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5-10-21 19:58刘红霞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护理

刘红霞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记录治疗前与治疗护理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康复护理;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73R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87-01

脑卒中由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速的情况下,危害性日益突出。为了使脑卒中患者尽早恢复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我们对8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1]。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51~82岁,平均(62.5±9.5)岁;对照组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龄50~79岁,平均 (64.4±10.1)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方法,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康复护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体位训练:患侧卧位,头部选择硬度适中的枕头便其颈段屈曲而不后伸。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应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o,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下肢呈迈步位,健腿髋、膝屈曲并由枕头在下面支持;床上坐位,关节屈曲至近于直角的适宜角度,脊柱伸展。足够的枕头牢固地叠起来以帮助患者达到直立位,头部无需支持,以便患者学会主动控制头的活动;轮椅坐位,在患者背后放一块板,保持躯干直立。双脚平放并屈膝。

活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辅助活动。患者伸肘,双手叉手握在一起,十指交叉,然后上举至头上;两上肢置于躯体两侧,轻握拳、握拳、紧握拳和再放松,单侧交替,两侧同时。外展两上肢,用力下压、放松,单侧交替,两侧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练习。

关节训练:一般可在发病后的2~3天进行。两侧均要进行训练,先做健侧,后做患侧。活动某一个关节时,近端关节必须予以固定。手法要轻柔适度,避免产生疼痛。手法速度要缓慢,有节奏,一个动作需要3~5秒。各关节的运动方向均要进行训练,每种运动3~5次为宜。一般在无痛状况下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心理護理:脑卒中患者面对突然出现的功能丧失,往往会产生烦躁、悲观的情绪,出现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影响病情恢复。通过和患者的密切接触,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里状况,通过良好的语言、态度、仪表、行为去影响患者,帮助他们改变异常的心里和行为,认识自我价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生活护理:锻炼患者自行洗漱,先用健手,逐渐锻炼患手,或以健手协助。患者衣物宜肥大轻柔,穿脱方便,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服反之。指导患者适应卧床排尿。指导患者室外活动。

营养护理:包括有效营养成分的补充、协助患者进食、指导饮食动作、训练自我进食、训练吞咽机能,使康复患者的营养得到保障。

1.3疗效判定标准[2] 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改善,试验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试验组 44 10 21 11 2对照组 44 5 16 16 73讨论

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康复引起康复医学界的重视。康复护理学与康复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疾病治疗、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康复训练,减少或降低了残疾程度。因此,我们制定了康复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指导,最终的目的是使患者的残余机能和能力得到恢复,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最大限度的恢复其生活能力。

康复训练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理想[3]。急性脑卒中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血压值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预防继发性残疾。康复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观察患者失去和残存的机能,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和功能恢复情况,认真做好记录,并向有关人员提供信息。保存和恢复机体功能是整体康复的中心,功能训练要贯穿于康复护理的始终。

尽量发挥患者的主动性,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护理。应通过耐心的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残疾患者,充分发挥其潜能,使他们部分或全部地照顾自己。同时教会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防治、训练方法、自我护理的知识,使其生活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经过康复护理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更加显著,说明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能起到很好的促进恢复作用,应当制定更加完善的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李晓华.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11-12.

猜你喜欢
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护理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急性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浅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