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要】 目的:探讨可吸收医用膜的应用对于妇科术后盆腔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0年5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妇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可吸收医用膜)和对照组(不使用可吸收医用膜),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常规临床诊断以及妇科检查异常率相对更低,观察组出现盆腔积液、盆腔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4.9%和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和7.3%,观察组患者的宫内妊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医用膜对于预防妇科术后盆腔粘连具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 可吸收医用膜; 妇科手术; 盆腔粘连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6.0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138-03
盆腔粘连是妇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与手术创伤、炎症等因素有关,其延缓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则会诱发肠梗阻等疾病,甚至会造成不孕。应加强妇科术后盆腔粘连的预防,采取可行性措施,应用防粘连产品[1]。目前在临床上,可吸收医用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是由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防粘连材料制成,可吸收医用膜预防妇科术后盆腔粘连的疗效十分显著,其安全性良好,防粘连处理效果颇为显著,能够有效降低盆腔粘连的发生率。本研究以2010年5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1例应用可吸收医用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妇科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1例患者妇科术后使用可吸收医用膜,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将其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最高龄56岁,最低龄24岁,平均(38.6±7.2)岁;疾病类型:子宫肌瘤22例,卵巢囊肿14例,其他妇科疾病5例。另外41例患者在妇科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将其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最高龄57岁,最低龄25岁,平均(40.4±6.8)岁;疾病类型:子宫肌瘤23例,卵巢囊肿12例,其他妇科疾病6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卵巢囊肿剥除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完成后接受常规护理,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频率以及血压等指标是否存在异常,给予抗生素药物,以预防感染。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粘克可吸收医用膜,将其裁剪为合适大小后置于手术分离创面、子宫后壁以及卵巢表面等,使用可吸收线予以缝合和固定,对照组则不使用可吸收医用膜,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2]。
1.3 观察指标
(1)术后7 d进行临床常规检查,手术治疗1~2个月后进行盆腔B超检查,治疗3个月后,行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分别观察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升高(白细胞计数>10×109L即为白细胞计数升高)和发热情况,发生盆腔积液、盆腔粘连等异常情况以及出现压痛、粘连感等反应。(2)术后2年内,比较两组患者的宫内妊娠、宫外妊娠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常规诊断异常情况
术后1周,经由临床常规检查,两组患者的临床常规诊断结果均有异常表现,共计10例。其中观察组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2例,占4.9%;对照组8例,占19.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B超检查异常情况
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B超检查,其中观察组有异常表现2例(2.4%),对照组9例(2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妇科检查异常情况
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其中观察组出现妇科检查结果异常1例(2.4%),对照组出现7例(17.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宫内妊娠和宫外妊娠发生情况
术后2年内,观察组患者发生宫内妊娠7例(17.1%),未发生宫外妊娠。对照组患者宫内妊娠2例(4.9%),宫外妊娠
1例(2.4%),观察组与对照组宫内妊娠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外妊娠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是常见、多发的妇科疾病,给女性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一般通过手术治疗,通过切除病灶组织,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良好恢复。但是由于手术是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方式,其手术损伤有可能诱发不良生理反应,主要发生于盆腔腹膜,进而导致盆腔粘连。盆腔粘连是妇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导致盆腔结构的改变延缓患者的术后恢复,由于输卵管的拾卵和受精卵的运输直接受到其干扰和影响[3]。妇科术后盆腔粘连是女性患者不孕不育的主要诱因,既损害了患者的生理健康,同时对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和打击。因此,加强对妇科患者术后盆腔粘连的预防是十分必要的,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4]。
在预防妇科术后盆腔粘连的方法当中,可吸收医用膜的作用效果较为突出。可吸收医用膜的原材料多应用聚乳酸类材料,这种防粘连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更加安全,可有效避免抗原反应和炎症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毒副作用[5]。聚乳酸类材料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防粘连材料,在可吸收医用膜的制作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聚乳酸类材料可以降解成为乳酸单体,不会在人体内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其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毒害物质。在预防妇科术后盆腔粘连当中,能够对手术部位予以有效覆盖,并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起到物理隔离作用,进而避免纤维细胞入侵,减少炎性细胞聚集,以有效防止發生粘连[6]。另外,可吸收医用膜材料能够随着手术创口的愈合而逐渐降解和吸收,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预防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而为患者的健康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保护其生育能力,促进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7-8]。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术后常规检查,观察组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发生率为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经B超诊断,根据其影像资料,观察组出现盆腔积液、盆腔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4.9%和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和7.3%;经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观察组出现压痛和粘连感的发生率分别为0和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和9.8%。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宫内妊娠发生率对比为17.1% vs 4.9%,观察组相对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外妊娠率对比为0 vs 2.4%,观察组相对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王琳等[9]在可吸收医用膜预防妇科术后盆腔粘连的疗效观察的分组研究当中,将171例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患者纳入研究病例,其中90例妇科术中放置可吸收医用膜,作为试验组,妇科术中不放置可吸收医用膜的81例患者则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盆腔B超、临床常规检查情况,比较其宫内妊娠率。其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盆腔B超异常1例,妇检异常2例,术后2年内宫内妊娠13例、无宫外妊娠,而对照组患者盆腔B超异常9例,妇检异常11例,术后2年内宫内妊娠4例、宫外妊娠3例,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报道与本组研究方法基本一致,其研究结果充分验证了本组研究结论,说明可吸收医用膜预防妇科术后盆腔粘连的疗效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在妇科术后,使用可吸收医用膜进行预防盆腔粘连处理,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预防异常反应的发生,降低盆腔粘连发生率,同时提高宫内妊娠率,防止宫外妊娠,为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可吸收医用膜材料的研究开发正在深入进行当中,以寻求更为安全、完善的生物防粘连材料,进一步改善妇科手术预后,为患者的健康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潘洪玲,梁金梅,刘霞.防粘连隔离膜在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26-27.
[2]刘曦,岳卫华.医用可吸收防粘连膜产品的研究进展及基本要求[J].医疗装备,2014,27(4):5-8.
[3]庞秀炳,潘永明,华菲,等.聚乳酸/乙醇酸可吸收医用膜对兔腹腔术后粘连的预防作用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4,38(5):389-392.
[4]王晚露,马彩玲,吴强强.防粘连措施预防术后盆腹腔粘连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6,25(2):106-111.
[5]李晓燕,冷金花.盆腹腔术后粘连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2):124-128.
[6]康冬.可吸收生物材料在肌腱损伤重建中的防粘连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1):3185-3192.
[7]黄美环,张英钗,楼海珍.盆腔粘连的诊治及引发因素调查统计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1):9-10,14.
[8]陈昕,朱维培.粘克~可吸收医用膜预防妇科术后盆腔粘连的临床观察[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5,19(3):285-287.
[9]王琳,肖洪洋,屠蕊沁.可吸收医用膜预防妇科術后盆腔粘连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1):51-52.
(收稿日期:201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