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恢复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行种植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的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跟沟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在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的边缘牙槽骨吸收(MBL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6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采用种植修复牙列缺失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明显降低改良菌斑指数、改良跟沟出血指数,并减少了边缘牙槽骨吸收,有利于种植体的修复,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 慢性牙周炎 种植体恢复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96-01
慢性牙周炎是最常见的一类牙周慢性炎症,是侵犯牙根、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容易引发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形成牙周袋,导致牙槽骨吸收,是引发牙齿丧失的最主要的原因,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美容,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随着人们对健康与美容要求的不断提高,选择种植修复牙列缺失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慢性牙周炎对种植体的恢复影响较大,因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被广泛的应用于慢性口腔疾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文观察了护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病人种植体恢复的影响情况,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行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慢性例牙周炎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35.2±5.8岁,植入种植体96颗;对照组68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34.9±6.4岁,植入种植體93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植入体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慢性牙周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口腔缺失牙齿1-3颗,行种植体植入术后,已完成上部修复,X线检查显示种植术区骨量充足,未使用骨增量技术,患者无吸烟嗜好,并且进入本研究之前1个月末服用抗生素。患者为自愿参加本研究,依从性良好。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种植二期拆线处理后,为其进行超声洁治和龈下刮治等牙周基础治疗,以清除其牙龈中的菌斑和牙结石,并打磨光滑,教会患者正确BASS刷牙方法,每日2次。嘱患者于第3、6个月时来院复诊,复诊时检查咬合情况,并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天然牙周和种植体周围。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首先进行心理干预,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理解,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次要对患者进行认识干预,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全面了解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知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后要指导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护理,在教会患者正确的BASS刷牙方法的同时,要教会患者使用牙线和间隙刷每天辅助清洁口腔,以彻底清除牙齿邻面的牙石和菌斑,要把科学刷牙观念贯穿到患者的每一次操作之中。
1.4观察指标
在患者复诊时检测并记录以下临床指标包括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跟沟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边缘牙槽骨吸收(MBL )。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详见表1
通过观察发现,患者的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跟沟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在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的边缘牙槽骨吸收(MBL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6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天然牙的牙周状况与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关联,牙周炎和种植体周围炎均为细菌性感染疾病,二者在感染菌的种类、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手段上都基本相同,牙周炎能够导致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可以引发牙齿脱落,而种植体周围炎导致支持骨丧失,形成种植体周袋,容易导致种植失败。
种植体周围组织缺少牙周膜以及来源于牙周膜血管丛,其防御和修复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细菌毒素有侵袭和破坏,天然牙周致病菌数越高,导致种植体周交叉感染率也就越高,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几率也越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内存在大量的细菌,这些致病源可在口内移动,影响到邻近的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引发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种植体周围肿胀,影响种植体骨性结合,降低了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因此维护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对种植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牙周炎患者在种植修复牙列缺失后的口腔护理对种植体的恢复居有重要的作用,常规的护理措施,仅注意了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忽视了对患者心理及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而综合护理干预则在强调正确的刷牙方法的同时,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输导,加强了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并教会患者使用牙线及间隙刷进行牙齿的菌斑和牙石进行全面的清除,让患者清晰的认识到牙菌斑对种植体所带来的危害,也明白了仅仅依靠医生的牙周洁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同时做好专业护理及家庭护理,才能保证种植体长期成功。
通过本研究也发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改良菌斑指数、改良跟沟出血指数,并减少边缘牙槽骨吸收,有利于种植体的恢复,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采芳主编.牙周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166.
[2]吕国新.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1:62-63.
[3]薛月红.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牙周炎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 (7):1 672-1 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