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植栋,张 方,王燕兰,张 蕾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 应用物理化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710061)
多孔铜叠氮化物的原位合成及性能表征
张植栋,张方,王燕兰,张蕾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 应用物理化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1)
采用氢气泡模版法,以金属钛飞片为电极,在飞片上直接沉积多孔铜膜,通过与叠氮酸气体之间的原位叠氮化反应生成多孔铜叠氮化物,对其形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氢气泡模版法可制得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多孔铜膜,原位叠氮化后的产物为叠氮化亚铜,叠氮化亚铜薄膜仍为多孔金属铜的三维孔状结构,晶粒尺寸约为20~100nm;叠氮化产物的热分解峰为211.76℃,活化能为180kJ/mol;采用制备的多孔铜叠氮化物驱动钛飞片,可引爆CL-20。
多孔铜叠氮化物;氢气泡模版法;多孔铜;表征
小型化是目前火工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微机电技术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功能丰富以及批量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能够很好地适应火工品小型化的要求。采用微机电制造技术加工与集成的MEMS火工品,能够将体积缩小为通常的1/2到1/10[1]。由于传统起爆系统在体积、结构和工艺方面难以满足MEMS工艺的要求,因而必须探索适用于MEMS的微型起爆系统及元件。
多孔金属材料具有高的孔隙率、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优异的热物理性能等优点[2]。多孔金属结构含能材料原位合成技术是利用多孔材料规则、均匀且贯通的微孔道结构,而获得极高的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从而实现高能量密度、低极限起爆药剂的可控、原位合成。该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操作者与起爆药剂之间的接触,并且能够严格控制敏感药剂的量和密度,将其用于微纳含能器件,可在指定位置形成一定形状、厚度以及密度的含能材料,从根本上改变了微小型火工品在小尺寸下装药的危险和困难,并可实现低电压、低极限起爆药量,如叠氮化铜等起爆药,在实际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氢气泡模版法,以金属钛飞片为电极,在飞片上直接沉积多孔铜膜,通过与叠氮酸气体之间的原位叠氮化反应生成多孔铜叠氮化物,并对其形貌、热性能进行表征。
1.1仪器与试剂
实验仪器:扫描电子显微镜,捷克TESCAN公司VEGA TS5136XM型;X射线衍射仪,德国布鲁克公司D8 advance型;差示扫描量热仪,德国耐驰公司DSC204F1型;直流电源,Tektronix PWS4602型。实验材料:98%浓H2SO4、CuSO4·5H2O、紫铜片、无水乙醇、去离子水等。电解液:0.2 mol·L-1CuSO4、1mol·L-1H2SO4
1.2实验过程
1.2.1多孔铜电沉积
采用氢气泡模版法沉积制备多孔铜,其原理为:在电解槽中,外部直流电源提供的电流通过含有Cu2+和H+的电解液,Cu2+和H+同时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2H++ 2e-→ H2↑,析出的铜单质沉积到阴极基底上,阴极附近的电解液中析出的铜单质快速结晶,与此同时,析出的氢气泡从基片上快速逸出,逸出的氢气泡作为向下沉积的动态模版;铜离子的还原反应作为主反应,与作为副反应的氢离子还原反应同时竞争进行,最终沉积得到具有孔隙结构的多孔铜沉积层[3]。选取厚度为10μm的金属钛片作为飞片,粘在陶瓷环底部,放置在电解液中,金属片连接电源阴极,固定一紫铜片接电源阳极,采用直流电源恒流供电,电沉积后的样品,经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清洗。图1为沉积过程示意图。
图1 氢气泡模版法实验过程Fig.1 The experiment process of hydrogen bubble template method
1.2.2原位制备多孔金属叠氮化物
利用微纳结构金属膜和叠氮酸气体(HN3)间的气-固叠氮化反应,将陶瓷装药腔体中制备的多孔铜反应形成叠氮多孔铜,形成多孔铜叠氮化物复合飞片。气-固原位反应方程为:
2.1沉积电流的影响
在不同的沉积电流(0.01A、0.03A、0.05A、0.07A)、相同沉积时间(30min)条件下制备了多孔铜,4种多孔铜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见图2。
图 2 不同沉积电流下多孔铜电镜图Fig.2 SEM micrographs of porous copper under different function current condition
由图2可以看出,制备的多孔铜为枝状晶体,具有多层网状结构。电流为0.01A时,由于电流过小无法形成孔隙,只在金属片表面形成一层铜颗粒。电流为0.03A、0.05A、0.07A时均可形成明显的多孔结构,其中0.05A及0.07A形成的孔隙不均匀,表面凸起高度不平整,可能是由于电流较大,生成气泡较大且密集所致,尤其在0.07A时会产生较大的孔。而采用0.03A的电流可以制备表面较为平整且孔隙均匀的多孔铜结构。
2.2多孔铜叠氮化物成分及形貌
将制备的多孔铜叠氮化物与多孔铜用扫描电镜进行对比分析,如图3所示。
