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罗志懿胡学博
胡学博(1983-),河南新乡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摘要:本文归纳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了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在问题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而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促进民办大学生改善人际交往、全面完善个人发展。
关键词:民办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罗志懿(1986-),河南潢川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40-02
基金项目: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14年课题“民办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课题编号:hmx20140310)
能否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准。当前,民办高校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存着不同程度是人际交往障碍,有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近半是由于人际关系不良导致,这不仅影响了民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职业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
一、民办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深度交往和交往技巧
长久以来,民办大学生被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不仅得不到社会的肯定,而且民办大学生自身也认同这一看法,不仅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在生活上也比较消极,人际交往过程中倾向于被动,在他人面前常常会因为害羞而不能自由、准确的表达自我。当缺少交往经验的大学生在面临毕业、即将进入社会时会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急于尝试建立一些人际关系网络,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动机,这种关系基本是以利益为纽带,很难让学生感到“友谊”所带来的精神支持。
2、与家人缺乏有效沟通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等特殊家庭形式的比例越来越高,随着子女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爆发,使得许多学生在中学时期与父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分歧与冲突,这些问题在家里并没有得到父母妥善的解决,保留甚至加深带到了大学,然而大学脱离家庭的校园环境更减少了与家人交流的机会,以至于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3、依赖网络,回避现实交往
网络与手机的普及为大学生拓宽了交往渠道,在带来交流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在现实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间自我的冲突。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的人际关系,忽略甚至回避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导致在现实人际交往时会引发焦虑、恐怖、神经症等一系列严重心理问题。
二、民办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血缘关系和情感联系。家庭是孩子开始社会化的必要条件,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父母作为子女最先接触并密切交往的对象,其言行是子女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子女在与同伴或其他人交往时出现问题,往往就是因为父母本身在交往上存在问题。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持续上升,单亲家庭的对子女的不利影响也愈发凸显,单亲子女的心理问题也常常表现为不同类型的人际交往障碍。
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大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财力,对子女的成绩抱有较高期望,使孩子在入学之始便开始承受较大的学业压力,而孩子兴趣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却一再被忽视。等到孩子需要独立生活、应对各种社会事务的时候,暴露出认知失调、缺乏技巧、抗压性差等不适应现象。
2、学校教育薄弱
应试教育背景下,考试成绩是学生的头等大事,即使是文体爱好也要培养为特长以为“加分”,否则只能束之高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均承担的过大的心理压力,紧迫的教、学任务使得师生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师生关系往往仅限于单纯的教学关系,甚至学生间必要的交往也会受到学校有意识的限制以防止学生“分心”。这种经历上的缺失导致民办大学生在入学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缺陷。
对大多数民办高校而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手段难以满足学生的现实要求,因此在学生入学后会在不同年级表现出特征各异的人际交往等适应性和发展性问题,增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如方法不当会导致师生矛盾加剧,从而更加不利于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更有学校认为民办大学生素质较低,必须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才能保证其正常的学习秩序。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民办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等心理需求与其他层次的学校并无差异,反而可能会因为社会偏见而承担更大的压力。
3、社会文化冲击
随着新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更为开放和多元化,各种新兴观念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让民办大学生感到兴奋而又无所适从。物质上的贫富差距首先对一部分学生形成了直接的压力,同学之间的交往关系自然的会以经济条件为标准,经济条件相似的同学更容易形成朋友圈,社会上贫富差距的心态已然影响了学生的交往心态。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常善于支配物质,并用于建立人际关系,生活中更多的表现出优越感;而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在对比之下会感到自卑、退缩,或仅仅维持一个较小的人际交往圈子,或爱慕虚荣,盲目消费,给家庭造成过大的经济负担,使自己的心理压力更大。
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智能手机的普及基本实现了大学生人手一部,即时通讯、社交媒体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一方面,便利的信息交流扩大了大学生社会交往的范围,另一方面,虚拟世界吸引了学生的大部分精力,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产生了各种负面影响。
4、个体认知偏差
民办大学生在认知上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表明,民办大学生的认知偏差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自卑、自负、猜疑、嫉妒、害羞等方面。造成这些偏差的主要原因往往是个体没有掌握正确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不能够客观正确的认识成长经历中,尤其是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的挫折或情感上的伤害,在应对问题和冲突时更倾向于采用简单、偏激、过度自我保护的方式,而不能站在的他人的角度全面考虑,因此在处理问题时难以取得他人的理解,易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三、提高民办大学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
1、家长注意自身言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子女在家庭中必然经历诞生、成长到独立的过程,作为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在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时应充分考虑到对子女的榜样作用。首先,父母应以身作则,对家人以诚相待,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其次,对待子女宽严有度,既能够满足孩子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能够使用正确的方式纠正和约束孩子的不合理诉求,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倾听子女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建立顺畅的交流关系,帮助孩子克服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培养子女积极的意志品质。
2、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专业性强的应用型人才,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功能完善的合格公民。民办高校在做好学生专业培养、思政工作的同时,还应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跟进。首先,要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科学、积极的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活动条件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创造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正确引导学生与人交往;最后,完善心理咨询体系,普及心理咨询常识,帮助在人际关系上需要专业帮助的学生能够有效的学习自我调适的方法,克服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心理障碍。
3、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民办大学生经历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面对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既有突出的优势,也有明显的不足。在大学阶段,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规划自己的未来,认清自己的现状,是与学业同等重要的人生任务。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以真实的自己与人真诚交往是顺利进入社会之前的必修课。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要求大学生要有积极的心理品质。首先,要以发展的角度看待自身成长。没有一个人能够天生完美,而一个完美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历经磨难,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看一个人面对的问题有多少,而是看他解决的问题有多少;其次,要坚持以实际行动改变自我,不仅要克服自身在认知上的偏差,更要付出实际行动来塑造自我,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以主动的姿态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学会倾听他人、欣赏他人,能够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对他人的赞赏。
(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姚静仪.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中国青年研究.2010(04)
王亮,邱英.民办高校影响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因素及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探析.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09)
赵艳林,张林,周盈英.大学生气质因子对人际交往困扰的影响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06)
薛冬雪.大学生人际交往消极影响因素管窥.校园心理.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