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2015-10-21 20:03卞景慧徐庆华张小末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氧化酶脑血管病缺血性

卞景慧 徐庆华 张小末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79-0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风的主要原因,约85%的中风是缺血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基础,中风存活的患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再发作和其他缺血性事件的发生,,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较久的解热镇痛药品,除可治疗头痛、感冒、发热、风湿痛、关节痛等症状外,对于血小板聚集也可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基本治疗,在所有抗血小板药物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以其药理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抗血栓及心血管事件防治中,并大大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阿司匹林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可以明显减少卒中的发生率,其对卒中的预防效果优于对心脏病的预防效果。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抗血小板治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证实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卒中复发和降低死亡率。本文对阿司匹林在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进行观察。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140例,其中男90例,女50例,年龄32至76岁,平均年龄53岁,把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病情,病程,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⑴治疗与方法甲组用阿司匹林肠溶液片75至100mg口服每日一次,15至30天为一疗程。乙组用丹參及血塞各0.4g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静滴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两组病例常规用营养细胞及对症处理。⑵疗效评定,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14天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分及生活状态进行评定。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能自理: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能自理: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2结果治疗组中基本治愈101例,显著进步3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93.6%.。对照组基本治愈66例,显著进步46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达80%,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较有较大的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阿司匹林是环氧化酶抑制剂,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特性,能明显减少周围动脉阻塞性血栓形成。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以及抑制内源性ADP、5一轻色胺等的释放。因此,它能抑制血小板的第二相聚集而不抑制其第一相聚集。其抗血小板作用机制在于使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即PG合成酶)乙酞化,从而抑制了体内过氧化物的形成,TXA的生成也减少。另外,它还可使血小板膜蛋白乙酞化,并抑制血小板膜酶,这也有助于抑制血小板功能。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环氧化酶(COX)抑制作用持久,可持续整个血小板的寿命周期,约7一10天,阿司匹林使用不当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使用率低,在应该使用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不使用阿司匹林,剂量过低,超过一半以上的病人使用每日50mg以下的无效剂量,维持时间短,随意停用阿司匹林,使用其他不恰当的药物代替阿司匹林等问题。抗血小板药物,首选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功能极强,能够有效防治心血管类疾病,并可对血栓类疾病、血小板增多症及血液高凝状态起1~2级预防作用。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证,否则不能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价格低廉,口服方便,在抗血小板治疗中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氧化酶脑血管病缺血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脑血管病知多少
科普一下:脑血管病诊断中CT与MRI的优劣!
干旱胁迫下不同甘蔗品种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
12个芒果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差异分析
我院近12年9630例脑血管病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过表达IrrE基因提高油菜的抗盐胁迫能力
白刺枝条扦插繁殖与生根酶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