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家族: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画

2015-10-28 11:33
长江丛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宝珠齐家齐白石

“穷人家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在社会上出头的,真是难若登天。我是在穷窝子里长大的,到老总算有了一点微名。回想这一生经历,千言万语,百感交集……”齐白石曾经在自传中这样写道。估计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在百年之后,会成为现代人眼中的“最牛北漂”。

齐白石的嫡孙女齐慧娟笑言自己也曾看过那则在网络上流行的段子:“14岁做木匠,25岁兼职卖画,32岁开始学刻印,40岁时开始周游全国,53岁抛家舍业迁居北京,人生地不熟,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独闯京城。57岁衰年变法,木匠成巨匠,83岁还生孩子,85岁还要续弦,92岁仍喜欢看漂亮美眉,95岁吵着要结婚……”

“有的地方说得也不全对,不过人们在传播的时候可能更认同的是爷爷那朴素的拼搏精神。”齐慧娟说。在齐慧娟的画案上,摆放着《齐白石自传》这本书,书的边角因为长久的翻阅已经卷边儿了。“我的手边总是放着爷爷的书,常常拿来看。关于爷爷,常听人家谈起,虽然从未见过面,却觉得爷爷就活在我们身边。”

辗转各地,交友广阔,终成大家

齐白石一生艺术成就卓然,为后世留下了很多艺林佳话。他子女众多,共育有七男五女,后辈子女又继续开枝散叶,如今,齐家后人直系嫡亲就有近300人,并且大都从事绘画艺术工作,将齐派艺术发扬光大。“齐家后人都遵循爷爷的家训:节俭、勤奋、朴素、本分、善良。现在,齐家后人有很多以绘画为职业,或许在艺术高峰上,还达不到爷爷的高度,但是齐家后人始终秉承着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作画的原则,老实本分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我想,这也是最让爷爷欣慰的。”齐慧娟说。

齐白石是湖南省湘潭县人.出生于1864年1月(农历癸亥年十一月),齐白石的人生旅途中,曾有过五出五归的记录。在游历中,他结识了当时文化名人徐崇立、樊增祥等,与他们交流之后获益匪浅,后来辗转到了北京,以卖画刻印为生,其间曾被人举荐给慈禧太后作画,后又被举荐做县丞,但都被他婉言相拒。他与著名的革命党人黄兴有过交往,还秘密为革命党人传递文件,可谓经历丰富。齐白石五出五归用了8年时间,行万里路,画了很多画。之后,齐白石返回家乡,觉得自己需要静下来,便幽居故里,又用了8年时间读万卷书。自此打算长居故乡。那一年,齐白石51岁,然世事不随人愿,时局渐乱,他由于画画名气在家乡越来越大,也成为绑匪的目标。不得已,为求平安,齐白石于57岁那一年,第三次到了北京。

之后,齐白石便长居于京城,最初借住法源寺,挂润格卖画,但卖得并不好。友人陈师曾建议他自出新意,变通画法,齐白石于是开始自创“红花墨叶”画法,渐渐开始广为人知。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北京文化圈的几位重量级人物,如徐悲鸿、梅兰芳等等。

在梅兰芳的缀玉轩内,齐白石画虫鸟,梅兰芳在一旁帮他研墨。画毕,梅兰芳唱一曲《贵妃醉酒》,好一派文人雅集,“那时候的文人生活,真是令人心向往之。”齐慧娟常会说起这一段故事,民国雅士之韵已成追忆。

立业北京,家庭和睦,枝繁叶茂

齐白石第三次赴京,决定定居于此时,其结发妻子陈春君不放心他一人前往,又心系家中老小,就为他物色了18岁的胡宝珠做小妾,照顾他的生话起居。

此后,陈春君曾先后三次来北京看望齐白石与胡宝珠。1940年春,陈春君在长沙病世,享年78岁。回忆60多年的夫妻生活,齐白石十分悲痛,特作了一副挽联:“怪赤绳老人,系人夫妻,何必使人离别;问黑面阎王,主我生死,胡不管我团圆。”

