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新视角

2015-10-21 19:49张达红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表格文本课文

张达红

叶圣陶先生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而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为重要。”6~11岁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基于儿童的视角,从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水平、思考习惯、知识经验等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程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一、 经历图表的形成过程,让思维有层次

自媒体时代,读图读表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图形表格中包含着许多隐藏的已知信息和大量的推理素材,是对现实问题的高度概括与抽象。让学生经历表格的形成过程,学会作图、识图,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不可忽视的一环。

用图表来组织、阐释和表达知识,是将内隐的思维过程可视化。读懂一篇文章,并将文章提炼为一份图表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从形象、具体的认知到抽象、复杂的思维的经历。这其间,要联系旧知,分类提取;然后压缩整合,把握本质;最后转换迁移,达到触类旁通。这样的阅读特别强调信息的关联、整体的认知和主动的思考。

如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文,学生把文字转换成表格,必须归类整合,提取每一段中表示玻璃名称、描写玻璃特点及作用的关键词。学生通过列表发现,课文每介绍一种玻璃,都是按其特点、作用来写。仿写时,就能立足原有经验,转换表格中的已知信息,迁移应用课文中的写法。表格式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的关系,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对不同类或同类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考虑问题将更加全面。

让课文以图表形式出现,会使学生明白:表格是对文字进行压缩形成的,是对某一类高度相关问题的抽象与概括。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让学生先提炼出游览顺序图: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再对照顺序图判断课文各部分的详略,在此基础上体会各部分的描写特点。这样的阅读就不会只停留在对词句的理解上,而是对文章脉胳进行宏观立体的把握,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提高语篇分析能力。通过对问题的提炼,学生经历了从丰富的情境中抽象出基本关系的过程,获得了去除问题情境把握问题本质的经验,培养了抽象思维能力。

表格也有助于了解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不同的篇章结构和学习程序。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太阳》是篇科普说明文,引导学生把文章内容梳理成如下表格:

每一次归纳提炼,都必须回到整体之中……完成了表格,学生就把握了文章的整体框架。表格清晰地展现了说明文这一体裁的特点,教师可让学生拓展阅读两三篇相类似的文章,再让学生根据这类文本的特点进行写作练习。这样,提取有效信息、罗列构成要素、分析综合平衡、推论表达意图、举一反三迁移,构成了动态的、递进的、完整的思维过程。

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截取一些代表性的课文,按照反复孕育—初步领悟—简单应用的路径,引导学生经历表格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语言与图表之间的同源共存,明白一篇文章的各个段落前后应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形成体系,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

二、 尝试跨学科的读写延伸,拓展思维广度

跨学科读写延伸是具有思维建构功效的话语实践。既是语言,又是认知;既是实践,又是建构。一方面,将语言学习融入社会、自然、文化等学科构架中,有助于学生建立多元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跳出语文教材所限定的知识内容,在更加宽泛和自由的知识视野中思考问题、发展想象力,进而学会多角度认识事物。另一方面,跨学科读写延伸更能突出读写的知识建构功能,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读写能力。因为语文是具体运用中的语文,越是具体明确的语言运用环境,越能体现语文运用的水平,也越有利于培养学生未来专业学习和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跨学科的读写训练,首先是基于课文教学进行有意义的拓展阅读,如专业科学小论文、说明类的文章。教师在选择拓展阅读内容时,要有意识倾向与文本相关的科学类、实用类小论文、说明文,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浅显的科技小论文、实用说明文,把握其基本观点与论据,学会写出准确而简明的内容提要。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可指导阅读《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科学的殉道士——布鲁诺》《关于万有引力,你应该知道的20件事》等相关文本,并推荐课外了解伽利略的《论无限、宇宙及世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等,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撰写诸如《我身边的万有引力》等读书小报告。

