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孟明
医药零售业:野蛮生长时代悄然终结成都2015年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年度大会观察
整理/孟明
进入2015年以来,中国医药零售行业的发展面临全新变局,既有宏观上国家政策释放的巨大红利,也有多层次资本市场迅速席卷而来的药店上市热潮,还有药品价格改革、药品招标新政、新版GSP等带来的发展挑战,更有互联网思潮冲击下传统药店如何应对未来发展等等问题。
面对当前种种现象及环境变化,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将如何扭转传统思维模式,以战略眼光审视未来宏观环境,适应升级后的新型消费需求,思考和再造零售药店发展新逻辑,成为一个急迫待解的课题。
7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主办的“2015年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年度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世纪城娇子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本届大会以“融合与重塑——当产业融合遇到消费升级”为主题,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学者等知名人出席会议,就医药零售行业相关焦点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周福成
毕磊
李志刚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医药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药监部门对零售企业监管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监管法律法规的实施,药品零售行业在2014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14年药品零售行业的发展增速与过去相比,已经从高速增长过渡到弱增长。同时,政策、技术、资本三大要素正在加紧重构整个的健康产业生态链。
政策上,多变仍是常态,但方向日渐清晰。8月6日,国家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要落实《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确定为今年的重点改革任务。另外,医药分开的曙光在早前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初现。
技术上,革新迭代,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大政方针下,传统医药企业与技术结合的热情程度前所未有。2015年初,国内已有3000多款移动医疗健康类APP,主要提供寻医问诊、预约挂号、医药电商以及医疗专业信息查询等服务。移动互联时代新技术应用大潮下,医药零售迎来自我重塑的新机遇。
资本上,以A股上市药店为代表,医药零售在2015年更加直观感受资本的力量:鲸吞案例不断涌现,传闻的大标的不断浮出水面,市场格局瞬息变化。更深层次,整个医药零售的形象、地位都在发生微妙变化。资本力量初步显现。
在本次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大会上,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医药商业协会零售药店分会会长、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刚先生对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进行了细致解读。
他指出,2014年药品零售市场销售规模总体呈现增长,全年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含八大商品)为3004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9.1%。但整体增速有所放缓,增幅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药品零售行业集中度较低,药品零售市场呈碎片化。2014年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前100位销售总额为845.29亿元,占同期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的28.1%,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简称CFDA)最新统计年报的数据显示,2014年药店总数达到434920家,连锁药店的门店数量占比大约为39.42%。从行业集中度来看,要完成2011年商务部发布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到的目标——“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三分之二以上”,还有很大的压力。
尽管如此,李志刚仍然看好药品零售行业的未来发展。他相信政策带来的利好不断,行业并购和药店连锁化已是大势所趋。
长期以来,医药分开是衡量我国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天价处方、大处方在各地频现,消费者看病贵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国家在频繁发力药品流通渠道和药价招标后,发现单纯的从药品方面推进医疗改革根本解决不了看病贵的问题,于是重新回头推进医药分开,企图让医院和医生无法从药品销售上获得利益的前提下,不再去开大处方。
