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艳 陈云珍 李桂秋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整理收集我科2012年6月~2013年5月共收治90例乳腺癌患者,全面评估病人,根据病人情况及素质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全部9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包括精神抑郁、焦虑、恐惧、 失望、灰心。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放疗后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乳腺癌患者;放疗;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25-02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中国女性最常见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男性较少见。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且向年轻化的趋势[1]。乳腺癌最佳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术后要进一步加以放射治疗。而手术治疗所致的乳房残缺和形体改变及放疗的不良反应可明显影响其身体形象和社会意识,使患者背负很大的精神压力。女性特征的丧失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加上家庭环境、夫妻关系、社会压力等方面的因素,可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情感功能的紊乱,容易产生精神抑郁、焦虑、恐惧、失望、灰心等,可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治疗甚至存活率。因此,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患者给予综合性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其疲劳、精神抑郁、焦虑、恐惧、 失望、灰心等心理,能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疾病,增强其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2012年6月~2013年5月共收治90例乳腺癌患者,乳癌均经病理学确诊,均为女性,年龄19岁~68岁,平均年龄43.5岁;已婚72例,未婚18例;职业:干部18例,工人26例,农民26例,其他20例;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的36例,中学以上47例,小学以下7例;常规放疗29例,调强放疗61例。
1.2 调查方法
全面评估病人,根据病人情况及素质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分为大学以上及中学以下两组,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两组。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其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感受,调查病人是否存在精神抑郁、焦虑、恐惧、失望、灰心等心理。
2结果
9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包括精神抑郁、焦虑、恐惧、失望、灰心。其中精神抑郁62例,占68.9%;焦虑、恐惧53例,占53.9%;顾虑自己形体改变,失望、灰心81例,占90%。高学历者对乳房的缺失引起的情绪障碍比低学历的高,脑力劳动者焦虑、恐惧的心理比体力劳动者强。
3心理干预方法
3.1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入院后对患者态度和蔼,言语亲切,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同时全面评估患者,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放疗方法,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放疗前详细介绍放疗的副作用及预防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如放疗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乳房缺损者,可通过选用胸围宽松的上衣,假乳来调整,甚至可以做乳房再造术来达到塑形的效果。请放疗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亲身感受,使患者正确面对自己的疾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3.2减轻心理压力:建立可信赖的医患关系,多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让其不要灰心,要乐观的面对,随着医学的发展,乳腺癌的治愈率明显提高,积极的配合就是成功的希望。帮助患者调试不良情绪,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树立正确的应对方式,结合音乐干预、放松训练[2]等辅助手段,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放疗期的乳腺癌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选用自我效能理论减轻癌症患者的抑郁水平,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3],改善其生存质量。
3.3家庭干预:指导患者家人正确面对并接纳患者,家人與患者接触的最多,对患者的影响也最大。家庭支持和心理自理行为呈正相关,家属的支持可减轻患者的孤独、焦虑、自卑心理[4]。主动为患者营造一个融洽、祥和的家庭氛围,及时疏导并接纳患者的不良情绪,对已婚患者,对其丈夫进行心理辅导,鼓励夫妻双方坦诚相待,取得丈夫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乳房是女性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还应承担作为女儿、母亲、妻子的责任,并接受妻子手术后身体形象的改变。指导患者学会宣泄自己的情绪,学会肯定自己,对指导者说出内心的痛苦。家人给予患者的精神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帮助其重新认识自己和评价现状,从而减轻疾病带来的反应,能更有效地帮助患者应对自身疾病及治疗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5]。
4结论
综上所述,临床上已经有许多经过验证的心理干预方法证实: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患者通过放疗前及放疗期间的正确引导,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使患者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亲切感,同时了解许多放疗知识,能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强患者的主动配合意识,有助于患者接受治疗带来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整体的康复,使患者面对现实,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增强回归社会的信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11.?
[2]王莉.心理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效果评价[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3]王东民.徐玲.刘萌华.重视乳腺癌病人治疗中的心理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7):585—587?
[4]张海燕,Tatsana M,Marayart N.乳腺癌病人家庭支持和自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1999,14(4) : 195.?
[5]吴航洲.李铮.乳腺癌患者的不确定感及其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