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科 徐才兵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药学部,重庆404000
进口天然药物优势及对我国中成药发展的借鉴意义
黄科徐才兵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药学部,重庆404000
中成药源于我国传统医药文化,其市场前景广阔。本文通过分析已在我国注册备案的进口天然药物,了解到日本、德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天然药物原材料更优、检验标准更严、制剂工艺更稳定、主要物质含量控制更好,并建议我国中成药应加强检验检测技术的建设、提高生产水平、优化工艺配置、发挥自身优势,为中成药服务社会,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参考。
天然药物;中成药;进口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宝,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在中华民族繁荣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成药是中药材经中医药理药论系统指导形成的中药制品,现纳入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有1067种,销往海外的有百余种,然而能进入欧洲市场的就寥寥无几了。相比之下,2015年3月底备案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进口中药项下的天然药物就有57个品种,分布在9个国家和地区。期望通过对这些进口天然药物进行汇总分析,能给我国中成药产业的发展带来启迪。
1.1产地统计
这57种进口天然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产地分别是中国香港、德国和新加坡,共有47种,分别占了49%、23%和10%,其余的7个国家和地区仅占18%;来源于亚洲的40个占比为70%,欧洲的有16个占比为28%。见图1,可见亚洲的中国香港、欧洲的德国是我国进口天然药物的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
图1 进口天然药物国家和地区分布
1.2品种及剂型统计
亚洲进口天然药物剂型丰富,以中国香港、新加坡的经皮给药油剂为主,药材配方前需炮制方可入药,多遵循中医配伍理论,所含草药较多,成分复杂,加工制作类似于我国中成药。德国、法国、美国等天然药物以口服为主,没有炮制流程和配伍要求,提取对象多单一,流程现代化程度较高。见表1。
表1 不同地区进口天然药物品种及剂型分类
2.1原材料质优,检验标准严格
中国香港政府将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检查列入中成药注册的法定检验标准[1],日本、韩国亦构建相似的质量标准。而在我国内地,中成药除要求微生物检查外,其余两项尚未纳入法定标准。《中国药典》(2010版)中药材纳入上述3项检测的也仅20种左右。近几年我国出口的中药、中成药屡屡爆出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既浪费宝贵的中药材资源,又严重影响中成药在国际上的声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不少国家相继升级中药材进口相关检测标准,迫使我国出口中药材质量不得不提高。随着国内中药材出口量持续增长[2],产于内地的优质药材又被深加工为成品销至世界各地。
2.2处方相似,质量有别
香港等地加工中成药采用传统工艺,秉承中医药理论。但杨定乔等[3]对香港李众胜堂和广东羊城的保济丸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所含化合物总数不同,含量有异,质量有所不同。日本的汉方制剂采用现代工艺加工,普遍使用浸出制剂而非煎煮,采用低温甚至冷冻技术及相关设备,主要指标物质损失较少,稳定性较高,质量明显高于内地,如救心丸等。
3.1工艺先进,质量可控
德国等国多将标准提取物投料,保证每批次药品含量稳定,加之先进成熟的制备工艺,质量远胜于直接投料加工的国产中成药。如德国生产的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Myrtol Standardized,吉诺通成人装),通关(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抽检批次为227936、232764、236489,共抽样21次,折光率稳定在1.467~1.468、崩解时限在20 min左右、成分测定柠檬烯、α-蒎烯、桉油精含量均很稳定(表2)。运用统计软件SPSS 19.0,采用F检验,显示折光率、崩解时限、含量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每批产品之间质量较稳定,生产现代化程度高。
表2 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成人装)进口抽样比较(n=7,
表2 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成人装)进口抽样比较(n=7,
批号折光率(1.455~1.475)崩解时限(60min内)柠檬烯(87~117 mg)α-蒎烯(32~46 mg)桉油精(125~160 mg)227936 232764 236489 P值1.467±0.00 1.467±0.00 1.467±0.00 0.119 17.86±0.69 18.00±0.00符合规定0.594 106.86±3.53 109.29±2.06 110.29±2.14 0.071符合规定38.14±0.69 38.86±0.69 0.077 142.71±4.75 141.43±2.64 142.57±2.44 0.749
