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华
【关键词】农村学校 小学数学
活动经验 积累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105-01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本质在于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但在农村小学数学,大多数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知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上,而忽视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导致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缺失。如何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呢?笔者根据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公顷》一课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借助认知起点,设置认知冲突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往往会从自己的主观思维入手,盲目设置教学路径,无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导致数学课堂教学耗能高,收效低。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教师要紧扣学情,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借助生活经验,设置有效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探究活动:层次一,让学生用手或用身体其他部位比划出1平分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建立初步的面积概念;层次二,出示习题,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选择面积单位:如一张课桌的面积是17.5( ),一张邮票的面积是17.5( ),一个小池塘的面积是17.5( ),十里画廊的占地面积是17.5( )。以上训练中,学生通过填写面积单位,对邮票、课桌的面积大小形成了基本的表征,有了初步的感知。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十里画廊的占地面积填写平方米可以吗?为什么?学生认为,平方米太小了。那么该填什么面积单位才合适呢?学生产生迫切的认知需求,此时,笔者引出了公顷的数学概念,学生藉此将旧知联系起来,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逐步过渡到公顷,从而将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有效嫁接起来,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基于学生活动经验,建构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就必须让学生全程参与活动,体验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经历观察、对比、想象、交流的数学探究过程。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还较为薄弱,教师要积极创设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概念。
例如,教学“公顷”这一计量单位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公顷的数学表象,笔者特意设计了多个层次的数学活动:活动一,让学生到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数一数走了多少步,充分感知100米的长度;活动二,出示学校的卫星地图,让学生找到100米长的跑道,并以它为边长画出正方形,然后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让学生初步领悟到“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活动三,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感受沿着100米跑道走的长度,想象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即1公顷)大概能覆盖多远,覆盖哪些地方;活动四,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身边熟悉的场所的面积,进一步讨论和比较,逐步建立1公顷的感性认知:如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正方形,和1公顷相比哪个更大?再如,观察学校和村子的面积,然后和1公顷做比较,看1公顷里有几个这样的面积?
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学生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活动经验,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了直观的体验。
三、基于解决问题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立足数学活动实践,创设开放的探究活动,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获取信息,唤醒学生多方面的体验,让学生找到抽象概念的突破口,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认识公顷》时,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入数学探究。活动一:你看到“公顷”这个概念,想知道什么?你认为这是什么概念?学生根据已有的面积知识,认为1公顷应当是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大的面积单位。那么,到底1公顷有多大呢?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用处呢?这是学生急于想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活动二: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正方形。估一估,学校操场的面积有多大?活动三:观察卫星图,以龙道小学的面积约为1.1公顷为标准,估计一下龙道村占地面积。
以上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新知的探究逐步深入,既提升了数感,又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了数学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摸清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认知冲突;要基于已有的经验,建构数学概念,并以此为契机使问题获得解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以此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提供动力。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