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环艺专业本科生培养方针总体方向,对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综合培养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展开探索。在室内设计行业发展不断受到外来文化冲击与持续低迷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作者认为通过大量实地调研,解析高校培养与行业实际需求的偏差,提出室内设计系列课程的再次定位与改革,以培养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学生为己任,强调课程评价体系的多维实践性,实现教学的实际意义,才能够真正满足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相契合这一最终目标。
【关键词】环艺专业 室内设计 课程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空间的不断优化。早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时代,人类便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选择和适应环境,可见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虽然在20世纪后期形成,实际由来已久。据资料显示,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前身是“室内装饰”专业,直至1988年以后,全国各地艺术类院校与综合大学开始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及相关课程。
改革开放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外合作不断深化以及常态化的当下,室内设计与装修行业进入了繁盛时期。室内设计专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产、工作,其市场占有份额与专业人才需求量迅速加大。
以南京地区某应用型本科院校环艺专业为例,专业培养模式一般设定为:一年级侧重基础训练,学生主修素描、水粉、装饰绘画等,强调美术基本功的扎实度;二年级开始正式接触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侧重室内设计基础、环艺设计概论、人体工程学等基础理论课程;进入三年级,学生开始集中学习计算机辅助制图相关电脑操作技能,室内专项空间设计与景观设计方向课程同时展开;大四阶段则主要通过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进行深化训练。选修课则偏重美術史论与建筑、平面设计相关内容。这样的课程编排重视了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保留了他们的手绘能力,并强调了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但也不难发现,不同课程之间毫无关联,授课过程基本不交叉,导致学生的学习较为孤立,无法融会贯通。另外,技术方面的培训也较滞后,比如大多数本科院校普遍缺少施工、造价等行业专业技术能力的课程,专业深度远远不够。
室内设计是一系列脑力分析与创意思考的过程,包含理性的数据整合与感性的情感表达两部分,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灵感,迸发创意的火花是室内设计相关课程编排的关键所在。同样,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则应更加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即毕业生在进入岗位后可以实际参与各类型设计项目,或以绘制施工图纸、提供构思方案等形式,实现学校教育与工作岗位的无缝接轨。
一、理论教学课堂多维度转换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通常针对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对室内设计的概念、空间尺度的理解都较为初级,作为入门课程,这一阶段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尺度概念,树立正确的审美习惯。传统课堂教学以教科书为蓝本,以大纲为参照,理论讲授与课题练习相结合。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循规蹈矩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多维度室内空间设计理念的要求,如今的室内设计已不再是传统概念中的三维立体空间设计,而是将时间、情感等诸多客观或主观因素加诸建筑内环境之中,从而使环境设计更为饱满。所以,打破传统单一环境教学的模式,以课堂理论授课与施工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这一模式一方面坚持课堂理论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将课堂搬至施工工地或各类展览馆等多维度空间,并与知名设计院开展深度合作,为学生的作业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现场考察资源。创造一个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进入室内设计的基层学习,了解施工工艺,与工人、设计师交流,从而打破了课堂与工地的界限,避免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施工工地实践零经验的遗憾现状,使课程设置更具适时性,满足岗位任职实际需求。
二、课题练习项目化
环艺专业和传统文理科有所不同,没有基本公式可遵循,设计理论是学习的基础,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需要通过大量的设计作业进行训练。一般而言,室内设计专业根据不同功能空间进行课程划分,传统课程作业也是针对不同功能空间进行专项练习。随着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各功能空间的划分不再一成不变,多功能混合空间趋势明显。如此编排的授课过程,强调了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如上所述,笔者提倡将实际工程项目作为课程作业安排,并为学生创造参与项目设计施工的全过程的条件,改革以假想空间为主的主流作业布置方式,甚至让学生有机会与实际项目委托方面对面交流,使学生全程参与设计项目市场化的操作流程,快速培养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使课程评价体系更具多维实践意义。
三、作业评比比赛制
作业评比是衡量学生对专业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标准,而环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多为考查课程,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中出勤、课堂测验、学习主动性等占50%,平时作业占50%。学生对多年未变固有的成绩评定体系较为麻木,课程作业好坏与出勤率甚至任课教师对该生的印象等都有直接关系,所以无法刺激全体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在课题合适且时间契合的前提下,应积极鼓励本科生在校期间广泛尝试、参与各类型设计比赛。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能有效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班级里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
结语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与方式不能墨守成规,应针对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室内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加大室内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比重的形式,将课堂讲授与施工现场教学相结合,打破固定课堂授课的单一理论教学形式,实现多地点、多层次的课程编排,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鼓励授课教师发挥团队优势和人脉资源,为实现课堂理论授课与施工现场实践技能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供最大可能性。
(注:本文为南京工程学院2013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室内设计课程多维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编号:JG201325)
参考文献:
[1]郝卫国.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吴智雪.室内设计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4).
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