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娟 袁书堂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放射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与CT影像学相关性分析
刘华娟 袁书堂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放射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与CT影像学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我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82例,比较两组①盘黄韧带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及突出节段;②髓核密度、髓核情况、髓核压迫硬囊膜方式、Chmorl结节和经骨有无突出。结果 ①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盘黄韧带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及突出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髓核密度、髓核情况、髓核压迫硬囊膜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Chmorl结节和经骨突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与临床症状不一定成正比关系,CT某些指标可较好反应患者受累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相关性
腰腿痛最多见的病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原因为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断裂或膨出,使椎间盘高度变小。腰间盘突出症可在任何年龄发病,根据临床表现、体征,结合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可确诊,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有些医师过于重视CT检查结果,忽略患者的症状,因此有一定可能造成误诊,如有些患者有明显的疼痛、肌力改变,但是CT表现却很轻,有些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是CT下表现损伤严重。因此影像学与临床症状并不成正比[1]。如何准确、客观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类型及与附近组织关系成为诊断的重点。本次研究拟回顾性分析近3年我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与CT影像学相关性。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盘黄韧带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及突出节段比较[(),n]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盘黄韧带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及突出节段比较[(),n]
组别 盘黄韧带间隙(mm) 侧隐窝上口宽度(mm) L4~L5(例) L5~S1(例)左右左右研究组 3.65±1.07 3.47±1.13 3.42±1.12 3.38±1.05 356 395对照组 2.84±0.97 2.25±0.93 2.43±1.08 2.21±0.84 154 136 t/χ2 6.38 6.47 6.77 6.58 6.17 6.3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近3年我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82例,平均年龄(43.9±6.7)岁,腰椎间盘突出病程2个月~18年,平均病程(7±3.8)年。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症状有肌肉萎缩,肌力减退。职业为负重工作者、文秘工作者、打字员、大客车司机等。诱因为腰扭伤、弯腰搬物、跌倒、咳嗽、乘车颠簸等。
1.2临床症状及分组标准:参考文献[2],采用腰腿痛评估量表,即:疼痛觉、肌力、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等10项。评分结果≤15分为无明显症状,>15分为有临床症状。我们将≤15分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共360例;>15分患者定义为研究组,共622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2.8±5.7)岁,男性197例,女性163例;研究组平均年龄(43.9± 7.2)岁,其中男性312例,女性310例;2组人员性别,年龄,平均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对象签知情同意书,保密知情书,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核实。
1.3评价方法:采用GE公司生产双排CT及16排CT机器,对L3~4、L4~5、L5~S1进行扫描。比较两组①盘黄韧带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及突出节段;②髓核密度、髓核情况、髓核压迫硬囊膜方式、Chmorl结节和经骨有无突出。由2名主任职称的放射影像学医师单独读片,对图像进行评估。
1.4统计分析方法:将资料录入SPSS18.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频数描述,用卡方检验法。当P<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组盘黄韧带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及突出节段比较:研究组盘黄韧带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都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4~L5和L5~S1例数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CT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髓核密度、髓核情况、髓核压迫硬囊膜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Chmorl结节和经骨突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神经根性疼痛机制中,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首要因素。正常的腰段硬膜囊纵向表现为由上而下逐渐变小,硬膜外前间隙逐次递增的,这一解剖结构使多发节段神经根受压的危险大大降低。椎管壁与硬膜囊的间隙称之为椎管储备容量,当椎间盘突出时,因为早期椎管具有一定储备容量,加上神经根的形变能力,可代偿髓核造成的压迫,因此患者无典型的根性痛症状,但压力超过一定范围时,椎管储备容量不能代偿后,导致出现坐骨神经痛[3]。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盘黄韧带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及突出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神经根症状与盘黄韧带前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及突出节段关系密切,这一现象可能与解剖关系有关。腰神经根在离开硬膜囊前,多处于腰椎间盘水平,当黄韧带压迫硬膜囊时,神经根受累。但很多腰神经根压迫好发于硬膜囊内,其前为腰椎间盘后缘,其后为黄韧带,当腰间盘突出或黄韧带肥厚后均可导致间隙变窄,使鞘内受压[4]。有学者[5]进行过统计,发现有神经根症状患者的黄韧带前间隙宽度与无神经根症状患者的黄韧带前间隙宽度差异有显著性。可以看出盘黄韧带前间隙对反映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我们研究还发现侧隐窝上口宽度同样与神经根压迫有关。因腰脊神经根走行于硬膜囊内,逐渐进入侧隐窝,最后由椎间孔上隐窝穿出。而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都可造成其狭窄,并压迫神经根[6]。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CT各项指标比较(例)
此外,因椎管内硬膜囊外神经根活动度小,而硬膜囊内神经根有脑脊液的缓冲作用,受压后不易出现症状。有学者认为L2~S1神经根在硬膜囊内段紧贴硬膜囊前壁,在出硬膜囊处与相邻上椎间盘下缘间的距离逐步递减,因此故L4~L5、L5~S1椎间盘突出时,L5神经根最易受累[6]。此外L5神经根离开硬膜囊的位置较低,而S1、L5/S1的硬膜囊与L5/S1椎间盘相隔一定距离,因此当L4~L5椎间盘病变后,压迫L5机会较多,而L3/4椎间盘病变时主要压迫硬膜囊,因此L4/5椎间盘病变最易引起临床症状[4]。
我们研究还发现髓核密度、髓核情况、髓核压迫硬囊膜方式有显著差异。髓核作为突出物,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疼痛。髓核密度越高,代表骨化严重度高,骨样结节反复对神经根产生压迫及磨损。髓核突出后引起椎管内炎症,更加剧了疼痛程度。
[1]毛书歌,鲍铁周,李志强,等.等体重牵引下弹压手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7):111-112.
[2]苏忠寿,王涛.手法加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3):36.
[3]张海波.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J].中国实用医刊,2006,33(21):9-10.
[4]殷好治,周万军,孙西河,等.腰椎黄韧带厚度与椎管斜径比值对黄韧带肥厚致椎管狭窄的诊断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8):851-854.
[5]冯宇,高燕,邓晶晶.椎体位移立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手法治疗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6):30-31.
[6]冯宇.椎体位移与椎间盘内压力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2001,14(2):83-84.
R445;R681.5
B
1671-8194(2015)26-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