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2015-10-21 20:03杜晓棠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胆红素黄疸尿液

杜晓棠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13名新生儿黄疸患者的观察,分析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13名新生儿黄疸均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情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24-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出现较早,程度重,持久,并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浅等临床表现。笔者就2014年3月对我科入住的13名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观察、治疗、护理,均找到了原因,并得到及时治疗,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一、临床资料及方法

13名新生儿黄疸,男7名女6名,生理性黄疸8名,病理性黄疸5名。13名新生儿入院时,不同部位均发现不同程度的黄色,经确诊为黄疸。3天后,经初步治疗,8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而5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已变深,婴儿情况转好,查血清胆红素尚超过12mg/dl,一周后,通过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5名病理性黄疸患者黄疸消退。

二、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1、新生儿黄疸与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

1.1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1.2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

三、观察与护理

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下精神状态良好,如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情况,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3、喂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新生儿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6、光疗护理

6.1将患儿裸体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睡于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位置。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静脉输液的要固定好患儿的双手,防止碰掉输液针头。记录开始照射时间。如患儿哭闹,要仔细检查患儿体位是否舒适,箱温是否适宜。保持玻璃床板的透明度,如患儿有呕吐、出汗、大小便污染时应急时清理,以免影响效果。

6.2严密监测体温和箱温,每2~4h测体温1次,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7~37.3℃的中性温度,箱温保持在30~32℃。

6.3光疗应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全部照射,禁止在箱上放臵杂物以免遮挡光线。单面光疗箱一般每2小时更换体位1次,可以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受影响呼吸。

6.4光疗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供给,并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奶,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患儿易哭闹、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2倍以上,故光疗时水的需水量增加全日总量15%~20%。

6.5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脉搏及黄疸情况,若出现烦躁、嗜睡、拒乳、皮疹、青紫等症状,应急时与医生联系,寻找病因,做好相应处理。并随时注意黑眼罩、黑布是否松脱,及时贴紧。

6.6加强皮肤护理,保持患兒皮肤清洁,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勤换尿布,因为新生儿在光照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较大,易引起红臀发生。男婴换尿布时要注意避开蓝光。

7、健康宣传。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不足,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原因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致婴儿死亡,并与其保持良好医患关系,他们会主动配合医护人早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因此,必须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

4、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但是许多患儿家长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必然延迟患儿的康复,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但在光疗过程中,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使用新生儿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

[2]曹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第10卷第1期。

[3]卢志平: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干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第12卷第18期。

[4]周月娥,张宏,李小艳,李贵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治疗与护理,试用预护医学,2008年第4期。

猜你喜欢
胆红素黄疸尿液
尿液检查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母乳性黄疸的4个真相
对新生儿黄疸的3种误解
跟踪导练(三)
36例极重度高胆红素头颅MRI变化
60例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