陈春君去世后,很多亲友都来安慰齐白石,并劝他把胡宝珠扶正。1941年5月4日,齐白石在北京有名的庆林春饭庄订了三间一套的包房,设宴邀请胡佩衡、陈半丁、王雪涛等亲友为证,举行胡宝珠立继扶正仪式。齐白石当着亲友的面,在族谱上批明“日后齐氏续谱,照称继室”,依此确定了胡宝珠的身份。

齐白石与陈春君一共育有五个孩子,与胡宝珠一共育有七个子女。其十二个孩子,七子五女。七个男孩的出生年月均记录在齐白石年表上,可谓人丁繁茂。长子齐良元是在齐白石25岁那一年出生的,最小的儿子齐良末出生时,齐白石已经74岁了。

齐慧娟是齐白石幼子齐良末的女儿,关于爷爷的很多故事,都是从父亲齐良末那里听来的:“父亲是爷爷的最后一个孩子,取名时在良字后加一末字。奶奶胡宝珠在1944年因难产去世后,爷爷就一直将父亲留在身边自己带。”

齐白石的后代中,子孙辈从事绘画为生的有很多,在齐家二代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子齐良琨、四子齐良迟、五子齐良已、七子齐良末、女儿齐良芷等等,孙辈从事绘画的就更多了,齐氏子孙可谓将齐派艺术发扬光大。

“爷爷齐白石是一座艺术高峰,我们后辈无法超越。但作为他的后辈,我们一直手持画笔,在艺术领域内耕耘,我想这一点也值得他老人家欣慰吧。”齐慧娟说。作为齐白石家族第三代最为年轻的嫡孙女,齐慧娟本人在艺术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齐家后人开枝散叶,分布全国各地,想要聚在一起并不容易。”齐慧娟说,“目前,在齐氏二代中,仅存于世的只有父亲齐良末了。齐家后人的支脉有在北京的,有在湖南的,有在新疆的,有在东北的,可谓祖国各地都有齐氏后人的身影。”

齐白石七个儿子中,除了长子和次子没有学画以及5岁便夭折的齐良年之外,其他几个儿子在绘画上都有所发展。

齐白石的长子齐良元一直在家务农,曾经有一度也想外出谋个官职,但被父亲阻拦,于是他留在家乡,专心务农,拥有水田150余亩,也算是当地大户,遇到有旱灾水涝,不忘救济当地同乡。1950年年初,他从湖南老家赶往北京,与父亲同住,不幸于当年10月病故,齐自石又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饱尝痛失爱子的悲痛。

齐白石失去的第一个孩子是次子齐良黼。1914年年初,当时齐白石绘画事业还在湖南发展时,刚刚将三个儿子分家,各立门户不久,次子齐良黼便因病而逝,给齐白石以巨大的打击。齐良黼只留了一女,为了让次子一门后继有人,齐白石特意将齐良元的儿子过继一个给次子门下以传香火。

齐良琨(号子如)是齐白石与陈春君所生的第三个孩子,自幼跟随父亲学画,18岁时齐白石又送他到陈半丁大师门下。勤奋加天赋,齐良琨二十出头即能自立作画谋生,深得父亲喜爱。23岁那年,齐白石为友人画一幅兰花巨石图,并在上面题道“须知白石有儿”,很为这个儿子自豪。新中国成立后,齐良琨于1950年前往辽宁,供职于东北博物馆(现辽宁博物馆),在艺术上造诣颇深。1954年,齐良琨患病。齐白石听说后非常牵挂,精心挑选了一幅他十分钟爱的《青蛙图》并题写祝语“赐如儿寿比爷长”,表达了浓浓的关爱之情。1955年春,齐白石听说他病情加重,行走困难,便挥毫作《寿桃灵芝图》,并题“愿如儿健步加餐长寿年”。但病魔还是无情地夺走了他的爱子。齐良琨于1955年病逝于沈阳,齐白石再一次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剧痛。生于1921年的齐良迟是齐白石的第四个儿子,也是齐白石与胡宝珠的第一个孩子。齐良迟自幼喜欢绘画,并以优异的成绩于1945年考入辅仁大学美术系。他自幼还喜欢篆刻,跟随父亲学习篆刻技术。齐良迟不仅爱好绘画、篆刻、诗词,对无线电也有很深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无线电人才匮乏,他还曾进入北京电信局工作过一段时间。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照下,齐良迟从电信局辞职,回家专门照顾父亲,并在父亲身边继续研习绘画,最终在绘画上有所大成,成为齐派艺术掌门人。