图3 多孔铜及多孔铜叠氮化物电镜图Fig.3 SEM micrographs of porous copper and porous copper azides
由图3可见,多孔铜具有三维多孔有序结构,形成树枝状晶体,经原位反应后,叠氮化物保持了多孔铜的有序结构,形成花状晶体,晶粒尺寸约为20~100nm。在0.03A条件下,通过控制沉积时间,制备0.8 mm、1.5mm、2.0mm3种厚度的多孔铜膜,对由3种厚度多孔铜膜制备的叠氮化物进行XRD测试,如图4所示。
图4 3种厚度的多孔铜叠氮化物XRD衍射分析图Fig.4 The XRD analysis of porous copper azides with three thickness
由图4可以看出制备的叠氮化物主要为Cu(N3),由于多孔铜具有贯通的孔隙结构,其中药层厚度为0.8mm的多孔叠氮化物表面无单质铜峰,背面有少量单质铜,叠氮化程度较为完全;厚度为1.5mm和2.0mm的多孔叠氮化物还有部分铜峰,说明还有部分铜未完全形成叠氮化亚铜。原因可能是多孔铜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不是上下贯通的通孔,叠氮化反应中内部的多孔铜无法完全与叠氮酸气体接触,从而有部分铜单质遗留。
2.3多孔铜叠氮化物的热性能
通过DSC差热分析多孔铜叠氮化物的热性能,测试条件:气氛为氮气,氮气流量为40mL/min,温度为常温~300℃,升温速率10℃/min。DSC曲线见图5(a),可以看出,测得叠氮多孔铜峰值温度为211.76℃,峰形具有起爆药的典型特征。活化能分析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升温速率分别为5℃/min、7.5℃/min、10℃/min、20℃/min,DSC曲线见图5(b)。采用Kissinger公式推算出叠氮化物的活化能为180kJ/ mol,高于Pb(N3)2(159 kJ/mol),略低于AgN3(184.8 kJ/mol)。2.4起爆能力测试
将制备的多孔铜叠氮化物通过半导体桥引爆,驱动飞片引爆CL-20,通过铅板测试多孔铜叠氮化物的起爆能力。装配的起爆装置如图6所示,起爆药装药量约2mg,飞片材料为Ti,厚度为10μm,加速膛外径为3.5mm,内径为2mm,高度为2mm,将起爆装置固定在2mm厚的铅板上,采用电容放电起爆,在47μF电容、40V电压充放电条件下起爆。测试样本12发。
图5 多孔铜叠氮化物DSC曲线Fig.5 DSC curve of porous metal copper azides
图6 起爆装置结构示意图Fig.6 Sketch of initiation device structure
测试结果表明,12发起爆装置均成功作用,说明本实验的多孔铜叠氮化物能被半导体桥引爆,驱动的飞片可靠起爆CL-20,具有较强的起爆能力。
通过氢气泡模版法可制备晶粒尺寸约为20~100 nm的多孔铜叠氮化物,其具有良好的起爆药性能。通过这种方式可避免操作者与敏感药剂的直接接触,从而实现叠氮化铜起爆药在实际中的应用。
[1] 石庚辰.微机电系统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
[2] 许庆彦,熊守美.多孔金属的制备工艺方法综述[J].铸造,2005,54(9). 840-843.
[3] 雷珏.多孔铜复合高氯酸钠含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
In-situ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rous Copper Azides
ZHANG Zhi-dong,ZHANG Fang,WANG Yan-lan,ZHANG Lei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Physics and Chemistry,Shaanxi Applied Physics and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Xi’an,710061)
A porous copper membrane was formed on the titanium flyer by the hydrogen bubble deposition, then porous copper azides was synthesized by in-situ synthesis method. Characterization and testing shows that, using hydrogen bubble template method can make a porous copper membrane with pore structure, and porous copper azides with about 20~100nm grain size was obtained using in-situ synthesis metho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peak temperature of the product is 211.76℃,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is 180kJ/mol. Through driving the titanium flyer by the porous copper azides, the CL-20 can be detonated.
Porous copper azides;Hydrogen bubble template method;Porous copper;Characterization
TQ560.7
A
1003-1480(2015)02-0026-03
2014-12-26
张植栋(1989-),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新型含能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