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导演是创作的精神主体--“动画导演”课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2015-10-27 01:39杨晓军
亚太教育 2015年27期
关键词:精神性动画

动画导演是创作的精神主体--“动画导演”课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文/杨晓军

摘要:本文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动画导演”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内容。文章以主流商业动画电影为例,说明导演在商业动画创作中作为精神主体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个体化的精神表达,更重要的是它的当代社会价值和意义。文章最后讲述了“动画导演”课程中从影片形式语言到达精神主体的具体分析方法。

关键词:动画;动画导演;精神性;精神主体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06-01

“导演即作者”是法国《电影手册》第一期的主题,时间是在1951年。实际上在更早的时候,安德烈·巴赞就提出“电影的价值来自作者”,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更为直白的解释说:电影的摄影机如同作家手中的自来水笔,能够流畅、自如、精确的表达情感和思想。新浪潮电影导演特吕弗在20世纪60年代在好莱坞导演希区柯克的电影实践中找到了依据,认为希区科克是真正的艺术家,他能“在客观叙事的外表下,把导演的主观意识加予观众,并把观众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导演本人的剧情安排中,并不知不觉地进入电影作者的‘世界’中去……以作者的‘自我’去启示、吸引观众或欣赏者,而不是一般的客观叙述。”特吕弗认为:真正的电影作者--导演--应该通过叙事技巧把“主观意识”强加给观众,使之进入到作者的“世界”中,这个“世界”和纳博科夫所说的“独创的一个新天地”是同一个意思,是你不能经历,但能够真切感受、为之动容的独特的世界,是创作者的精神世界。时至今日,“作者论”在电影创作领域早已无所争议。然而,笔者认为,在我们的动画专业教学中高调宣讲仍有其严肃的现实意义并希翼引起大家的教学反思。

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性不仅是艺术家个体创作价值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其艺术创作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艺术家作为个体是时代的产物,个体的问题即是时代的问题。艺术创作的本质是发现问题、是意识到自身如何受到偏见、视野和信念所局限的过程。解决问题即是艺术家凭借他们的社会良知、学识、敏锐感觉、技术能力、对社会生活思考的角度和深度等等,来刷新、改变既存现实,从而获得一个新的自我、一个新的现实。这里的自我和现实不是具体的物质世界,而是人的主观世界、是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角度、是精神世界。这是艺术创作精神性的核心,也是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及所有语言形式技巧的基础。

在商业动画运行系统中,创作精神性的表达至关重要。动画电影《Shrek》中,导演在叙事观念上并非要翻新一个英雄救美的爱情故事,耳熟能详的故事无非是可以借用的一个很好的故事外壳。导演意在通过塑造相貌和性格都极为特殊的妖怪来肯定坚持自我、抵抗世俗社会价值观的人生态度。Shrek是一个独居于沼泽之中的相貌丑陋的妖怪,社会排斥他并非因为他的行为,而是他的外表。为此Shrek无奈地抵御着世俗生活方式的侵蚀,坚定守卫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信条。他相信自己是一个象“洋葱头一样有层次”的妖怪,同时内心深处的自卑又让他执拗于离群索居,他甚至想用一道高高的围墙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丰富的角色性格使影片主题得到深化。影片立意承载了广泛的社会意义,城市中的年青一代能够在影片中获得共鸣。导演颠覆传统经典童话,流放童话人物的意图也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否定迂腐的、旧时代的传统道德准则,肯定现代主义城市文化中个体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尽管如此,导演认同的这种个性化存在却是有尺度的。在影片的结尾,Shrek收获爱情的同时也担负起家庭的责任,个性化的生命最终必须融入世俗生活的洪流之中,导演精神表达可谓用心良苦。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优秀创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真实意图至关重要,优秀的艺术家在思考的深度和独特的形式表达上都有独到之处,挖掘和理解他们既是艺术欣赏的途径,也是获得正确的艺术创作观念和方式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中笔者曾用英国女导演Lynne Ramsay的短片《GASMAN》作为例子来探讨创作者的精神世界及其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娴熟而准确的视听技巧、深刻的人生思考和良好的哲学修养使得导演Lynne Ramsay及其影片成为导演分析的绝佳范本。首先我要求学生分析景别、空间、镜头调度、画面主体、表演控制等形式元素,结合直觉和理性的量化分析来判断导演的基本态度和意图,懂得意图决定技巧的规律和具体的表达方法。通过对视听语言的分析学生们看到影片的主角或作者的关注点在孩子身上,作者试图通过孩子的视角揭示人类与生俱来的痛苦本质和无法摆脱的伦理困境。透过影片主题,我们最终推断出影片的精神主体--导演所信奉的悲观主义的哲学观念,即叔本华的绝对悲观主义哲学:人的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人的本质、世界本质就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满足的欲求,且永不可能被满足。所以如果不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那么世界就无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叔本华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课程最后,当我们以绝对悲观主义的观念分析影片的视听结构时,我们会发现作者无处不在的用心,和对其精神诉求的精确的视觉阐释。在这样的教学分析中,学生看到艺术创作的“精神主体--观念--主题--语言”这样一条明晰的线索和逻辑关系。由此学生明白艺术作品震人心魄的力量所在,以及内在构建作品精神世界的重要意义。

宫崎骏说:“在奇幻的形式下,必须有真实的心、头脑和想象力,虚拟的奇幻只会‘囚禁人类’”。我们今天动画导演教学中,如果过于偏重于本体语言形态的研究和应用,而忽视了导演创作的核心--精神性的表达,那么学生的作品一定会是“奇幻的形式下”没有“真实的心”的玩偶。因此,我们强调导演的责任在于语言形态的准确运用、研究、翻新,然而所有这些形式上的努力都必须围绕现实认识、情感挖掘等精神性的层面上展开。或者可以说,精神性的准确表达是创作者语言形式成熟的重要标志。笔者在中国传媒大学导演基础和动画导演的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探索导演的精神世界及其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多重联系,期望在这些中国未来的动画创作者的内心深处埋下关注社会生活、崇尚人文精神的种子。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精神性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上下级工作场所精神性匹配与下级主动行为的关系*
多元视角下的职场精神性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张灿 以“谦逊”的设计,赋予空间感染力和精神性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西方精神性研究评述
我是动画迷
神经精神性狼疮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