况且,作为2015年医改工作重点,深化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更加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医药分开。在我国药品流通体制由批发和零售组成,而零售市场中医院药房占比70%以上,而这正是国内药品费用高的根由所在。国家深化医改的目标是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总体降到30%,推动医药分开亟不可待。
从政策支持、市场发展趋势来看药房托管和连锁零售是两种解决办法。药房托管是医院在保留药房所有权的基础上出租药房的管理权,医院获取托管费用或者盈利分成。
比较而言,药房托管政策尚不明确且阻碍声音较大。主要是此模式中医院依旧居于强势地位、有收入分成需求,这一点与国家降低药价目标相左。因为医院有所分成,药房管理者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控制成本或选择性采购药品以提高盈利度。此模式中医院可谓是间接销售药品,对本就利润薄弱的上游企业形成较大压力,不利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此外整个零售市场放开背景下医院药房如此经营是否具有竞争性也是需要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重点。
由于政策支持明确,零售连锁药店更胜一筹,典型如处方药外流。
从市场基础来看,连锁零售市场基础成熟,且能受益政策释放的红利。零售连锁药店已连续3年保持高达36.6%的增长,参与者众多、覆盖面广既增加竞争保证价格,又可保障居民购药便利度。就政策红利而言,国务院《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表示至2017年底实现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即处方药外流,连锁药店将面临增量空间。
从国内药品零售市场容量来看,若占比70%以上的医院药房从中逐步退出,零售市场空间会逐步释放。此外从长远看,药品销售市场同时面临社会人口结构发生改变以及消费群体注重健康带来的行业机遇。社会人口结构变化体现在老龄化开始严重以及单独二胎以及后续即将开启的全面二胎政策,药品需求或持续增加、市场空间不断扩容。
零售药店具有天然优势:一拥有线下实体店,可以满足医药行业消费者相对迫切的购药需求;二拥有注册医师,可保证患者购药安全。近两年执业药师在药店注册积极性高,2014年底同比增长69.7%,后续随着政策完善和进一步放开,零售连锁药店对注册药师需求增加,如此将形成良性循环。
在本次大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主任周福成着重强调了“社会药房”的概念。他认为,药店的发展应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结合。他呼吁药品经营企业,特别是连锁药店公司及医保定点药店,对社会管理、发展和进步要有前瞻性、责任心,要带头响应和落实国家关于执业药师的制度要求,配备、使用和尊重执业药师。
周福成指出,建立执业药师在医疗保险事务中发挥应有作用的模式、路径与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在药房、药店的执业药师,应对医生的处方及患者使用药品提供指导服务,并且进行质量管控。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为药店零售行业的发展释放了更多的空间。自从今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话题就在各行各业迅速引起了广泛地热议。
体现在医药零售行业,2014年医药电商发展迅速,据CFDA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当年12月31日,共发放353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与上年末相比增加154家,创历史新高。
从统计数据来看,已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的企业中第三方医药电商16家,B2B企业73家,B2C企业264家,一共是353家,75%都是B2C企业。从2008年到2014年,B2C企业从3家增加到264家,增速飞快。
在演讲嘉宾春雨医生联合创始人毕磊看来,目前医药电商都在不断争夺入口,把钱花在了流量的获取上。但作为流量型电商在销售环节中成本费用高昂,并且消费决策权大多不在用户手中,OTC、家用器械、计生用品利润率又低,这或许就是导致去年整个医药电商行业普遍出现巨额亏损的原因。
据中国药店医药电商研究中心监测与统计,2014年中国医药B2C市场全年交易规模达到77.9亿元,与2012年的42.6亿元相比,增长83%,虽然数据还在增长,但是增速已经明显下滑,并且中国医药电商销售的大都是一些标准化产品而不是药品,药品在整个医药销售中占比尚不足3%,而这一数据在美国为30%,所以中国要完成从流量型电商向服务型电商的模式转移,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对此,毕磊指出当前行业发展的症结:只有一套流量获取体系,而缺乏一套服务体系。在他看来,首先要搭建起一套医患关系服务体系,再进行相应商品的销售。
当前,就整个行业而言,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连锁药店还需有三方面特质:其一,议价能力强,未来整个药品零售市场将步入竞争化时代,品类、价格是重要竞争要素,企业需要借助规模、上游资源培育议价能力;其二,门店布局广,一来支撑企业的议价能力,二来网罗更多的购药需求,尤其是医院药房退出市场之后理应加强对医院周边的布局,国家致力于2017年底实现处方外流,2015至2017年的时间差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布局时间;其三,布局线上渠道,国家鼓励互联网+药品流通,后续《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预期出台,线下网罗亟需需求,线上瞄准健康保健或慢性病用药需求以O2O闭环奠定价值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