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绪莹+章思绮+李云旭+倪芹
[提 要]当前在中国大学社团多数管理模式是传统的科层制社团,但新型的自组织社团也在逐年增加。两种社团模式存在着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性。本课题将通过案例分析法从九个方面,即组织性质、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文化、组织运作方式、组织绩效(组织功能)、组织弊端、组织冲突处理、组织财务管理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科层制;自组织;社团;决策方式;管理
[作者简介]胡绪莹(1995—),女,南昌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在读;章思绮(1995—),女,南昌工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在读;李云旭(1994—),男,南昌工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在读;倪 芹(1994—),女,南昌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在读。
[基金项目]2013年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311319021)
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而社团活动是实施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益的社团活动能有机地融合到每个学生的素质教育上,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离不开一个全面健康发展的社团组织,而发展这样一个组织则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有序的系统的管理模式。因此,对大学生传统科层制社团与新型组织社团的管理模式进行特征研究有重要意义。下面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来探讨一下高校社团的管理模式及其组织特征。
一、大学社团组织管理模式的类型
高校学生社团数目繁多、种类特色各异,我们根据传统科层制社团与新型自组织社团的标准将南昌工程学院现有的社团组织分类。
第一类传统科层制社团以校、院学生会以及团委等组织为代表,第二类新型自组织社团以学校巅峰之家、百花话剧社、街舞社等学生以自身兴趣爱好创建的社团组织为代表。而高校中传统科层制社团组织管理模式主要受到我国行政体制的影响,社团组织管理行政化,在管理上更追求学生的纪律性,在管理效果方面更注重“政绩”。与此相对应的新型自组织社团管理模式则是由学生个人兴趣所在而自发组成的组织社团,其管理模式与前者不尽相同,其中最大的区别在组织的纪律性和存在目的,新型自组织管理相对更宽松,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组织内部个人的兴趣发展。这造就了传统科层制社团更为有序,而新型自组织社团更为安适的特点。
二、大学社团组织管理模式的特点
传统的科层制社团,诸如各大高校的学生会一样,这类学生社团有严格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实行积分考核量化,每个月进行一次,每月的月末考核,各部门的正、副部长的考核由主席团执行,各部门部员的考核由正、副部长协调执行。办公室负责记录、监督、考核、汇总。考核的结果存入学生干部档案,作为学生干部的各项评优标准。考核的宗旨是:树立模范,创优争先,奖惩分明,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战斗力。而自组织社团作为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愿望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的群众性组织,学校在对其社团的绩效考核上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实施办法。但在社团活动的过程中,社团的组织情况和活动的开展情况很鲜明地展现了一个社团组织的协同能力和工作效力,社团在进行考评的时候,更加注重社团文化,团队向心力和组织成员对于活动的热心程度和参与度,而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上的偏重不是特别明显。
由此可见,两种不同组织模式的社团,同样注重成员在绩效评估方面的绩效水平,但偏重点不同。科层制社团在绩效评估上有严谨的考核标准和相对严格的考核办法,而自组织社团更加注重文化内聚力的形成和培养,绩效测评主要体现在各项活动的安排和组织中,常规工作较少,活动密度相对于科层制社团较小,所以对社团成员在日常考勤等方面要求也相对宽松。从两种社团的考核机制方面来看,科层制社团组织的绩效考核有着完善和规范的制度,是分层级和部门进行考核的,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来对考核对象进行考核,但是这种考核制度机制存在着一定的不妥之处,比如会引导各职能部门为了自己的考核成绩达到更好而刻意去增加日常的会议记录,争取承办超出自己范围和能力之内的活动,引起不和谐的恶意竞争,而自组织社团的考核则是通过对内部成员的考核,例如成员对活动的参与度,以及特殊的社团组织条例,以此来对本社团的绩效进行考核,而该种考核机制因其自身只能考察内部成员无法与其他社团进行比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大学社团组织管理模式改革建议
无论是传统的科层制社团还是新型的自组织社团,都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除了学习外的更好的发展和创新空间,不过时代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我们的社团在历史潮流的检验下难免会存在诸多的弊端,这就要求我们的社团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摒弃社团中所存在的不好的问题,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做到“四点兼顾”,兼顾社团组织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兼顾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同步发展,兼顾社团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合理糅合,兼顾社团文化发展和学生自身进步提高。
1.加强社团的内部管理、注重社团内部建设。
社团的发展需要注重管理和建设,因为只有把内部管理建设好,我们才会树立起良好的外部形象。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并不断改革机构完善制度,为规范化社团管理提供依据,以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除此之外,也要注重社团内部成员思想的建设,让社团成员在工作中形成统一的思想信念和追求,不断提高社团干部的能力,培养出一批复合型的人才。
2.对社团开展的活动进行创新。
一所学校里面往往存在着几十个的社团组织“百花齐放”的局面,作为一个社团的领导者,应该怎样让自己的社团能够在众多的社团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社团领导者和决策群体要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全新的视野来诠释社团活动,举办具有影响力的校园活动,彰显社团核心价值。
3.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把握社团发展方向。
对于一个社团来说,要自觉主动地尽早明确其发展方向,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科学稳定发展。明确社团发展方向,不仅能使社团成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也能增强会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社团文化则是一个社团的灵魂,是一个社团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社团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建立共同的社团文化氛围,为社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社团建设的当务之急。
4.学习优秀社团管理经验,促进社团可持续发展。
对于一个社团来说,其领导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该社团的发展状况。一个好的领导者,会使一个死气沉沉的社团变得生气勃勃,一个不力的领导者,也会使一个生气勃勃的社团变得死气沉沉,因此社团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好的领导者。作为一个社团的负责人,也一定要注意培养社团的接班人,以促进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四、大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模式对比
通过对各个学生社团的访谈询问、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本课题得出如下结论:两种管理模式各有其优劣势,传统科层制社团更注重社团内部的有序性、纪律性和整个团队的“政绩”,主要以严格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对成员进行考核管理,但这种管理模式往往会使得在职学生感到疲惫和高压。而新型自组织社团则更注重团队中个人的兴趣发展,其管理模式带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味,这类社团的纪律往往十分松散,但学生的积极性却十分高涨。
两种社团组织的管理模式各有千秋,组织内人员个性也不尽相同。传统科层制社团人员往往团队意识和服从意识更强,这和其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密不可分。新型自组织社团人员往往自身具有很强的个性,更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而守纪性比较差。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大学社团的管理模式展开调查研究,旨在发现现有社团模式中存在的优劣势,从而完善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
通过我们的研究调查发现,现存传统科层制社团与新型自组织社团两者的发展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传统科层制社团欠缺新型自组织社团中对组织人员自身个性发展的管理方法,而新型自组织社团欠缺传统科层制社团中对组织纪律的严格管理方法。因此,两个社团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
大学社团组织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发展自身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平台。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对社团学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就大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模式方面进行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余启泉.试论大学生社团运作和管理的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
[2]王思斌.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3]林伯海,刘国平.我国高校社团管理官僚制化倾向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
[4]王崇鑫,罗淦,王东辉.论高校社团学生干部选拔模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8).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