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爱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3%,护理满意度98.67%,对照组总有效率81.33%,护理满意度86.67%,两组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个性化护理方法提高了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骨折;个性化护理;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45-02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各器官和免疫功能都不同程度地发生退变,加上老年性骨质疏松以及原有的多种老年慢性疾病[1]。一旦发生骨折,往往难以愈合而需要长期卧床治疗,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问题。因此,恰当的护理显得十分重要。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对75例老年骨折患者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50例,男88例,女62例,年龄62~85岁,平均72岁;其中交通事故伤46例,摔伤76例,砸伤28例;骨折部位:上肢肱骨骨折10例,下肢骨折116例,其中股骨颈骨折6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胫腓骨骨折16例、踝骨骨折2例,脊柱骨折24例;合并高血压45例,冠心病26例,慢性支气管炎22例,肺心病16例,前列腺肥大26例;手术治疗94例,行保守治疗5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既往病史及治疗方法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在患者入院后,即根据患者的临床检查,自我介绍,采用交谈询问等各种形式,尽可能获得其准确的个人临床资料,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及对治疗护理的期望等[2]。然后据此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调整。
1.2.1入院评估:①生理状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各器官和免疫功能都不同程度地发生退变,加上老年性骨质疏松以及原有的多种老年慢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的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同时老年人的理解能力下降明显,反应迟缓,病情恢复缓慢,此外很多老年患者由于缺乏相关指导,没有养成正确的运动、饮食、休息等生活习惯,从而导致生理状态的进一步下降。②心理状态:突然性的骨折,导致患者因为短时间内的生活习惯改变,而表现为极度的不适应,产生迷惑,怀疑等情绪;封闭性的住院治疗,导致患者不能从事正常的社会交流活动,从而产生孤独,焦虑等情绪,严重者甚至会怀疑自己的社会价值;长期的卧床治疗、剧烈疼痛的折磨、缓慢的治疗效果,导致患者产生烦躁、焦虑、恐惧情绪,很多患者可能因怀疑自己的病情能否恢复而产生悲观,恐惧等心理。
1.2.2常规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生理状况,执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汇报;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正确服药,并注意与其他用药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多吃新鲜果蔬,以便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多喝水,多吃富含铁钙质的食物,并服用适量维生素D以增加钙的吸收利用;同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习惯。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褥疮等常见并发症;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定时翻身和深度呼吸,以预防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引导患者借助牵引床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训练,尽量进行关节及肌肉的舒缩运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1.2.3心理护理:针对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入院宣教,向患者介绍老年骨折的预后,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服药禁忌等相关知识,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躁和恐惧心理。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个别护理。对特别悲观的患者,护理人员主动进行沟通,介绍主治医师的业务水平,介绍以往的成功案例,或让成功患者进行介绍,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孤独感特别强的患者,可介绍病友与患者进行沟通,同时鼓励家属多关心和陪伴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以帮助患者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此外适当改善病房环境,如光线柔和,通风良好,环境安静舒适等,都能起到舒緩身心的作用。
1.2.4康复锻炼:老年骨折患者后长期卧床,如果缺乏功能锻炼,会造成骨质疏松和骨组织修复功能失常,从而引起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或挛缩[3]。因此,及早进行主动康复训练有助于康复的速度和质量,并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在病程早期,患者可在家属和护士的帮助下借助CPM机进行被动训练。在病情恢复的过程中主动增加肌肉收缩和关节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应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1.3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患者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有效:患者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效:患者功能不变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PEMS3.1统计软件,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卡方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33%,护理满意度98.67%,对照组总有效率81.33%,护理满意度86.67%,两组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个性化护理是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性格、感情特征、生活习惯及家庭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满足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同的生理和精神上的需求。老年骨折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是针对老年患者生理的特殊性,以及病情的复杂性,并仔细分析其心理状况[4],然后据此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调整。
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把握基础护理的原则性和心理护理的灵活性,学会理解患者和尊重患者,以调动患者的主动性,消除患者的紧张感,让患者相信和理解护理人员,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除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语言性要求外,还应对患者的非语言性要求进行主动揣摩,并给予力所能及的解决,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让患者感受到关爱,从而使患者达到最大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还要注意患者原有的各种慢性疾病,在骨折护理的同时兼顾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使护理工作达到最佳康复效果,这样既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也有利于医护人员开展工作,为工作的主动性奠定基础[5]。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方法提高了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邢翠英.四肢骨折老年病人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8C):1621.
[2]黄月玲,梁燕嫦,岑广芬.个性化护理在骨科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4,3(6):40-41.
[3]王晓慧,王瑜敏,陈洁,等.240例老年骨折病人护理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护理杂志,2006,3(2):88-89.
[4]胡妙兰.老年骨折患者特点及护理对策[J].实用骨科杂志,2008,4,4(14):254.
[5]谭新姣.老年骨折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模式探讨[J].医学信息,2010,23(4):89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