3.2主要物质含量准确,依从性好
首先德国、法国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浓缩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单位剂量内主要成分含量准确,口服次数少,服药量小。如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莉芙敏片(Remifemin®),由德国夏菩天然药物制药公司(Schaper &Brümmer GmbH&Co.KG)从黑升麻中提炼,口服剂量为每次1片(片重0.28 g),一天2次;国内相似作用的更年安片(天津中新药业)由15味中药组成,口服一次6片(片重0.31 g),一日2~3次,更年舒片也是16味药物组成,一次5片(片重0.3 g),一日3次。日服药片数国内外相差7倍左右。其次,物质含量明确,如递法明片(DIFRAREL®,法国)标明所含越桔果提取物100 mg、β-胡萝卜素5 mg,再如欧车前亲水胶干混悬剂(KONSYL®,美国)每包5.8 g含欧车前果壳3.5 g。
3.3适应证明确
德国、美国等天然药物提取物适应证表述类似西药,临床使用时针对性更强。如欧龙马滴剂(BIONORICA®,德国)为分泌物化解药,用于急性鼻窦炎;马栗种子提取物片(威利坦®,德国)用于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沙巴棕软胶囊(Prostadyn®,瑞士)用于前列腺增生,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为黏液溶解性祛痰药,其表述符合西方医学理论。国内中成药采用传统中医药理论,依据中医辨证论治配方而成,要理解主治功效就需先了解中医文化,如强力枇杷露(雅安三九药业),功效为养阴敛肺,镇咳祛痰,主治支气管炎咳嗽。适应证表述方式与欧龙马滴剂不同,受中医药理论影响较深。中西医文化的差异无疑加大了中成药走向国际的难度。
4.1加强质量标准的设定
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检查指标纳入中成药的检测之中,即可提高用药安全性,也可以避免因此造成的贸易壁垒,阻碍产品的出口。中成药的质量控制中,配方内有十几味或几十味药材,却仅将其中几味纳入鉴别,含量测定有且仅1~2种,则无法全面衡量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有效部位鉴别标准亦欠缺。如人参的根、叶所含人参皂苷相同,含量有所差别,叶中含人参皂苷Rg1、Re远高于根[4],人参叶与根不仅价格相差悬殊,而且功能主治、性味、归经均有所区别,如若仅鉴别皂苷类成分,则难以监测是否按工艺要求投入相应原料。现极少数中成药采用中药指纹图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制剂的品质,如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而德国、日本等国已普遍将指纹图谱纳入生产控制中,效果显著,促使了工艺的提升,缓解了复杂成分定性和定量测定的难题,但诸多因素导致此技术没法在我国口服中成药中全面推广使用。中医药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面对国际中药标准的缺失,应利用自己的源产地优势,积极投入到国际标准的建设中,率先建立完善、严格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然后逐步推广普及到世界各地。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应用于中成药的质量控制。譬如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在中药在生产质量控制中的运用,杨哲萱等[5]探讨了NIRS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以及验证方法,魏惠珍等[6]也明确了NIRS可监控白芍纯化工艺,这项高效、快速、准确、无损、环保技术若应用于中药生产体系中,将极大提升我国中药产品品质,改变现有凭经验操作、缺乏工艺参数的、无法实时调控的窘境。随着《中国药典》(2015版)的颁布,其中增加了中药材、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限度标准,推进完善了重金属、黄曲霉素、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等物质的检测限度标准,加强了对中药材的有害有毒物质以及重金属的控制,并借鉴了国际先进的质量控制经验与技术,集合了我国的自主创新和经验,对我国中药产业的进步和结构升级优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2探索新的检验方法
中药材品种众多,市场上相近或相似的药材鱼目混杂,真假难辨。但是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DNA分子标记开始逐步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别。分子标记是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之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的特异性DNA的片段。DNA标记技术分为以分子杂交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如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以PCR反应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如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新型的分子标记,如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现在分子标记在天然药物领域的实践已有所进展,如Howard等[7]应用此技术于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的鉴定,Chen等[8]也用于人参的鉴别。我国2010版药典第一部中乌梢蛇的鉴别也采用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然而成分复杂、入药味数多的中成药却还没有建立此方面的国家标准。不过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进步和完善,以及不断的探索,必将克服在中成药领域检验困难的短板,而成为其真伪鉴别的新生力量。