齐良已是齐白石的第五个儿子,也曾跟随父亲学画。他的孩子也大都成为齐派传人。

齐良年是齐白石的第六个儿子,5岁就夭折了。

齐白石最小的儿子齐良末,在母亲胡宝珠因难产去世时才6岁,深得齐白石的喜爱。“那时侯,我胆小,晚上就跟父亲睡在一个被窝里。”齐良末还记得与老父亲挤在一个被窝的趣事。儿时的齐良末是个淘气的孩子。尽管那时天天看父亲作画,但他对绘画并没有半点兴趣。为了逃避学画,小良末一见到父亲就跑。等长到8岁时,他经常被父亲一把抓到桌前,拿起他的小手在纸上涂。“爸爸个儿高,学画梅时,一笔拉得老长,因为我小,常常拉得我手臂直疼。”耳濡目染,他渐渐喜欢上了绘画,并成为齐派艺术的重要传人。

齐白石有五个女儿,最小的女儿齐良芷在绘画上艺术成就颇丰,曾任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主席。1992年,齐良芷女士入选英国剑桥大学编撰的《杰出妇女》一书。

齐白石一生子女众多,1938年,得子齐良末时,齐白石的好友、远在广西的徐悲鸿画了一幅《千里驹图》寄往北京,并题词调侃:“白石翁七十八岁(注:齐白石自称)生子,字之曰:良末。闻极聪慧,殆尚非最幼之子,强号之曰末耳。故人固无长物,且处远方,故寄千里驹为贺,廿七年。”徐悲鸿的言外之意是,您老身体这么棒,还可以继续生儿子。果然,1944年,胡宝珠又怀孕了,可惜因高龄难产去世。

节俭、勤奋、朴素、本分、善良,惜福留家训

齐白石勤奋节俭,留下很多逸闻趣事。比如家里的一坛油、一桶米,齐白石都会锁起来,每餐做饭,他必亲自开锁,自己量米。有时齐白石伏案作画,家人在一旁择菜叶,他会放下画笔,走上前捡起几片菜叶,满脸不悦地说:“这些还能吃,怎么就扔了……”

齐慧娟说:“我理解爷爷,他是穷苦孩子出身,后来又有那么一大家子人要养活,全凭着他手中一支画笔,所以,节俭就成了一种习惯。”老人的一生,点点滴滴都是自己的辛苦换来的。

在艺术创作上,齐白石更是“惜墨如金”。齐慧娟回忆说,听父亲讲,家里的印泥、颜料都是齐白石自己做的,用来包东西的纸张也都会留下来,用作练笔。“他出身贫苦,对细节要求非常之高。”真可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齐白石的勤奋也在无形之中感染着自己的孩子,在齐良末的记忆中,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夜晚,他和父亲睡在一张床上,睡到半夜醒来一睁眼,父亲不见了。齐良末披衣下床,看到老父亲还在灯下临红摹子,也就是儿童启蒙阶段的临摹本。齐良末奇怪于名满天下的父亲还在临摹儿童用的红摹子,齐白石却说:“我老了,名声在外,耳朵里都是夸奖的声音,我画得到底好不好?弄不好我自己都会搞糊涂。我应该使我的东西形神俱似。有名望的画家画东西到最后都不像这个东西了,太放开,自己收不回来。我要自己管住自己,我要有格局约束我自己,我还要描一描红摹子,使我的笔法有放也有收。描红摹子需要时间和耐力,我描红摹子的本意是想在思想上管住自己,要有个规范。”

