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32例结节性筋膜炎的病理分析

2015-10-21 20:03任春毅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诊断

任春毅

【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病理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从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结节性筋膜炎患者中选取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免疫组化技术及光镜研究,观察本组患者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该症多发于上肢,肿块直径(4.3±1.2)cm,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论:结节性筋膜炎为良性软组织假肉瘤性病变,在病理分析诊断过程中,需将该症组织学形态特征同临床表现相结合,做到精确诊断。

【关键词】病理分析;结节性筋膜炎;诊断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14-01

结节性筋膜炎(NF)为一种以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软组织性肉瘤增生性病变,因病变组织可快速生长,导致纤维母细胞瘤活跃,极易出现核分裂情况,组织内图像变化快。因其特征,导致临床诊断时极易出现误诊及漏诊情况,因此,对结节性筋膜炎病理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开始获得许多学者的重视[1]。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投入到结节性筋膜炎的病理研究中,减少临床上对结节性筋膜炎的误诊及漏诊发生率。本组研究选择32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作病理判断,探讨组织形态特征,判断误诊发生原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结节性筋膜炎患者32例为观察对象,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5.4±3.2)岁,病程7d-5个月,平均病程(2.3±1.1)个月,分型:9例为筋膜型,21例为皮下型,1例为肌肉型。病灶位置:13例发生于前臂,7例发生于躯干,6例发生于头颈部,6例发生于下肢,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肿块直径1-6cm,平均直径(4.3±1.2)cm。

1.2方法

总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双盲法阅片或多为医师集体讨论,部分病例重新做HE染色,其中13例加做免疫组化,所选一抗分别为SMA、vimentin、CD34、S-100蛋白、desmin、CD68、Ki-67,试剂采用DAKO公司产品,采用SP法,每批试验均采用已知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PBS代替-抗作阴性对照。

2.结果

2.1眼观:所有患者肿块多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少数呈圆形,位置多集中在浅筋膜,无包膜。肿块直径(4.3±1.2)cm,且面质地不一。

2.2镜检:病变细胞主要为胖梭形的纤维/肌纤维膜细胞,具有较一致形态,排列不规则,无病理性核分裂。少数病例具有血管增生及炎细胞浸润,根据镜下形态及患者病程,将结节性筋膜炎分为肉芽肿型,黏液瘤型及纤维瘤型3种亚型。

2.3免疫組化检查:患者梭形细胞均通过MSA、SMA及vimentin表达,所有患者S-100蛋白及CD34呈阴性。

3.讨论

3.1病理特征分析

NF高发于青年人群,多见于20~40岁人群,儿童及老年人群较少,男女无明显差异。NF高发于上肢,特别是前臂,其次在背部与胸部等躯干部位,随后再是颈部及眼睑部位。下肢较少发病。NF病程最多为2周,临床主要有皮下或更深位置出现病变,其生长迅猛,为单结节肿物,患者主要有酸胀痛症状。其病理学特点主要表现为浅筋膜内,边界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包膜,直接<3cm。病变主要累及皮下,其次为筋膜沿筋膜逐渐累及脂肪小叶尖,较少出现在肌肉间[2]。组织学分型主要为纤维瘤型、粘液型与肉芽肿型。也存在一些特殊位置病变,如血管型筋膜炎与头颅型筋膜炎等。镜下形态的变化,与患者的病程密切相关,在发病早期,主要为粘液状,随着细胞的逐渐丰富,则呈增生状发展,若病程延长,至晚期,病变纤维母细胞数量下降,多为胶原纤维,呈瘢痕样病变,少数患者可表现为灶性钙化固化。多了解形态学亚型,在识别组织学图像及建立NF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多种亚型可统一时间在一种病变中出现。

3.2误诊原因分析

NF的临床误诊率较高,经以往误诊资料中显示,大多数为过度诊断后出现误诊。误诊和以下因素相关:NF病程过短,生长快,因细胞呈增生活跃,极易出现核分裂情况,导致误诊为肉瘤;组织学较大变异,亚型较多,相较于其他组织学病变,存在较多重叠。临床检验也是导致误诊产生的主要原因。

NF的结节大多<3cm,不会超过5cm。有学者对45例NF患者进行分析,经结果显示[3],82.22%NF患者的结节最大直径<3cm,较少有文献显示NF结节>5cm。有学者认为[4],在对复发性NF病例进行诊断时,需要判断其原诊断的正确性;大多数认为NF复发,是切除不彻底所造成的结果。NF患者经切除治疗后,其复发率较低,瘤体为多发性,对于切除后复发,均不应作NF诊断。

3.3诊断鉴别

NF形态较为复杂,其组织亚型也复杂,导致病理医师难以掌握,使误诊率高。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需要在诊断时多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解,掌握患者的病理形态特征,诊断时需要作以下病变鉴别:纤维肉瘤:极易与纤维母细胞丰富的NF混淆。但是纤维肉瘤纤维母细胞排列较紧,极易形成短束,呈编织样,或排列清晰,出现核异常分裂,有清晰的染色质,核深染,为不均匀分布,核外可见病理性核分类,较少有炎性浸润;粘液型脂肪肉瘤:粘液性型NF在粘液中有小空泡出现,且血管丰富,与粘液型脂肪肉瘤无明显差异[5]。粘液型脂肪肉瘤的瘤体为渐进性增大,瘤体普遍较大,多为深部软组织,为网状毛细血管,脂肪母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存在异型性,可使用免疫组化S-100蛋白染色进行鉴别。

综合上述,筋膜性结节炎是一种临床误诊率较高的疾病,发展较快,为纤维母细胞增生性,良性反应软组织假肉瘤性病变,对其作病理诊断必须结核组织形态特征,预防因诊断过度而出现误诊。

参考文献

[1]刘永辉,张水兴,罗剑云等.结节性筋膜炎的CT和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4,(4):433-436.

[2]胡翼江,沈钧康,丰宇芳等.结节性筋膜炎MRI表现(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2):432-433.

[3]张静漪,邱逦,ShyamSundarParajuly等.结节性筋膜炎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其超声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4):818-821.

[4]周隽,蒋智铭,张惠箴等.关节内结节性筋膜炎1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11):1264-1265.

[5]陈军,叶新青,李瑶等.结节性筋膜炎存在涉及USP6基因的染色体易位[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4,43(8):533-536.

猜你喜欢
诊断
智能变电站设备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针对代谢标志物的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法医尸检中生前伤检验的研究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PLC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