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能力导向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考
文/陈艳
摘要: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率问题一直是社会大众关心的焦点,但是目前的就业形势是,毕业生难以满足现今企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而毕业生可以胜任的岗位不多,且毕业生对其岗位的薪资待遇又存在很多的不满,这就导致大学生难以就业,致使职业岗位缺乏专业人才的现象出现。针对这一现象问题,本文就以就业能力导向下的职业教育发展为课题,进行研究和探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职业教育发展;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47-01
现在的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对技术的培养越来越看重,但是还存在理论知识过多,技能知识不足的现象。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为了能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大幅度的增加人力招聘的数量,但是招聘的人员却寥寥无几。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需要对其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进行相应的转变,使其适应市场的需求。
一、就业能力导向下职业教育的转变
(一)课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突破
职业学校的教学课程基本上都是以传统的教学课程为基础进行设置的,但是现今的教育体制改革,比较注重的是学制上的改革,而在课程的改革上比较的弱化。但是,与当前的学制改革相比较,课程改革才是最核心的内容,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才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
现在职业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在课程的建设上存在学科性的倾向,尤其在就业导向的前提下,学科性的倾向更加的明显。对于职业类的技术院校来讲,其培养人才的目标方向就是技术性的人才,因此要突破这种传统的课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但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还是需要进行学科系统化课程的改革。如职业学校进行课程设置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参照企业对所需人才的具体标准,制定培训计划及培训目标,以满足企业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二)就业能力导向下班级管理模式的转变
班级管理是学生进行教育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对于一些职业技术学校来讲,良好的班风、班规除了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外,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职业学校的课程比较具有针对性,而且职业学校的学生踏入社会的时间相比高等学校来讲比较早。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班级管理当中,应由以教师为主导的班级管理模式转换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将班级中的事务尽量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吸取更多的社会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就业能力导向下的职业教育的创新
(一)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
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提倡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信、卓越地成长,帮助学生打造最优秀的自己。
在目前应试教育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下,人们普遍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理论课成绩较差,没能考取高分进入好的高中甚至大学,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往往被认定为失败者,但他们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及特长,而职业教育则可以通过实施多元化教学,为这些所谓的“失败者”搭建通向成功的桥梁。作为职业学校教师我们首先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在教学中能够分认识到他们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以及个性特点上所存在的差异,从而针对性地实施以学生为主导的个性化教学,并辅以多元化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如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考核模式要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设计,并做到考核形式的多样性,在帮学生打造自信的同时,也进一步帮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优势及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目前的校企合作多限于订单式培养。但由于多数职业学校存在设备陈旧,观念老化,技术上跟不上企业的发展等弊端,以致培养出的学生和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因此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要打造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即由学校企业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培训。关于这种模式的校企合作我们可以多多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即“教育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企业为主导,企业是作为主要的投资者为学生提供实验、实习场所及受过良好职业训练的专业指导教师,学生在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受到了针对性的专业技术训练,从而完成了学习和从业上岗的严密对接。
三、就业能力导向下的职业教育下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
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不能单单局限于自身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学习力的提高。学生走出学校这座“象牙塔”后,必将面临外界的种种挫折,这就需要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学会在困境之中成长,并在踏入社会后,多多学习他人的办事处事能力,从而全方面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就业能力导向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考,不难发现,现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群体关注的重点话题。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学校又应该展开怎样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们对现今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现象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估,然后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当然,还需要学生在自身的素质上进行自我的提高发展,从而提高自我的就业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康廷虎,黎进萍.就业能力概念的时代内涵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0):12-16.
冯学东.就业能力概念、内涵及结构要素的研究述评.中国商贸,2014,(1):172-173.
蒲艳梅.提升学生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