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外营养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价值

2015-10-24 08:08袁星堂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三酰肠病炎症性

袁星堂

(山东省东明县妇幼保健院,山东 东明 274500)

肠内外营养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价值

袁星堂

(山东省东明县妇幼保健院,山东 东明 274500)

目的 探析场内外营养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以及其安全性。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肠胃科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1日收治的107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场内外营养干预,观察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转氨酶、尿素氮、总游离脂肪酸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转氨酶、尿素氮、总游离脂肪酸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好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肠内外营养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控制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炎症性肠病;营养指标

炎症性肠病为临床肠胃科常见的疾病,炎症性肠病包含各种肠道炎性疾病,如回肠、直肠、结肠等炎性肠病都属于炎症性肠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甚至严重的时候还会产生血便,发病的主要原因为患者体内产生炎症从而产生肠道病变[1]。为了进一步探析肠内外营养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以及其安全性,本次研究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肠胃科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1日收治的107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肠内外营养干预,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我们将我院肠胃科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1日收治的107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54例,女性患者53例,年龄跨度19~80岁,平均年龄(51.3±6.5)岁。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实验没有影响。

1.2 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肠胃科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1日收治的107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肠内外营养干预,具体措施为:将所有患者在入院后两天内进行留置鼻胃管处理,全部给予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瑞素,1 Kcal/mL;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则给予瑞代,1 Kcal/mL,使用剂量标准按照每日20~25 Kcal/kg进行计算。治疗时候采取鼻胃管进行持续泵入,最初滴速为每小时20~30 mL。如果在治疗期间患者没有出现过腹泻、腹胀或者反流等不良反应,则可以在治疗2 d之后调整滴速,每小时60~80 mL进行持续泵入。治疗第1天治疗总量约为在500 mL,第2天的治疗总量应在第1天治疗量的基础之上增加250~500 mL,之后治疗量应该为全量。观察对比干预前后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17.0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并以t对其进行检验,对于计数数据的比较用χ2进行检验,在本文研究中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转氨酶、尿素氮、总游离脂肪酸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好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表1 干预前后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将具有高蛋白、高糖分的营养物质和添加了人体必须营养素的物质输送进胃肠道。但是虽然这样直接把高营养物质疏松进了胃肠道,但其吸收的程度还得取决于,患者胃肠道的停留时间长短,胃肠功能的好坏,患者的吸收能力。通常肠内营养的输送方式有直接口服营养物质,或是由导管如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等疏松[2]。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指将营养物质制作成注射液从静脉注入人体。供给患者相关营养。通过肠内和肠外营养我们可以给炎症性肠炎患者提供营养,促进患者尽快恢复[3]。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肠内外营养干预,可以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进一步恢复,从而达到改善患者体内营养状况的目的。对于有濒临营养不良患者以及已经伴有营养不良症状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如果其胃肠功能比较好,能够承受场内外营养支持,需要尽量在早期就采取肠内外营养支持进行干预治疗,能更好的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本次研究 干预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转氨酶、尿素氮、总游离脂肪酸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好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场内外营养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控制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1] 严强,倪俊,张国雷,等.过渡肠内营养对家兔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8):2006-2010.

[2] 陶应龙,范旻,姚俊英,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营养状态及炎性反应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8):2245-2249.

[3] 吴卫卫,汪健,黄顺根.肠外营养导致大鼠肝细胞炎性因子及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1,10(2):87-89.

R459.3

B

1671-8194(2015)14-0171-01

猜你喜欢
三酰肠病炎症性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欧盟评估一种三酰甘油脂肪酶的安全性
两步法催化鱼油制备MLM型结构三酰甘油酯
追踪指纹的“证词”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帕罗西汀对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患者血脂影响的临床纵向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