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山会
【摘要】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妇科手术中术前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接收的88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均分为两组,即预见组与常规组,每组各有44例,其中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之上,预见组患者再进行预见性护理,且对其临床效果加以观察。结果 预见组与常规组患者的SAS评分与HAMD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HAMD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后,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施妇科手术前,对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其焦虑程度,且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值得大力推行。
【关键词】妇科手术;术前焦虑;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39-01
在临床手术治疗前,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负面心理,其中焦虑就是较为多见的一种,这种负面心理对疾病的治疗,身体的快速康复,均极为不利。因此,术前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焦虑等负面情绪,具有重大意义。鉴于此,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44例行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予以术前预见性护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中共有88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预见组与常规组,每组各有44例。预见组年龄在20~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5.6)岁;疾病类型:19例为子宫肌瘤,14例为卵巢囊肿,8例为子宫腺肌病,3例其他。常规组年龄在22~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2±6.1)岁;疾病类型:18例为子宫肌瘤,15例为卵巢囊肿,7例为子宫腺肌病,4例其他。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基础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即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应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且向患者说明相关的手术室注意事项。而在此基础之上,对预见组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为:
(1)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患者之所以出现术前焦虑,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受到陌生环境的影响;对妇科患者而言,医院是一个相对较为陌生的环境,而在这一环境下极易出现焦虑、不安的负面情绪[1]。因此,在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以及规章制度,介绍责任医师与护士,从而帮助消除陌生感。此外,在病房布置上,应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通常温度控制在23℃左右,湿度控制在55%左右,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床单被褥保持干净、整洁。
(2)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经常与患者交流、互动,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若患者出现负面心理,应了解产生的原因,且予以相应的措施加以疏导,继而对其负面情绪予以疏导,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加强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健康宣教方案,其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手段以及注意事项等;由于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并不了解,因此,护理人员还需向其说明手术治疗的目的、效果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患者对有关疾病知识的知晓度,进而避免因不了解而产生的负面情绪[2]。
1.3观察指标
采取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情况加以评定,即该量表共设二十题,每题四个选项,分别按1~4分来计算,各题得分相加为总分数,且依据分数转换成标准分值,分值愈高,则意味着愈焦虑。此外,以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其抑郁情况加以评定,在入院和出院时,对其予以二十四项HAMD测定,每题按0~4分计算;得分愈高,抑郁愈重[3]。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 ( X±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后,预见组与常规组患者的SAS评分与HAMD评分均优于護理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HAMD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后,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类在历经紧张或陌生事件时,常常会出现一种防卫机制,而这一反应就叫做应激,在一些情况下,应激反应可提升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力;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应激过度将造成自身消耗增加,产热量上升,心率加速,且加重一些负面情绪(如不安、紧张以及焦虑等),从而引发一些不良生理[4]。而若该情况发生在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身上,那么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正是因为如此,为了使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不安以及紧张等情绪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5]。
在本次研究中,对预见组中的44例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HAMD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由此可见,在实施妇科手术前,对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其焦虑程度,且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值得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金云峰.术前预见性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的身心调节作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8):2632-2634.
[2]宋彩虹.妇科术前开展预见性护理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及焦虑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27):53-54.
[3]庞雯.妇科手术术前焦虑的预见性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386-386.
[4]孙秀丽.妇科患者手术前焦虑的心理干预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1,30(5):164.
[5]田慧玲.妇科手术前焦虑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4,(15):11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