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2015-10-21 20:03焦兰君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急诊护理个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焦兰君

【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4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病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的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住院时间明星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个性化护理,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26-01

AMI(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导致此类疾病产生的相关因素非常多,其中包括饮食不良、劳动过度、烟酒、情绪激动等[1],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胸痛等,继而会出现心律失常、休克等症状。此类疾病发病急,易诱发猝死,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2]。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并为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本文主要分析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42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病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在45至73岁间,平均年龄(55.18±7.52岁)。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在43至72岁间,平均年龄(56.73±7.3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接听到急诊电话后,立刻赶到现场,并且在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给予全身检查,对患者的脉搏、心率、血压等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制定合理的急救措施,建静脉通道,给予镇痛剂,争取抢救时间。完成抢救后,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等。

观察组:个性化护理。①及时出诊。医院首先必须实现出诊的规范化,将人文因素考虑在范围内,强化培训医护人员,使医护人员素质得以提升,当接听到电话后,需简单询问患者病情,并迅速出车,对患者与患者家属进行指导。②急救护理。院前护理与对照组一致,在急救过程中,必须保持安静,患者通常伴随胸部压榨性疼痛症状,在用药时,医护人员要注重同患者沟通,使患者情绪得以缓和,对疾病治疗充满信心。急救的同时,建静脉通路,并快速穿刺。所有护理人员要将穿刺操作完全掌握,急救前,充滿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急救时对患者体征进行观察,了解是否存在并发症,采取急救护理。③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属于个性化护理的重要内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发病紧急,患者会有剧烈疼痛感,因此,需强化心理护理,及时给予心理安抚,利用动作、语言让患者更加安心。④转运护理。经急救治疗后,可转至医院进行治疗,转运前,需告知患者与患者家属,在转运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完成转运后,可通知相关部门,便于做好接待工作。患者于担架平躺,不能移动。对其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明确其并发症处理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住院时间明星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发病较急,且病情严重,一旦发病后,患者与患者家属便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相应的护理,让患者与患者家属平复心情[3]。

当接听到电话后,所有医护人员要迅速做好准备,及时出发,并在电话中简单了解患者病情,到场后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并对患者体征密切监测,建静脉通道。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在治疗的同时,需实施护理干预,个性化护理在属于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它是传统护理方法的延伸,坚持将患者作为中心,注重考虑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4]。

个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护理技巧,明确患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详细记录其病情。每天可反馈患者信息,实施个性化护理后,护理人员能够加强对患者疾病的了解,对其疾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5]。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后,取得了显著疗效,患者的入院时间、住院时间明星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较低,更加证明了个性化护理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颖,赵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13-15.

[2]王国芳.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11):27-28.

[3]赖有莲,张明研.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2):14-16.

[4]任丽倩.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预防作用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8):327-328.

[5]彭锐,廖容,张雪兰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21):21-22.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个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效果分析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