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

2015-10-27 15:12殷婷
艺海 2015年10期
关键词:湘剧全剧童谣

殷婷

〔摘要〕这是一部不太一样的湘剧,无论叙事框架、人物塑造、音乐设计,还是舞台呈现,均与我寻常所见之湘剧有较大不同。编剧盛和煜老师在秦雅云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文化理想,同时这也应是每一个文化人自觉承担并终身践行的理想和职责。从这一点来说,该戏主题深刻,关照现实,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月亮粑粑》湘剧留守儿童戏曲创新

早就听说盛和煜老师为省湘写了一部戏,导演张曼君,主演王阳娟。几年前就已在湘剧《李贞还乡》中见识过该主创阵容的强大能量,所以未进剧场前便已对该戏欢喜三分。

一路看来,收获颇丰,感触颇多。因为,这是一部不太一样的湘剧。无论叙事框架、人物塑造、音乐设计,还是舞台呈现,均与我寻常所见之湘剧有较大不同。

首先是剧情。关于乡村教师的题材,影视作品、舞台作品均有涉及。然,难得的是《月亮粑粑》却另有出新。女主角秦雅云的形象十分令人感动。这份感动,不仅仅源于她是一位驻扎穷乡僻壤的黄荆村小学,为培养学生宁愿牺牲个人利益,奉献了一生的乡村教师,更源于她是接过了父亲老秦老师的接力棒。这位并未在剧中出现,而是在戏一开始便由他人交待的前黄荆村小学的老秦老师,为了学生耽误了病情,不幸去世。当村民和孩子们痛苦地认为村里再也不会有老师时,一位穿着红衣的女孩像旭日般出现在人们面前,带给了孩子新的光明和希望。

秦雅云在父亲离世后的主动接任,既是出于孝心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同时这一举动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秦家两代人对乡村孩子的不离不弃的奉献,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具体体现。而这位没有出场的老秦老师,已化作了一种无声却巨大的力量,伴随着女儿的一生,贯穿全剧始终。

正因为有这样伟大的父亲,所以女儿的高尚也就在情理之中。这也为后面秦雅云因受到不公平待遇转正不成,一时怒起要离开学校,却最终心软不舍,继续代课,结果这一“代”就“代”了一辈子,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和逻辑基础。这种还崇高伟大的精神于朴实平凡的人的写法,让剧中人物完成了与“地气”的结合,显得真实可信。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现场观众的同情、理解和赞叹。

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今天,这种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再三传颂,重点传颂。尤其是这种精神的受益对象是一群乡村留守儿童———这群边缘化的孩子们。关于他们的教育,他们的未来,以及身心健康成长等问题,就更值得我们重视、正视。新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理应有一束灿烂的阳光照耀着他们,因为所有的孩子都应是平等的,他们才是国家的希望!

编剧盛和煜老师在秦雅云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文化理想,同时这也应是每一个文化人自觉承担并终身践行的理想和职责。从这一点来说,该戏主题深刻,关照现实,十分有意义。

其次,印象最深的,便是这部戏的叙事风格。

全剧采用不常见的三章式结构。用的是三个时代的生活截面,分别讲述该时代发生的故事。故事之间平行发展,只是时间的推进和延续,而非戏曲中惯常的靠激烈的戏剧动作和冲突层层推进剧情。这种淡化矛盾冲突,强调抒情平缓的写法,我想,可能更接近于真实的人生吧。因为,她不是血与火的前线战士,也不是危机关头的救人英雄;她就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那些在平凡朴实的漫漫人生中做出的,我们今天看来如此高尚的举动,其实当时都只是她一个普通人做出的一些最本真的决定。

这样的一部戏,似岁月之长河,虽然少了激荡的浪花,却云淡风轻,娓娓道来,值得细品。

盛和煜老师说,他想有所突破,既要对前人有所突破,又要超越自己之前的创作,因此在结构和舞台式样上下功夫。很显然,这种创新我们看到了。这确实是一部不太一样的湘剧。

全剧的音乐,不再局限于高腔和弹腔,创新成份较大。风格上感觉更偏向音乐剧。有些唱腔游走在湘剧和音乐剧之间,似是而非。在陌生又熟悉的旋律中将全剧的抒情和诗化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戏曲的程式化表演在该戏中很大程度上被弱化。事实上,现代戏的表演如何合情合理运用戏曲程式,甚而开放性地新创程式,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说一点遗憾。剧名《月亮粑粑》非常有长沙本土气息,每一个听见的人都以为它就是那首我们耳熟能详的长沙童谣,却不料音乐和歌词都不是。所以觉得有点遗憾。并不是说现在这个不好,而是长沙那个童谣太深入人心了。每当这首童谣在剧中唱响时,我就忍不住心想,如果这个调调就是我们从小听大的味道,那该多好啊。(责任编辑尹雨)

猜你喜欢
湘剧全剧童谣
“踩麻石”的戏曲
——湘剧之形成与发展探微
童谣里的童年
创业剧《追梦》央视开播
快乐童谣
曹汝龙湘剧艺术六十周年专场演出
湘剧《云阳壮歌》剧本研讨会
中小学校湘剧传承的实施现状与建议
看见校园霸凌
陈晓颖儿《舒克的桃花运》杀青播出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