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卵巢囊性畸胎瘤20例分析

2015-10-21 20:03任瑞芳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卵巢肿瘤B超

任瑞芳

【关键词】B超;畸胎瘤;卵巢肿瘤

【中图分类号】R573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16-01

卵巢成熟畸胎瘤为囊性畸胎瘤,又称为皮样囊肿(dermoidcyst),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占生殖细胞肿瘤的85%~97%[1];以单侧多见,多发生于育龄妇女。自2011年9月―2014年8月间我中心在对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中,应用B超诊断卵巢囊性畸胎瘤2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中发现患者20例,年龄25~45岁,大多无自觉症状,少数有下腹部胀痛。

1.2仪器与方法

所用仪器为日本东芝岛津SDU-4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受检者适量充盈膀胱,扫查时将探头置于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做纵、横、斜多个切面扫查,充分显示子宫两侧卵巢位置、轮廓、大小及有无异常回声,发现异常即照像并打印记录。

2结果

20例患者经手术后病理确诊,19例为卵巢囊性畸胎瘤,1例为卵巢巧克力囊肿。B超诊断准确率为95%。19例卵巢囊性畸胎瘤,B超显示瘤体大小不等、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轮廓清晰,内部回声因肿瘤不同而各异,按声像图特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2.1囊内呈团块回声4例,占21%,肿瘤内有光团回声,其液性暗区内可见有2个强光团回声者3例,3个强光团回声者1例。强回声光团后方出现衰减,为脂裹成的团块所致。

2.2囊内呈脂液层回声3例,占15.8%,肿瘤内有一強回声水平分界线,上方呈均质密集小光点回声,由粘稠性液体及毛发构成,下方为液性暗区,后方回声增强。

2.3囊内呈短线状回声即多囊性回声2例,占10.6%,液性暗区内可见短线状回声散在分布,似多囊性囊肿,肿瘤内无回声区还可见到小(子)囊,即囊中囊[2]。

2.4囊内呈实质性回声4例,占21%,整个瘤体似实质回声,肿瘤有明显的囊壁,囊内充满点状强回声,瘤体周边也可见有极少量的液性暗区。

2.5囊内呈混合性即杂乱性回声6例,占31.6%,整个瘤体内呈杂乱征象,液性暗区内可见有光带、光团、光斑,后方伴声影,但肿瘤边界清晰可见。这是因囊内含有牙齿、毛发、骨组织及油脂样混杂物所致。

3讨论

畸胎瘤是由三种原始胚层组织演变而来的良性肿瘤,可以在原来没有这些组织成分的身体各部位发生。肿瘤的形状大小不一,大者达30cm,小者1cm,但大多在10cm左右[2]。本组病例瘤体最大者约13.5cm,最小者2.1cm。卵巢良性畸胎瘤为良性肿瘤,恶变率为2%~3%。本组病例经手术后病理示:瘤体内含有大量的油脂成分、毛发、牙齿和骨组织致使B超显示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光团、光斑,油脂在体内未液化而造成衰减,肿瘤内无回声区是液化的油脂所致。

卵巢良性畸胎瘤虽然病理及声像图表现复杂,但瘤体内所含的油脂、毛发、骨组织等成分是其他肿瘤所没有的。其导致的伴声影的强回声团块、短线状即多囊性回声及脂液层回声是诊断囊性畸胎瘤的重要依据。本组病例B超诊断准确率95%,由此可见B超检查可作为卵巢囊性畸胎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宋树良,王正滨.超声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80

[2]朱世亮.腹部超声诊断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92

猜你喜欢
卵巢肿瘤B超
B超诊断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价值
写字的尴尬
英国流行“B超美甲”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探讨
探讨腹腔镜手术应用在64例妊娠期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14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及诊断分析
经阴道超声血管定量检测对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观察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