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汝杰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图书馆 上海 201418)
基于学科专业与《中图法》映射模型的馆藏文献资源结构分析*
——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中文馆藏图书结构分析为例
孙汝杰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图书馆 上海 201418)
通过提取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08年至2010年新增学科专业课程的核心词,组成该学科专业的属性元集合,然后将属性元中每一个词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中的分类属性进行对应的归类分析,建立相应的学科专业课程分类主题属性表,从而构建学科专业与《中图法》对应类号的映射关系模型。采集本校图书馆有关学科专业的中文图书馆藏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清楚了解内含本校学科专业因子的馆藏结构情况,为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学科专业建设提供文献保障。
学科专业分类属性馆藏分析映射
馆藏建设一直是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肩负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任。如今高校为适应社会需求,纷纷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并增加新专业来优化本校的学科专业分布,原有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平衡被打破,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馆藏建设跟不上学科专业发展的问题。近年来涉及此问题的研究有所增加,如王芹从高校各个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对馆藏中文图书结构进行了细致分析[1],刘建国和秦荣环面向学科建设分别对馆藏图书质量与馆藏建设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面向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的文献资源建设问题[2][3]等,但从学科专业角度精确配置文献,使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有机结合,这方面的探索还是空白。
2.1 学科专业的属性元与分类属性
由于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都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2011年)》[4]和《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5]为依据,而文献资源又有自己的一套归类方法,如中文文献主要依据《中图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人大法》)等。教育部颁发的学科专业体系与文献分类体系在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给高校学科专业与相应文献资源匹配带来很大困难。为使两者有机结合,发挥文献资源对学科专业的支撑功能,我们以学科专业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学科专业属性元,将每一学科专业主干课程所涉及的核心词提取出来,组成该学科专业的属性元集合(如图1所示),并与《中图法》三、四级分类号建立映射关系(如图2所示)。通过这些学科专业属性元所对应的《中图法》三、四级分类号,构建学科专业的分类属性。
图1 学科专业属性元集合生成示意图
图2 学科专业属性元与《中图法》三、四级分类号的映射关系示意图
2.2 建立学科专业与《中图法》类号的分类
属性对照表
为使学科专业的分类定位既精确又有一定的涵盖度,我们给每一学科专业都建立了一个分类属性,并依据《汉语主题词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二版)》和相关的学科专业主题(关键)词表,对每一组分类属性中的词与《中图法》三、四级类号建立联系,进而理顺每一学科专业的分类主题关系(见表1)。
表1 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分类主题属性表(以我校德语专业为例)
2.3 建立学科专业的《中图法》分类属性(映射关系)模型
根据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分类主题属性表,进一步建立学科专业的《中图法》分类属性模型。如本校德语专业所对应的《中图法》(3或4级类号)为:D035.2、D81、F01、F240、F27、F713、F740、G115、G1516、H31、I516、K9516、TP31和TP37。通过统计相关的文献资源,进而量化分析,就可描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结构与学科专业的适应关系了。
3.1 新增学科专业的分类定位
从2008年到2010年,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新增专业有德语、园艺、数学与应用数学、网络工程、建筑学、文化产业管理、工程管理和复合材料与工程等8个(见表2)。
表2 2008年到2010年新增专业一览表
我们对上述新增学科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剔除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学科大类基础课、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进行整理归类,提取每一课程的核心词,再分别将8个学科专业所涉及的核心词对照《中图法》,建立各门课程相关分类属性集合,从而确定每一新增学科专业的分类族群,完成新增学科专业在《中图法》中的分类定位。
3 .2 建立新增学科专业与《中图法》类号的
分类属性对照表(映射关系)
经过与《中图法》相关类号的比对,选取三、四级《中图法》分类类号,再通过专家评审,建立新增学科专业与《中图法》类号的对照表,即专业课程的《中图法》分类属性(映射关系)表(见表3)。
