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拙岩勘察记

2015-10-24 02:0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学院公分石刻

邓 盼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永州拙岩勘察记

邓盼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拙岩位于湖南永州零陵滩沈家村,面临湘江,沉隐于天地间,与世久违。明弘治九年(1496)征士沈良臣始于江畔刻石。正德七年(1512),沈良臣偕僮仆漫步于滩江畔,得群石昂露于下,中有一窟隐隐空通,首尾影映,然荆棘藤萝,芃然四塞,遂命僮仆匍匐而入,蓷草伐木,掘去湮塞,扫涤布席,命其窟为“拙岩”。自2014年1月以来,张京华教授、杨宗君先生、谷显明副教授、周欣讲师,及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汤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彭丹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邓盼、深圳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陈微、中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敖炼、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学生王志芳等,数次考察拙岩,总计发现明清石刻32幅。

拙岩;沈良臣;永州摩崖石刻;勘察记

一 概 述

晚清时期,同邑之人唐九龄偶然来到拙岩,访其旧迹,慕沈西庄“隐居不仕,守拙林泉,庄子所谓‘大巧若拙’(实为老子所言,见《德经》四十五)”之行,重修拙岩,“启壅塞,筑崩溃,安棋局,置渔矶,种竹植柳,构亭于上,刻八景诗于石”(《重修拙岩记》),拙岩又添胜景。其后百余年来,拙岩渐渐湮没。

2014年元月至2月,业师张京华教授携余辈对拙岩摩崖石刻开展了多次田野调查,参加考察的除了湖南科技学院张京华教授外,还有永州市文物处专家杨宗君先生、湖南科技学院谷显明副教授、周欣讲师、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汤军、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2013级学生王志芳、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邓盼、深圳大学文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陈微、中南大学文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敖炼等人,本次考察由张京华教授指导。

自湖南科技学院去往拙岩有两条路线,一为陆路,一为水路,水路可乘车至潇湘码头乘客舟,经迴龙塔,穿越萍洲大桥,下蘋岛,过鹿角岭,进沙坪里,到拙岩。余辈考察从陆路行进,驱车从学校东门出发,经萍阳路、桃江路,上207国道,又经零陵火车站,距东方科技职业学校约两百米处右转后径直前行,车停滩沈家村,走小径步行约十五分钟至江边,即到达拙岩。

拙岩岩洞前后贯通,从小洞洞口便可望见湘江。小洞仅能容一人身,长不足两米,却内有乾坤,两壁有沈良臣诗词石刻十幅,其中《寄南岳高秌谷先生》一首边有纹饰环绕,颇为别致。过小洞即入大洞,洞顶有一小口与外界直通,洞壁存明清石刻十六幅,《拙岩记》与《重修拙岩记》遥相呼应,唱和诗作记录着当年饮酒唱酬之盛况,唐九龄书法飘逸秀夭,精美绝伦。两壁另有十余方磨平的碑面,未及刻字。出大洞,可见洞口左右石壁上亦有无字碑面五方。拾级而上,可至八角亭之旧址,唐九龄有《茆亭觞月》诗(《拙岩八景诗》之一):“何地无明月,随宜倒酒瓶。试将真意味,收入此茆亭。”缘阶而下,沿江以行,身右是陡峭的绝壁,壁上明清石刻六幅,大都风化严重,难以辨认。行数十米有一小平台,即为钓矶,唐九龄所题“忘机处”篆字榜书保存完好。

拙岩开辟至今已有五百余年,面貌大有变化,唐九龄在《重修拙岩记》中提及的沈尧夫所题篆书“拙岩”二字刻在崖端,而唐氏重修时设置的棋盘则无从寻觅,八角亭也于民国时期被毁,只能见到四块形状不一而上部磨平的基石,指明当年茅亭所处何处,渔矶尚在,却少了“以钓为寄”之人。但是,拙岩石刻仍然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宗绩辰在其纂修的道光《永州府志》中说:“古人之迹久存于世者,惟金石遗文耳!图经百年屡敝,遇变,散佚不能补亡。金石历数千载而不泐,或入土后出,或穴山晚见,即销蚀于风雨兵火之后,而残碑剩款,好古者犹能据欧赵之籍,出珍秘之藏,以相订正。其中时代、姓氏、官爵、道里,皆足以辅翊图经,匡谬补阙。故近世精考鉴者多列之方志焉。”(卷十八上《金石略》)石刻作为金石的一种,同样具备金石的种种价值,能够为学术界提供新材料。

明隆庆《永州府志》记载沈良臣撰有《纤尘弄影集》一册,清道光《永州府志》则载沈良臣有《拙岩集》,然两书皆佚,拙岩中保存的十余幅沈氏诗词石刻略微弥补了这一缺憾。此外,与沈氏兄弟交往的名士和后世来拙岩游览者也留下一些诗文石刻,不仅可以再现拙岩历史面貌,亦可补阙来游人物之遗事。

本次考察活动范围包括拙岩小洞内、大洞内、大洞口和江岸渔矶四区明清两朝全部现存摩崖石刻,统计石刻共计32幅,以诗刻为多。通过对拙岩的实地考察,我们掌握了拙岩现存石刻的详细状况,再结合拓片与相关地方志资料,方可详细全面地展示拙岩现存石刻状况。