这种涉及特定领域的拓展读写,通过阅读专业学科知识,有效训练学生提炼关键信息、把握文本的组织结构关系、基于证据进行推理的写作能力。由于各领域间的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可迁移性,这样的读写活动,加强了基本阅读技能和各学科学习的联系,有助于培养阅读理解本年级各学科文本的能力。

一篇文章,可能是文学文本、历史学文本,科普文本或社会学文本。教师要选择最能体现作为教材价值的视角去引导拓展阅读,这样的阅读往往是综合的学习过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西门豹治邺》一文,推荐阅读的系列内容可以是:邺县的古今位置地图、古人敬神事鬼的民风民俗、《水利史名人故事》《世界著名水利工程》《史记·滑稽列传》……一方面,强化了西门豹这位有勇有谋、敢作敢为的改革者形象;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西门豹在邺县做出的成绩,固然离不开他自身的条件,但也与他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有关——魏文侯魏斯大刀阔斧地改革,使魏国成为诸侯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

这样的延伸比较阅读,意在给学生提供多个视角,引导他们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学会关注事物的多重内涵,发现事物往往存在着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学生在综合运用阅读中,不断发展由此及彼的联想力,感悟到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平衡相对、相互依存的哲理,思维空间得以拓展。

语言的实践性特点表明,越具体的跨学科读写要求越符合语文的本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同学科的文本,获得语言的直接经验,体会不同学科的语言差异。如鼓励学生在造句、说话、写话时,阅读并运用其他学科如品德与生活、科学、数学、甚至音乐、美术教科书上的词汇、句式,以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丰富语言表达的内容。

三、 参与微文阅读评论,增进思维深度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打开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门窗,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自主学习,在内容、形式、空间、时间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灵活多样的表达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愉悦。教师要充分利用移动平台,通过技术让阅读更具思维价值,让语文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移动自主学习呈现手段丰富、阅读过程短平快。教师要选择适合的阅读主题资料,引导学生亲历微文阅读的过程,感受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自由阅读,学会在海量的信息中,抓重点词阅读,读懂评价、跟贴、围观和点赞中的关键信息;学会一目十行地浏览,筛选并提取有用的信息;通过亲身实践获取一手材料,发展独立探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积累材料,在说话、写作时,能从一个材料联想到另外相关的材料,并将各种已有的材料加以组合,建立服务于主题的意义链接。

微文阅读时,人们往往只对话题内容感兴趣,而忽略展开话题的思维过程与思维操作。因此,微文阅读指导要以积累材料、训练思维为切入点,以避开长期碎片化的微文阅读。有质量的阅读,不仅仅是关注话题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背景,体悟跟帖者、评论者的特定思考方式、看世界的不同角度。这种由表及里的思维,实质上就是一种追寻事物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唯有如此,才可能作出客观评判。

微文的阅读反思,是个体性、内隐性的。不同个性的学生一起观察、倾听、思考、交流时,反省就会加深,思维因此更进一步。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各种专题的微阅读交流活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介绍,可以是独白,可以是表演,也可以是专题报告。为此,学生须搜集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独立地作出结论。即把搜集的内容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并且合理、有序地排列,为使中心更为突出,还应关注各层次间的衔接、过渡。学生在周密思考、组织语言、准确表达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的结构化。

微文的内容都能紧密联系当下生活,因为生活的支撑,学生会更深切体会提高言语表达能力是有用的,学习因此更具主动性。教师可就某个话题,设计情境,提出相左意见,比较争鸣,引导展开论辩。学习辩论就是学习怀疑、猜想、反驳、证伪的方法,学习有逻辑地思考问题,发展理性思维能力。在论辩时,要引导学生防范个人偏见,学会抱着真诚和客观的态度宽容不同的意见;学会基于事实发问论证,抵制毫无根据的想法;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联系生活来理解各种不同的观点。在倾听碰撞中,模糊的、零散的、粗糙的感悟得以唤醒,内隐经验得以条理化、清晰化和系统化。在这个过程中,辩论双方以及听众看到了自己没有看到的事物的其他方面,从而获得更具自主性、实在性、客观性的知识,建构对事物更加正确的认识,发现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

