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萍
一、精心备课,突出重点和难点
任课教师在课下备课时,一定要突出重点难点,利用可供学生接受的突破方式来将重点难点的突破作为一堂课的中心议题,全身心地投入。例如,蒲松龄《狼》的教学设计:一读,从屠夫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二读,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三读,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四读,从叙议结合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五读,从段内层次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这个教学的设计就从“五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都进行了切分,切切实实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多角度的反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不仅使课堂教学不断出现新的兴奋点,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学法熏陶。
二、创新提问,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
我认为搞笑的课堂就是更多地设计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减少教师的课堂提问,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课文内容理解的教学就可以这样进行: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用课文中的“三”为话题来交流阅读感受。在进行课文内容欣赏品析的教学时可以这样进行:请问在这篇课文中,有几个关键字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表现了人物的特点?
这两个问题都能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的时候必须把课文内容进行从头到尾的品析,然后才能表述自己的见解,所以非常全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师生几乎将本课中所有的内在联系的知识的版块和所有有重要表达作用的字词都进行了品读欣赏。用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每一次提问或者问题的设置都能形成和支撑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教学活动。同时,由于一般性问题的减少,课堂活动以学生的读、写、听、说、思为主要内容,课堂氛围因此变得生动活泼。他能用精、少、活、实的提问将学生深深地引进课文,激发学生的探讨热情,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地阅读和分析能力,使得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对话交流的平台。
再如,《七颗钻石》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为:进入“录音棚”——激荡心情畅游“智慧泉”——发现闪光来到“工作室”——飞扬想象,这个教学设计老师很明显地将朗读、品析、表达三者合为一体融入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渲染了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优雅的教学情境中带动各种感官,想尽各种办法来进行语文教学活动,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活动极具挑战性,极大地刺激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三、作业自评,加强实践性
周记是训练学生观察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平台,在初一学生的周记课上,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每周之星”方式:首先,每个四人小组选出你们认为优秀的一篇。其次,全组进行交换选评。最后,每一个大组选出你们认为最优秀的一篇在全班进行展示。规则:每个大组完成挑选限时5分钟,推荐出来的优秀作品必须是本组的同学(本人或他人皆可)来读,要求必须符合朗读要求,并且朗读完之后,由另一位同学讲出推荐理由。整个过程限时3分钟。
“前车之鉴”方式:首先,每个四人小组选出你们最不欣赏的一篇。其次,全组进行交换选评。最后,每一个大组选出你们认为最不欣赏一篇在全班进行展示。规则:每个大组完成挑选限时5分钟,推荐出来的作品必须是本组的同学来读,要求必须符合朗读要求,并且朗读完之后,由另一位同学讲出最不欣赏的理由。整个过程限时3分钟。
“漏网之鱼”“毛遂自荐”:如果你觉得你自己的练笔特别好,但是没有被小组的成员发现,你现在可以让自己闪亮登场,因为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但是你不让自己发光,谁又能知道你是金子呢?
“慧眼识珠”:如果你觉得你刚才看的那位同学的作品特别好,但是没有被小组的成员发现,那么你现在就可以当一回伯乐,将千里马找回,不要让他/她埋没。那样,你也会因为千里马而出名。
通过以上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欲,既训练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与往常所惯用的教学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而言之,课堂高效率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话题,只有切切实实地把它实践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课堂高效率。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附中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