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映雪 王永杰 李秀媛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1)
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围新生儿结局的研究
张映雪 王永杰 李秀媛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1)
目的 关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围新生儿结局影响的评价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产科收治的6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围新生儿结局作为治疗组,同期随机选取我院60例无早期先兆流产的妊娠孕妇的围新生儿结局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围新生儿结局。结果 两组试验对象围新生儿畸形、胎儿窘迫、巨大儿、足月低体质量儿、Apgar评分、围新生儿身长、体质量和活产儿等围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体酮能够显著改善先兆流产围新生儿的结局,且不良反应较少,应用安全可靠,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需扩大样本数量进行长期临床试验。
黄体酮;先兆流产;围新生儿;结局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的阴道流血、继而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痛,盆腔检查宫口未开,胎膜完整,无妊娠物排出,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如症状加重,发现或治疗不及时,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所以及时发现并较早接受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至关重要。先兆流产与遗传因素、环境、母体因素等有一定关系,也可因内分泌异常、子宫收缩、黄体功能不足以及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1]。研究证明黄体酮治疗由于黄体功能不足、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以及子宫收缩所引起的先兆流产有效[2]。但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对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短期疗效进行评价,而对其是否能改善围新生儿结局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次试验主要进行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围新生儿结局影响的临床试验研究,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为治疗组,所有接受试验的患者及其配偶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同期选取在我院终止妊娠的无早期先兆流产的单胎病例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围新生儿结局进行系统性的临床对照试验。每一新生儿均由专门儿科医师检查详细记录检查结果。观察组60例孕产妇:经产妇21例,初产妇39例,平均孕次(2.3± 0.5)次,平均产次(1.1±0.3)次;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8.5± 1.8)岁;单胎。同期选取的对照组的60例非先兆流产产妇:平均年龄23~43(29.4±3.1)岁;平均孕周(38.2±4.6)周;单胎。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纳入标准:①孕周≤12周;②少量阴道出血,且被证实出血来自宫腔;③腔检查宫口未开,胎膜完整,无妊娠物排出,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④有阵发性下腹痛或腰痛;⑤选择在我院终止妊娠的患者。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孕早期未出现过先兆流产;②孕期未接触孕激素制剂;③在我院终止妊娠。
1.3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除正常接受口服叶酸、维生素E及卧床休息等一般性治疗的基础上,再接受黄体酮药物治疗,参考《妇产科学》黄体酮用量[3],需依据患者症状、彩超检查数据、同时监测孕酮和HCG等临床数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黄体酮用量。如果患者发生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连续下降或症状加重现象,且彩超检查证实胚胎发育不良,需立即终止妊娠。临床治疗过程中,医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同仁堂保胎丸等药物辅助治疗。
1.4观察指标:对比分析记录两组观察对象不良妊娠结局,如;胎儿窘迫、胎儿畸形、死胎和流产等,以及围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身长、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和分娩时孕周等临床指标。
1.5统计学方法:整理处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研究及统计学分析,120例患者的实验数据用SPSS.19.0软件加以统计。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并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围新生儿结局:治疗组与对照组,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两组试验对象围新生儿畸形、胎儿窘迫、巨大儿、足月低体质量儿、Apgar评分、围生儿身长、体质量和或活产儿等围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围生儿畸形:治疗组发生3例(5.0%),临床表现症状为唇腭裂、四肢短小;对照组发生2例(3.3%),表现症状分别问双耳廓畸形、六指畸形。两组围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天然黄体酮能在孕早期形成一个足够并有利于胚胎存活的免疫环境。通过诱导母体产生孕酮诱导的抑制因子(PIBF)对妊娠起保护作用[4]。孕产妇妊娠早期全部的胚胎和卵母细胞均会直接与高生理浓度内源性黄体酮直接接触,而妊娠过程中服用的黄体酮则主要取自于动物黄体分离的天然孕激素,能够与孕产妇体内妊娠过程中产生的胎盘和黄体相互结合,并对细胞产生滋养作用,同时分泌出同种孕激素,进而达到维持妊娠的作用。本研究就对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进行了开放式、前瞻性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活产儿数活、产儿平均出生体质量、身长、1 min Apgar评分、围新生儿畸形发生率等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孕产妇在孕早期发生先兆流产时及时有效的接受口服或肌内注射黄体酮治疗可以改善围新生儿的结局。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围新生儿结局的比较分析
黄体酮是一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治疗先兆流产的药物,但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孕产妇的围新生儿结局仍需更加深入的大样本研究。关于黄体酮对妊娠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也逐渐成为了妇产科医学研究人员和孕产妇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尤其是黄体酮对围新生儿先天畸形发生率的影响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5]。
[1]DiRenzo GC.Progesterone and pregnancy[J].Obstet Gynecl,2005,17(6):598-600.
[2]路艳珍,邬意芬,傅波珍.黄体酮胶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62例[J].中国药业,2013,22(3):89-90.
[3]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0-401.
[4]曾金团.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1):150-151.
[5]梁卓.大剂量黄体酮与常规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习惯性早期流产的效果[J].临床医学,2011,31(3):83-84.
R714.7;R714.21
B
1671-8194(2015)25-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