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5l7000)廖惠玲 叶思丹 古凌凤
附表1 两组检测结果统计比较
附表2 并发症统计比较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cesarean scars pregnancy,CSP)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主要是指妊娠囊着床于经过手术后子宫的瘢痕处,属于高危妊娠,如若不慎重处理,会有极大的风险造成子宫破裂、羊水栓塞等威胁母婴生命的围手术期并发症[1]。因此,早期诊断对患者具有重大指导意思。传统采用B超检测,随着多普勒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创新,多普勒彩超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的结局。为更好地了解这一项新技术的临床效果,我院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1 一般临床资料 将我院从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采用多普勒彩超进行检测,年龄27~41岁,平均34.8±8.3岁,孕期30~41周,剖宫产术后1~7年;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B超检测,年龄28~44岁,平均36.1.8±7.9岁,孕期29~40周,剖宫产术后1.5~8年。所有患者均有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史及停经史,且诊断为孕X周。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孕期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案 首先,两组患者经诊后均给予相同的临床处治及舒适护理。然后,采用标准化的检测程序,对患者子宫下段分别测量3次,分别计算子宫下段横切面及纵切面的平均厚度,仔细观察患者的剖宫产手术创口部位回声;另外,观察胎囊着床位置与子宫下段瘢痕的关系。根据多普勒彩超对子宫血运的检测,分析子宫的结构完整性及抗张力程度。
1.3 观察指标[2]根据子宫下段前壁厚度、子宫下端张力(向子宫底部加压时,子宫下段是否产生羊膜囊膨出),多普勒还需参照血运情况,判定瘢痕子宫的级数,具体如下:①厚度≥3 mm,各肌层或血运连续、均匀,为I级;②厚度<3 mm,其回声层次欠连续性,局部肌层或血运异常,加压时羊膜囊轻度膨出,为II级;③厚度<3 mm,局部肌层不连续或血运缺如,局部羊膜囊向子宫下段前壁膨出,为Ⅲ级。根据瘢痕子宫级数(II、Ⅲ级)及患者身体情况推荐选取生产方式。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并随访跟踪6个月,统计比较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X±S记录数据,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率数据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为P<0.05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统计比较临床疗效 根据评定标准,结果显示实验组,I级子宫4例,II级子宫36例,Ⅲ级子宫20例,剖宫产率93.3%,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83.3%(I级子宫10例,II级子宫32例,Ⅲ级子宫1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附表1。
2.2 随访6个月,统计比较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顺产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顺产并发症发生率6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附表2。
瘢痕子宫妊娠是孕妇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时子宫发生的一种远期并发症,其发生的明确原因并未得到证实,但诸多学者认为[3],是由于手术创伤造成子宫内膜脱落、手术伤口愈合不良及肌肉血管畸形等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影响子宫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产程无力、子宫破裂等并发症。
为避免患者不必要的病痛和危险,临床上常采用传统B超进行子宫结构与功能的评估,但仍缺乏一定的敏感性,报道指出,仍有27%的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在顺产过程中转为急诊剖宫产,增加母婴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本次实验主要是探讨多普勒超声在临床检测中的诊断及指导价值,正如结果所示,实验组诊断建议剖宫产率为93.3%,高于对照组83.3%,说明多普勒彩超对于瘢痕子宫妊娠的检测敏感性高于对照组;另外,在并发症比较上,实验组顺产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顺产患者69.2%(9例),说明在实验组中建议顺产的患者具有较好的子宫结构和功能,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而对照组则缺乏此特异性。
综上所述,多普勒彩超在检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作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