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英 褚慧玲
【关键词】慢性胃炎饮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03-01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原因是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造成饮食不规律。经常食用快餐,喝酒,吸烟的人数增多,慢性胃炎的患者越来越多,趋于年轻化。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如果不注意,则会演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相对严重,局部组织若继续再生,会导致胃息肉,严重者演变成胃癌。因此,我们必须对慢性胃炎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導致慢性胃炎有很多种原因,其中饮食不当,生活无规律是患者自身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慢性胃炎危害大,病程长,单纯靠药物治疗是不行的,其中饮食调理应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的职责。
1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措施。通过调整膳食的成分、质地及餐次,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胃损伤黏膜的修复,防止慢性胃炎发作。饮食应多样化、个体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根据病情及食欲情况,制定餐次,定时进餐,少量多餐可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对病变的刺激,又可供给营养,促进食欲,保证营养充足平衡。利于炎症的修复和愈合。给予易消化的流食或软食,食物应细软、少渣、易消化,无刺激性。进食时细嚼慢咽,对有贫血的患者可食用富含铁剂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必要时用补铁,叶酸药品治疗。要避免摄入过多的蛋白质,病人脂肪摄入量应适量。宜适当控制富含动物脂肪的食物。少食用含单、双糖的食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水供给量水的需要量与健康人基本一致。增加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既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又有利于胃黏膜病变的修复,蛋白质,矿物质的摄入的来源应是天然食物:如家禽、乳类、鱼虾、肉类、豆制品、绿叶蔬菜及水果。.常吃护胃食物:杂粮混合吃,粗杂粮如小米、玉米、小豆等,比精米、精面所含营养成分更全面,如小米红枣粥、大米山药粥、扁豆粳米粥、软米饭、薄面片、细面条等均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日常饮食可经常调剂食用。保证食物的新鲜,清淡,不可存放过久,不可过于油腻。注意营养平衡:日常食谱除忌食的之外,宜宽不宜窄,食物的种类尽可能吃得杂些,荤素搭配,稀稠结合,不要偏食,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满足机体需要。如患者胃酸过少,可经常吃些酸味食物,如酸奶、醋烹菜肴、酸汤面条,以及酸味水果,如山楂、草莓、苹果、橘子、猕猴桃等,以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如患者胃酸过多,则应忌食容易产酸的食物,如蔗糖、甜糕点、红薯,以及促进胃液分泌增多的浓茶、浓咖啡、浓肉汤、酒类等。为中和胃酸可常吃一些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烤馒头干等。如患者伴有贫血、应多吃含铁质丰富的动物肝、肾、瘦肉、动物血、黑木耳、芝麻酱、大枣、黑豆等。
2健康教育.
2.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
慢性胃炎患者忌食烈性酒(其他酒类也应少饮或不饮)、浓茶、咖啡、辣椒、芥末等刺激性强的饮料和食品。不宜吃过甜、过咸、过浓、过冷、过热、过酸的汤类及菜肴,生冷的食物不仅不易消化与吸收,而且会促进胃酸分泌,并直接刺激炎性病灶;过热的食物可使胃黏膜血管扩张,容易诱发出血或病变处糜烂;过甜食物也容易使胃酸分泌增多,使病情加重;过咸食物也可损伤胃黏膜,不利于胃炎患者的康复。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也会对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应禁酒。饮食宜定时定量:每日三餐应按时进食,且不宜吃得过饱。正餐之间可少量加餐,但不宜过多。避免吃坚硬、生冷、粗糙、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黄豆芽、竹笋、海带、老菜帮等。定时定量进餐,这样可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宜选用的烹调方法为蒸、煮、焖、炖,烩,因为用这些方法加工出的菜肴易消化,机体容易吸收。
2.2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切忌暴饮暴食,细嚼慢咽能充分发挥牙齿的机械作用和唾液分解淀粉、滑润食团的作用,从而减轻胃的负担。反之,狼吞虎咽,大块硬块及粗糙纤维的食物入胃,不仅直接增加胃的负担,还会刺激病灶处,导致胃病复发,增加病人痛苦。暴饮暴食不仅增加胃部负担,而且容易引起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如原有溃疡病,甚至可导致胃出血或胃穿孔。因此,千万不要暴饮暴食。每餐以八成饱为宜。
2.3.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斯匹林、保太松、消炎痛、强的松等。
结论胃病是一种慢性病,治疗时间长,俗话说胃病三分治疗七分养,急不得,积极改变生活中不良习惯,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