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媒体报道动力机制研究

2015-10-21 07:29陈太义张月义宋明顺
宏观质量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媒体报道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

陈太义++张月义++宋明顺

摘要:食品市场中供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影响着食品安全的配置效率。文章基于公众、媒体、食品企业与政府等利益主体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不同功能,将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与监管控制划分为“内部信息协调和外部调节”两个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区别的组成部分;针对内部信息协调,运用博弈分析方法,构建公众、媒体与食品企业之间关于食品安全信息协调与质量改进的动态博弈模型,求解模型的均衡结果并对影响均衡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食品安全信息最优配置的社会条件;政府则以调控者身份对内部信息协调进行宏观调控。结果表明,建立有效的信息投诉激励机制、媒体报道激励机制和食品安全质量改进奖惩机制,可以促进质量安全信息在全社会范围内高效利用,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水平;同时,为了防止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失灵问题,应将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系统,构建刚性行政责任制,加强反腐机制建设和惩处力度,鼓励涉及食品安全的民间组织建设。

关键词: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媒体报道;动态博弈;奖惩机制

一、引言

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必需品,其安全性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和生命,还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然而,最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如:1986年英国爆发的疯牛病、1996年日本的大肠杆菌食物中毒、2006年美国爆发的“毒菠菜事故”、2011年德国大肠杆菌疫情、2013年新西兰双氰胺残留奶粉事故等。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食品工业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但在高速发展过程的背后,“苏丹红事件”“阜阳奶粉事件”“三鹿事件”“双汇瘦肉精”“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甲醛白酒”“地沟油”“毒韭菜”“毒豆芽”“毒生姜”“镉大米”“病死猪”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丑闻层出不穷,让全国民众感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而同步发展起来的公众的健康意识、自我保护、知情权与话语权意识以及法制观念,又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无法再以“隐瞒”“虚报”“私了”等方式了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营造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食品安全市场与消费环境,正越来越受到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Shannon,C.E.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经典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2001)。在市场活动中,供求双方之间关于产品质量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劣质驱逐优质”的“逆向选择”问题,使交易受阻甚至趋于瓦解(Akerlof,1970)。任何一项交易活动都由具有相同自利本性的、相互对立的供方和需方构成,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成本在双方的较量中起着决定成败的关键作用(Coase,1937)。根据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时对商品质量信息的了解程度,可将商品的质量特性分为“搜索质量”“体验质量”和“信任质量”三类,食品安全具备明显的信任质量特征(Nelson,1970;Darby & Kami,1973)。根据食品安全与人的行为关系,食品安全问题可分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行为人因技术不足即使完全履行了法律与道德义务也无法避免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生产、制造过程中行为人因利益驱动而在投入物的选择及用量上违背诚信道德、采取欺诈行为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周应恒、霍丽玥,2003)。很多学者经过研究后认为食品安全存在风险并使公众感觉难以证明其客观性和安全性,供求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仅仅依靠市场机制不可能提供最合适的食品安全质量水平,需要引入中间层来解决市场失灵导致的食品安全配置效率不足问题,促进人们彼此间交往以及相关信息的流通,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和传播机制,强化博弈的重复性和“用脚投票”的声誉惩罚手段,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的法治和政府监管作用(Caswell & Padberg,1992;Biglaiser & Mezzetti,1993;张理智,1994;Antle,1995;Ritso & Li,1998;王玉明,2001;谢敏、于永达,2002;周德翼、杨海娟,2002;周学荣,2004;岳中刚,2006;张涛,2006;彭玉伟,2009;Mensah & Julien,2011;吴元元,2012)。也有学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提出通过实现产权充分界定、强化外部监管资源、切断成本外溢渠道、降低政府规制成本等方面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程启智、李光德,2004)。食品安全监管是各利益主体间的博弈,食品安全规制的合理性评估可归纳为“科学性辩护”与“经济学辩护”(Henson & Caswell,1999)。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尽管规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独立的,但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监管机构和被监管者往往面临着私人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冲突,监管机构很可能被监管者俘获,食品行业协会对国会的游说会限制政府监管的能力,妨碍公众的食品选择和身心健康(Keiser,1980;Nestle,2013)。其他学者则认为国家和地方的互动与协调对于实施国家食品安全体系极为重要,第三种力量参与对食品安全监管具有重大影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的一个关键理念是合作监管,食品安全的治理应具有多元监督主体,包括:消费者、企业内部监督者、独立的第三方和政府监管部门等,应将他们全部纳入监管体系的设计中(Sumner,Raven & Givney,2004;李长健、张锋,2007;李静、陈永杰,2013)。监管主体的设置与职能的分配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问题,应将多部门监管体系转变为综合部门监管体系,加大协调力度和完善协调机制(张晓涛、孙长学,2008)。

另外,也有学者强调,随着社会情势的变迁,社会关系分割化、权力架构分散化及相关利益群体的对立与冲突更加突出,单一的政府监管已不能实现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应加强政府和市场间的双重协调,充分考虑从食品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整个链条中成员的相关利益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构建以“最少干预市场”为原则和以“监管分设、多元监管、信息对称”为特征的第三方信息发送与信息交流平台,同时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形成一种以“多元利益观”为导向、“政府、市场、社会中间层和公众”共同监管,“多元、动态、平衡”的社会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李长健、张锋,2006;王虎、李长健,2008;颜海娜,2010;Mensah & Julien,2011;李迎丰,2011;李静、陈永杰,2013)。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在食品安全治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可提高企业质量改进的动力,应该构筑从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实施节点控制的食品安全追踪系统,施行“战略规划、内控基础、风险控制和信息科技”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策略体系,同时加快完善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和GMP、HACCP等操作规范在内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Corlett & Pierson,1992;Gorris,2005;汪普庆等,2009;龚强、陈丰,2012;代文彬等,2014)。

猜你喜欢
媒体报道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媒体报道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