4.3发展标准提取物模式
通过对比,德国等国标准提取物投料可操作性高,工艺标准化,针对性提取有效部位或成分,并不遵循类似中医系统理论的配方指导,仅依据相关的药理及临床效果,加之相对合理完善的天然药物配套专利政策[9]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自然而然经济效益和专利领先国内。因此加快我国的植物提取物步伐已刻不容缓,从首批的水飞蓟提取物、虎杖提取物等7个出口国际商务标准的制定,到后续标准不断的添加补充,即填补了国内提取物标准的空白,又推动整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近几年兴起的配方颗粒,也是单味中药材经提取加工而成,使用时经济方便,已在全国推广使用,前景良好。可参照欧美模式,研究其药理作用,疗效显著的可进一步发研发为质量稳定、标准可控的成品。
4.4推行GAP,应用先进设备、技术,发扬传统中药优势
药材质优才能产好药,从源头把好质量非常关键,目前实行GAP的药材成本偏高,国家又未强制验证,加之通过GAP审批的中药材数量也很少,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大都购买非规范化种植的药材,质量难以保障,暴露出很多问题,因此配套相关政策,逐步覆盖常用的中药材品种,应做好全面过渡到GAP的准备。设备和技术也直接影响到成药品质,现国内中药生产设备更新缓慢,口服剂型大多采用提取罐煎煮,导致浓缩困难、杂质较多,主要成分含量低等现象,有时还不得不增加口服剂量,不利于患者服用。这方面日本汉方的精细加工值得我们借鉴,超临界萃取、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冷冻干燥、微囊化包合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制剂品质,还开拓出中药制剂的发展方向,利于开发出现代化的药品。日本的汉方源于我国,数千年总结下来的各种经方、验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是欧美等国所不具有的,我们在加强配方、炮制经验保密的同时,加大处方研发力度和基础研究,中药技术人才,改变现有技术水平低、简单重复的生产模式,专注技术的改进,引入新型中药提取联用技术(如酶法、超声法、超临界流体法、微波法、半仿生法等),培养打造一批有影响,质量上乘的国际产品,将是中药走向现代化的一个突破口。
4.5推动文化交流,提高国际知名度
首先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各国政府的合作,开展传统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借助其机构影响力促进中医药理论的传播,为中成药的国际认可打好基础;其次应鼓励和支持我国中医药企业海外业务的拓展,设立国际研发中心,积极参与各项临床试验,为中成药的疗效获取宝贵数据。最后应加强中医药的知识保护,维护我国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并联合各国共同制定世界范围均认可的传统中医药的生产、加工标准。
[1]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成药注册申请手册[M].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2003.
[2]霍卫.2013年1~9月份中药进出口贸易分[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11):1006-1008.
[3]杨定乔,曾和平,曾志,等.中成药保济丸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1,32(12):1065-1067.
[4]李闯,王义,张美萍,等.人参不同部位皂苷成分的HPLC测定[J].吉林中医药,2010,30(4):347-349.
[5]杨哲萱,周立红,章顺楠,等.NIRS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验证方法探讨[J].中草药,2013,44(10):1342-1348.
[6]魏惠珍,张五萍,毛红梅,等.近红外光谱法在白芍提取物纯化过程中快速质量控制研究[J].中草药,2013,44(9):1128-1133.
[7]Howard C,Socratous E,Williams S,et al.PlantID-DNA-based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le medicinal plants in complex mixtures[J].Chin Med,2012,7(1):18-26.
[8]Chen R,Dong J,Cui X,et al.DNA based identification of medicinal materials i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J].Sci Rep,2012,2:958-962.
