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
课堂教学是教学最基本的形式,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呢?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使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建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
一、习读课标,研发教材
初中生物是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和生物科学发展三方面,选取了十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课标对本学科双基的上限下限进行了分析,每一级子课题又不同情况地分散到教材各单元中,因此以人为本,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就体现了学科情感发展战略,也是国家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文化渗透。课标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教材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反映生物学科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例如在七年级的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教学中,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学生对于如何观察非常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且要清楚地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标本才能观察。与此同时,临时装片的制作又是本实验的重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书本上洋葱叶的临时装片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同时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而细心地进行实验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耐心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使用显微镜学生非常积极,在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好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例如: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要用双手进行,转动转换器不能搬着物镜进行等。观察到细胞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外形特点,在此,细胞的结构又是本实验的另一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多种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最后,总结自己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以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加强教学深度
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合理地将大量的抽象知识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尽量多的生物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境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我们教学目标的完成有着极大的帮助,但切忌不要过于依赖课件,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要讲求“精”和“恰到好处”,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否则,学生一节课下来,好像看了场电影一样,没有什么实质性及持久性的收获。
四、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就联系各种心血管疾病、义务献血;学习细菌的知识,就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就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人的呼吸系统,就联系吸烟的危害、煤气中毒的急救等;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就为学生具体讲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等。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
总之,通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教学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发挥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特色等,努力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我们的生物科学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位生物教师不懈的追求。
(作者单位:贵州省赫章县城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