四、 篇组结合模块教学,让思维系统有序

为使阅读教学更好地促进思维发展,应强调单元备课、模块化教学。当前大部分教材以主题单元为主线,精心组织不同数量有内在意义关联的课文,在每个单元之下选录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主题相近的作品,并且适当加入导语和按语,为模块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提供了方便。

教师要有全局观念,脑子里应该有一幅完整的知识框架图,某个语文知识点在整个语文知识体系中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十分清楚。单元目标分解后,可以明晰地知道完成某项目标,需要教学什么,安排怎样的教学顺序,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教材作全面分析、深入挖掘、灵活整合,甚至将教材内容打散重新组合,构建弹性化和框架式的内容,将孤立的知识要素联结起来。

教学内容要体现瞻前顾后、紧密相连、循序渐进的编排:既有萃取当下单元的内容和要求,也有对前期已有知识与能力的溯源,还有对后续学习的巩固和提升;既有横向的透视,也要有纵向的穿透,前后衔接,彼此照应,在系统整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建构网状知识体系。教师要有授课效益意识,整体把握课堂结构,突出核心知识的内在逻辑关联,追求深度阅读,引导学生在批判反思中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基于动态统一的、有机关联的阅读内容,学生可以反复地多角度比较,也可以不断深入地多层次比较。既能把握多篇作品内在的共同规律,又能更清楚地看到它们各自的特点,开拓视野,让学生从言语作品中感受到语言是有规律的,从他人的言语作品中不断地总结和认识语言运用规律,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即便是单篇课文的教学,也应该体现整体感知、聚点探究、整组提升,在篇组结合中着力引导类比迁移。如训练概括能力,教师选择典型课文,引导学生或把握故事的发展线索,或找齐文章的情节点,或抓住中心句过渡句,或紧扣文章的关键词,再按作者的表达顺序,将其连成一段通顺完整的话,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把写法相同的课文归类学习,或拓展阅读与课文语言特点相似的片断,在举三反一中掌握语言规律。

教学时要尽可能把阅读这一内隐的思维流程外化为一定的操作规范。经历由表及里、由里反表的阅读过程,学生把阅读过程中零星的体会不断梳理,分类归纳,使之条理化、清晰化。在后续阅读中,众多同一类语言现象的不断复现、刺激、同化和顺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群组学习中,学会正确排序、客观比较、科学分类、触类旁通,将悟出的语言规律迁移到不同类别的阅读材料。

好的文章,都有着严密的思维经纬,有着很强的逻辑力量。它的背后是思维和见识,是对事物、世界、人生、人性独到的认知和理解。篇组结合模块教学,吻合了语文学科最大的特色——整体性,建立起由语言文字到文化精神的逐步递升的阅读层次和阅读结构,提升文本阅读能力,有效地训练了思维的系统有序。

参考文献

[1] 陈晶.经历表格形成过程,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教学与管理,2014(5).

[2] 陈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三个切入点[J].上海教育科研,2013(3).

[3] 史修永,刘静.语—图关系视域中的文学理论教学创新[J].教育评论,2014(9).

[4] 邹晓明.深度对话:语文课堂的本色追求[J].上海教育科研,2014(4).

[5] 魏小娜.反思与聚焦:探寻我国阅读教学的本体[J].课程·教材·教法,2014(3).

[6] 刘华.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跨学科读写教学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4(4).

[7] 钟斌.基于反方立场的自我校准:提升论证的思辨性与周密性的有效策略[J].语文学习,2015(2).

[8] 王斌杰.高中作文教学思维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学习,2011(10).

[9] 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昨天和今天[J].课程·教材·教法,2014(8).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表格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组成语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履历表格这样填
表格图的妙用
借助“表格”解答稍复杂分数问题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