3.3 新增学科专业的中文馆藏图书结构分析
3 .3.1 新增学科专业的中文图书补充采购情况分析
根据建立的新增学科专业与《中图法》类号的对照表,通过图书馆文献集成管理系统(妙思6.0),在中文图书馆藏数据库中分别按类统计出相应8个新增学科专业2008年到2010年每年的中文图书采购情况,并将8个新增学科专业课程类目所对应的各类中文图书每年采购的种、册数汇总制成表格(见表4)。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新增学科专业文献的数量在获批次年都有一个大幅增加,平均增加额在50%以上,如2008年新增的3个专业,2009年的中文图书采购就有明显的增加(如表4中2009年数据所示)。这说明在知道有新学科专业开设后,图书馆随即增加相应文献采购量,以满足新专业的文献需求。有些学科专业甚至连续几年保持高比例的采购力度,如2008年新增的“数学与应用数学”、2009年新增的“文化产业管理”和2010年新增的“复合材料与工程”等专业(见表5)。
表4 新增学科专业与新增中文馆藏图书(2008年部分)
表5 2008-2010年新增学科专业与馆藏文献分布情况之一
3.3.2 新增学科专业的中文图书馆藏结构分析
通过对新增学科专业所对应馆藏中文图书的分析,我们发现:(1)8个新增学科专业对应的馆藏占比相对都较小;(2)连续几年保持高比例采购力度的新增学科专业,其历史馆藏的绝对量都很小,如德语、园艺、建筑学等专业(见表6)。
表6 2008-2010年新增学科专业与馆藏文献分布情况之二
另外,我们观察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现,学校对各学科专业的培养建设力度是不一样的,整个学科群有排序,如国家级、市级、校级学科专业等。这些直接影响到中文图书的年度采购,并最终影响到馆藏结构,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方向,这是目前很多大学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当然,理顺了它们的关系,大学图书馆馆藏特色也就显现了[6]。
借助《中图法》这个平台,我们把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后发现:
(1)基于学科专业在《中图法》中的分类属性,通过学科专业图书的统计量化,再根据学科专业在学校发展中的排序,可精确制定学科专业的馆藏评价标准,并在结合其他因素的基础上优化馆藏结构。
(2)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本校的学科专业发展紧密相连,且馆藏建设跟随学科专业发展,如果没有策略性的提前布局,每新增一个学科专业,都会对馆藏建设带来较大影响,特别是会给当年和以后几年的图书采购资金带来压力。这是个需要图书馆下力气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在新增学科专业中文图书补充采购分析和人员走访中发现,对于新增加的学科专业,在采购中文图书时,一般把当年和前些年出版的有关图书都采购进馆里,以尽快补充馆藏中该学科专业图书的不足,但这样做无法保证馆藏质量,这就成为一个两难的问题。
(4)每个学校都有学科专业的梯度发展要求,对图书馆馆藏建设来说就有重点和一般之分[7],但新增学科专业的藏书建设若没有超前规划,按前面(3)所指的方式建设(一般学校都如此),就会打破图书馆固有的重点与一般藏书建设,并给新增学科专业当年甚至往后若干年的图书购置经费带来压力(因为图书馆的年度图书购置经费是按原有计划下拨的)。这一点使经费有限、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又较快的高校图书馆(如我校)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1 王芹.基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馆藏中文图书结构分析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8):84-86.
2 刘建国.面向学科建设的馆藏图书质量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3):3-5.
3 秦荣环.面向重点学科的馆藏建设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230-231.
4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W].[2012-7-3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82/201105/xxgk_11921 7.html.
5 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W].[2012-7-3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4/201104/xxgk_1164 39.html.
6 惠栎枫.藏书结构的统计分析与利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5-99.
7 同3.
�《中图法》类号对照表(2008年部分)序号专业名称学科二级学科门类
3或4级类号)批准年度1德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D035.2 D81 F01 F240 F27 F713 F740 G115 G1516 H31 I516 K9516 TP31 TP37 2008年2园艺农学植物生产类F252 F713 H152 H319.4:S6 J525 O21 Q-332 Q14 Q5 Q94 S158 S436 S6 TP311 TP393 TP399 TU986 2008年3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学数学C81 C931.1 F03 F224 F275 O13 O14 O15 O17 O182 O21 O22 O241 O411 TP301 TP311 TP312 TP314 TP316 TP37 TP391 TP392 TP393 TP399 2008年
孙汝杰,1962年生,男,副研究馆员,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研究方向:情报分析、信息管理,发表论文10余篇。
* 本文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资助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 B11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