为研究方便,特草绘《永州拙岩石刻示意图》一套,示意图共有三张,依照拙岩的环境特点划分为四个区域,其中小洞内区与大洞内区合为一幅,大洞口区与渔矶江岸区合为一幅,并从小洞内到江岸渔矶标记出连续的序号。所绘为平面图,不按比例尺绘制,两张图的比例也不一样,主要作用在于标明石刻与石刻之间的相对位置,方便今后研究查找。

文字著录中的序号与示意图对应,每条详细著录每幅石刻的年代、作者、主题、尺寸(公分)、书体、行数和保存状态。石刻年代为明代至清代,最早一方为明严大用、沈良臣弘治九年石刻,弘治丙辰(1496)岁季秋望后五日作。其次为沈良臣嘱记的《拙岩记》,明正德壬申岁(1512)季夏月吉旦作。

二 著 录

1.明沈良臣诗刻《寄南岳高秌谷先生》,65×41公分,十行,每行十四字,楷书,边有纹饰如碑志,保存完整。

2.明沈良臣诗刻《吊周西庵》,55×26公分,十三行,每行五字,楷书,保存完整。

3.明沈良臣诗刻《右调摸鱼儿·春江坐钓》,50×32公分,十五行,每行十字,楷书,保存完整。

4.明沈良臣诗刻《豋南岳次韵》,44×24公分,十二行,每行六字,楷书,保存完整。

5.明沈良臣诗刻《月艖小隐》,42×30公分,十行,每行七字,楷书,保存完整。

6.明沈良臣诗刻《春怨行》,46×26,十三行,每行八字,楷书,保存完整。

7.明沈良臣诗刻《茅亭坐雨漫兴》,27×22公分,十一行,每行七字,楷书,保存完整。

8.明沈良臣诗刻《游仙词次韵》(四首),67×34公分,十七行,每行九字,楷书,保存完整。

9.明沈良臣诗刻《右调玉蝴蝶·柬严少卿》,52×32公分,十五行,每行八字,楷书,保存完整。

10.明沈良臣诗刻《洞庭清兴》(二首),50×35公分,十四行,每行十字,楷书,保存完整。

11.明正德七年《拙岩记》,作者不详,75×53公分,十七行,每行三十一字,“拙岩记”三字篆书,余皆楷书小字,保存完整。

13.明史良弼诗刻《奉和庄屋书事》(二首),55×24公分,十七行,每行八字,楷书,保存完整。

15.明陈衮诗刻《题月艖次韵》,74×22公分,十六行,每行四字,楷书,保存完整。

16.明陈琏诗刻《题拙岩》,40×30公分,八行,每行七八九字不等,楷书,保存完整。

17.明吴坤诗刻《题拙岩和韵》,33×30公分,八行,每行七字,楷书,保存完整。

18.清光绪六年唐九龄诗刻《拙岩八景诗》(八首),72×58公分,十七行,每行二十字,行草,保存完整。

19.明蒋鏊诗刻“治剧非真拙”一首,无题,27×27公分,七行,每行七字,楷书,保存完整。

20.明陈衮诗刻《次拙岩韵》,30×26公分,八行,每行七字,楷书,保存完整。

21.清唐九龄《重修拙岩记》,59×30公分,十四行,每行十字,行草,若干字人为凿毁。

22.明章表诗刻《拙岩次韵》,42×25公分,九行,每行六字,楷书,保存完整。

23.明沈良臣诗刻《拙岩成偶书》,44×31公分,九行,每行六字,楷书,保存完整。

24.清唐九龄诗刻《重修拙岩》,48×33公分,九行,每行六字,行草,保存完整。

25.清同治九年唐昭铣《唐昭铣题记》,48×33公分,十行,每行八字,楷书,保存完整。

26.“拙岩”二字榜书,25×15公分,篆书,在大洞外崖顶,保存完整。

27.明沈良臣诗刻《石门闲□》,43×49公分,九行,每行七字,楷书,磨泐。

28.明沈良臣正德七年《崖阴避暑》,49×48公分,九行,每行九字,楷书,保存完整。

29.明严勳(字大用)、沈良臣弘治九年石刻,308×35公分。尺幅极长,磨泐严重。首端标题难辨。正文字略小,内容为诗或文不详。末端款跋七行,字较大,略可辨识。

30.明沈良臣诗刻《临流洗砚》,47×27公分,十一行,每行六字,楷书,保存完整。

31.明沈良臣诗刻《石台坐钓》,43×32公分,九行,每行七字,楷书,保存完整。

32.清同治九年唐九龄榜书“忘机处”,130×41公分。“忘机处”三字,篆书;署款二行,行草。周崇傅跋,楷书。保存完整。

三 示意图

(责任编校:张京华)

G122

A

1673-2219(2015)01-0031-04

2014-02-15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拙岩石刻群的新发现——潇湘水石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4A059)。

邓盼(1990-),女,湖南长沙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文学院公分石刻
西狭颂摩崖石刻
文学院学人新作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关于奔流文学院举办第十五期作家研修班的通知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
笼 子
咏 河 大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小黑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