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如是要求自己的孩子——齐良迟从北京辅仁大学毕业后,请父亲为自己书房题写名字。齐白石应允后,沉思片刻,提笔写下“补读斋”三个大字,说,就叫“补读斋”吧。当时齐良迟一看有些不合心意,心里想我已经大学毕业,书也读得不算少,干吗还叫“补读”啊?他觉得有失体面,一直没把父亲题写的斋名拿出来。待父亲去世后,他越来越觉得父亲的题词寓意无穷,读书学习便在艺无止境之中。从此,他将“补读斋”一直悬挂于书房中。

在齐良芷的回忆中,童年岁月是最难忘的,她是齐白石最小的女儿,出生时,齐白石已年近七十。小时候她总觉得父亲太老了,羡慕别人家父亲年轻,就对他说,“你是我爸,怎么比人家爷爷还老?”

齐白石听了哈哈大笑。

齐良芷11岁跟着父亲学画,父亲的勤奋、严格以及对她的溺爱,她都一一记在心里:“他脾气不好。尤其是他画画的时候,我们得在旁边伺候,帮着他换笔冼里的水,帮着他研墨,谁要是动作跟不上,他就会觉得你学画时不专心,就会生气,有时就会把笔往那一放,说不画了。”后来,齐良芷明白了,那是老人在从严要求身边学画之人。

在很多人眼中,齐白石节俭,会过日子,甚至到了小气吝啬的地步,但是齐良芷一直记得父亲尽力去帮助别人的事:记得有一年年终时,齐白石在给年年为齐家摇煤球的工人工钱后,又要送给那个工人一幅画。工人摆摆手,表示自己不会挂,也没地方放。齐白石又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去卖。后来,那工人卖画得了好多钱,高兴地给齐白石买了很多鸡蛋。齐白石说,我不要你的鸡蛋,拿回去给家人吧。

齐白石80多岁的时候,有一个家乡老友来找他,门房看来人穿得破旧,不让那人进来。齐白石听说此事,出来责骂那门房,让远道而来的家乡老友进来,抱住老友直流眼泪。后来老友告辞之时,齐白石又给他画了几幅画,写了张条子,嘱咐他可以带着画和条子去荣宝斋售卖。

这是一个善良的老人,他的善良也成为齐家后人内心珍藏的一份财富。

“齐家后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勤奋朴素、本分善良,这是从爷爷那里继承而来的。大家都是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作画。不倚靠权贵,靠自己双手去生活,穷也能挨,富也能过,吃得了苦,也享得了福。”齐慧娟感叹着。

齐白石于1957年过世。“父亲对我最好。小时候唯一能为父亲做的事,就是替他抓痒痒。”齐良末想起与父亲相处的点滴,依旧感怀不已,“父亲去世时,我不到20岁,还没有挣钱尽一份自己的孝道,这让我至今愧疚。”

齐白石有一幅名为《七子》的画:画面上,一只母鸡带着七只小鸡,其中一只小鸡站在母鸡背上。齐良末说:“那个站在母鸡背上的小鸡就是我。”

在齐良末的手中,珍藏着父亲给他的题字:“余年还望汝光前——书于古燕京白石老人付耋根他年须知此句。”这是齐白石80岁时题写的。齐良末小名叫耋根,父亲给他题写此句的意思是想让齐良末将齐派艺术发扬光大,走到他的前面。如今,这幅字作为“家训”仍挂在齐良末家的中堂上。“这是爷爷留给我们的家训,有爷爷在前面,齐家后人从不敢懈怠。”齐慧娟说,“爷爷一直提醒我们要‘惜福’——珍惜眼前福,谦逊做人,认真本分。爷爷是给我们留了一些画,但那些画是传家宝,不会拿出去卖的。”齐白石的节俭、勤奋、朴素、本分、善良,如今已经成为齐家后人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或许比那些画更为珍贵。

猜你喜欢
宝珠齐家齐白石
印象·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01-02合刊
拜门
捉蚂蚱真有趣
齐白石画螃蟹
你爱吃回锅肉,却要我做牛排
齐白石的半截虾
买椟还珠
我爸就是你爸
齐家古玉:4000年前神秘部族的绝版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