[9]吴晶,李欣.国外天然药物专利政策分析及对我国中药保护的启示[J].中草药,2010,41(11):1909-1912.
[10]王丽丽,夏会龙.我国中草药中农药残留的特点[J].中草药,2007,38(3):471-474.
[11]房德敏.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草药,2005,36(4):632-634.
[12]赖小平,陈建南,刘中秋,等.关于进口“洋中药”问题的初步探讨[J].中药材,2001,24(2):136-142.
[13]董丽丽.国外天然药物发展概况及其对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借鉴意义[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5.
[14]孙越,刘洋,方敏,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1):33-36.
[15]孙源源,施萍.借助中药配方颗粒推进中药国际化的对策研究[J].中草药,2013,44(8):929-934.
[16]杨明,伍振峰,王雅琪,等.中药制药装备技术升级的政策、现状与途径分析[J].中草药,2013,44(3):247-252.
[17]许钧钧,张辉,唐力英,等.进入中国的复方中药专利现状分析[J].中草药,2012,43(12):2321-2326.
[18]何毅,肖传学,朱永宏,等.从源头探讨中药国际化之路[J].中草药,2012,43(4):630-635.
[19]吕琳.中药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若干问题与建议[J].四川中医,2008,26(5):30-32.
[20]胡楚楚,李云飞,程翼宇.一种基于指纹图谱分析技术的中药生产工艺稳定性评价方法[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4):1151-1154.
[21]Xu Z,Liu Y,Li X,et al.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based on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discriminant transformation[J]. Spectrochim Acta A Mol Biomol Spectrosc,2015,149:985-990.
[22]马爱霞,朱娅莉,陈巧,等.欧盟植物药及中药进口与我国出口现状分析[J].中国天然药物,2007,5(6):470-474.
[23]郑永红,李先元.香港中成药注册管理工作概述[J].中国药事,2009,23(9):857-869.
[24]日本公定书协会.第十五改正日本药局方(JP15)[M].东京:南山堂株式会社,2006.
[25]代汉慧,陈冬东,彭涛,等.韩国中药材管理概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8-10.
[26]王夏炎.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J].中草药,2004,35(7):470-474.
[27]饶毅,魏惠珍,方少敏,等.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质控中的应用[J].中成药,2011,33(1):126-130.
[28]蔡延渠,朱盛山,李润萍.新型提取联用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进展[J].中成药,2011,33(5):863-866.
[29]Li MN,Dong X,Gao W,et al.Global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 Qi-Fu-Yin by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J].J Pharm Biomed Anal,2015,114:376-389.
[30]Eshima S,Yokoyama S,Abe T,et al.Multi-pathway cellular analysis on crude natural drugs/herbs from Japanese kampo formulations[J].PLoS One,2015,10(6):e0128872.
[31]Xu GL,Xie M,Yang XY,et al.Spectrum-effect relationships a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Molecules,2014,19(11):17897-17925.
[32]Song XY,Li YD,Shi YP,et al.Quali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a review[J].Chin J Nat Med,2013,11(6):596-607.
[33]Uzuner H,Bauer R,Fan TP,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in the post-genomic era:good practice,prioritie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J Ethnopharmacol,2012,140(3):458-468.
[34]Chen J,Jiang Z,Li C,et al.Identification of ungulates used 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DNA barcoding technology[J].Ecol Evol,2015,5(9):1818-1825.
Advantages of importing natural medic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HUANG KeXU Caib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Chongqing404000,China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originated from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future market is prosperou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al medicine registered in China,with the understanding that natural medicine raw material is with more superior,more stringent testing standards,more stable of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better control of main material contained in national than local,such as Hong Kong,Japan,Germany.Recommendations in our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strengthen inspection of the technology building,increase production levels,optimize process configuration,give play to their own advantages,and to provide some
for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in the community or to the world.
Natural medicine;Chinese patent medicine;Import
R288
A
1673-7210(2015)12(b)-0157-04
2015-07-02本文编辑:苏畅)
徐才兵(1987-),男,硕士;研究方向:中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