通过聘请“外脑”方式来获取人才。在人才培训方面,园区或相关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现有员工中,挑选有能力、有潜力、高素质、认同企业价值取向的年轻人才,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进行相关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深造,努力打造适合于自身发展模式的专业人才后备队伍。在留住人才方面,注意留人留“心”,重点把握几点:一是要为员工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共建企业与员工(尤其是专业型、高端型员工)双赢或共赢机制;二是要让专业型、高端型人才参与企业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让他们与企业密切联系;三是尽快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团队合作,把人才优势转变为企业竞争优势。

6.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孵化”功能

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造能完善园区基地在集聚优质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汇聚高端人才、提供公共服务、完善产业链条等方面的功能,使其真正成为骨干文化企业的“孵化器”。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快打造的服务平台包括文化科技研发平台、公共信息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产品营销平台、人力资源平台等。但在加快实施的同时应当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加强各方的交流合作,让政府、学校、科研机构、园区、企业、管理者、中介机构等之间结成一张交流互通、资源共享的合作网络,在政府指导下正常合理运行。同时,引入学校或科研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以及中介机构的法律、金融、咨询等相关的服务,帮助促进园区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建立、形成与完善,不断增强“孵化”能力。第二,要设立入园的标准或门槛,保障园区文化创意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有效的入园评估及各种相关的绩效评估措施,来设定“孵化器”目标和价值主张,提高“孵化器”的管理效能,满足园区定位,提升客户品位,同时也能“孵化”出一批批优秀的文化企业。第三,要建立健全“孵化器”的管理数据库,这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解读并运用国家政策,为企业成长和再造提供必要的帮助,也为园区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7.结合旅游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要在整体规划当中结合旅游业来延伸产业链条。以木垒哈萨克民族刺绣文化产业园区为例,在哈萨克刺绣车间、哈萨克刺绣文化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中要把哈萨克刺绣文化的元素体现到建设中,广告牌匾、产品包装、标志性建筑物等要镶嵌哈萨克文化的印记,打造哈萨克刺绣文化旅游。要充分把握新疆旅游市场近年来人口和消费迅速增长的机遇,结合旅游业发展努力延伸园区的产业链:一是按照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结合各风景区的建设,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个文化旅游景点进行包装营销,使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消费时尚,制造看点,吸引更多本地市民以及国内外游客的参与。二是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完善园区内游览、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和体验等硬件设施的建设,这不仅可以增强园区的服务功能,还可以增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三是鼓励园区内的企业和艺术家从自身产品的价值链上寻找突破点,充分利用新疆的地方元素和流行的时尚元素开发创作适销对路的产品。四是继续加强与国内外文化产业园区的交流,按照市场流行的趋势创作、生产文化产品,按照市场通行的规则营销产品。最终,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互动双赢的模式,推进文化的旅游化与旅游的文化化,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功能,促进园区健康、有序的发展。

[1]喻兰.民族刺绣,传统文化熠熠生辉[N].昌吉日报(汉),2014-09-12.

[2]肖雁飞,廖双红.创意产业区——新经济空间集群创新演进机理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时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2012中国文化产业园区东中西部数量分布图[EB/OL].http://www.ccitimes.com/ redian/redian/2012-04-21/6247262472.html,2012-04-21.

G124

A

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4.02

2015-02-11

刘颖,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党校文化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学。

猜你喜欢
产业园文化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