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加之基数较大的往届待业毕业生的冲击,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已相当严峻。促进大学生就业始终是国家的重要议题,但各类政策的出台无一例外收获颇微。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讨论应对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政府指导 专业设置 网购
一、前言
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当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各国也越来越意识到人才培养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盲目的教育资源的投入与高校的扩张换来的却是大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为何社会对人才的容纳度始终难以同步,这必然引起我们大众的疑惑与思考。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就业形势猛如虎
日前,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京发布。这份基于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和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跟踪调查研究的报告显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但就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而言,2012届大学生的90.9%比2011届的90.2%略有上升。随着699万大学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总体就业水平不容乐观。
(二)就业阻碍乱如麻
1.专业设置不合理,大学生普遍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动画、法学、生物技术、体育教育、英语等专业连续三年入选“就业红牌专业”,被视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专家指出,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月收入和就业满意度较低。“这可以分两种情况讨论。有些红牌专业听起来名头很响,但由于办学门槛和成本低,大部分学校都可开设,几乎是一张嘴就能开个专业,导致供大于求;另一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类,是因为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要求造成的,导致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企业又招不到合适人才。”同时,因就业率和薪资持续走高,地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采矿等专业继续被颁“绿牌”,被专家认为是“需求增长型专业”。过于热门的专业,报考人数多,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校方便提高录取分数线实施优胜劣汰,正是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给未来的大学生就业埋下了祸患。通过种种现象,我们就不难分析,冷热专业的两极化趋势造成的失业绝不是简单的大学生绝对数量的过剩,而应归因于这种不合理的人才结构,有些工作岗位门庭若市,有些却门可罗雀。
2.“扩招”变 “扩糟”,高校一味舍“质”逐“量”
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一改过去稳步发展常态,加大油门开始提速,某些高等院校连续多年扩大招生。然而,数年之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和矛盾便纷至沓来。求职无门,一部分毕业生便把目标投向考研队伍。于是,研究生教育也开始扩招,盲目扩招最终导致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急剧下滑。相关数据表明1978-1999年20年有77万研究生;1998年全国招收7万研究生;2001年研究生数量翻一番到16万;2001-2004,再翻一番达33万研究生。2003年报考人数达79.7万人,2004年报考人数达94.5万人,其中应届生47.4万人,占比50.2%,录取33万人次。短短3年时间研究生招量已超过前20年总和。若任事态发展,只会导致研究生继续盲目向硕士,博士的进一步发展,人才素质集体“跳水”。如果那么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是为了暂缓就业,则不仅形成恶性循环,也会引发教育膨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
3.现有职位供应疲软,新产业有待发展
我国目前企业一方面受经济波动的影响,为降低成本,不得不削减人力。另一方面,技术的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等的产出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减少,进一步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因此扩大就业不能仅仅依靠当前企业有限的职位供给,国家必须转向发掘新的需求源,推动新产业的发展。
三、政府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对策
(一)专业设置“因地制宜”,職业规划高中起步
首先,专业设置不能完全靠市场,各地政府应围绕本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大学增减相关专业,推行相近而又有区别的专业组构,从而提高就业预期,也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其次,为了解决大多学生这种“随波逐流”的心态,政府必须倡导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好是在高中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更早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的大学生也更能做出更加科学的专业选择。政府也可增设相关的咨询培训机构,利用国家财政支持这些公益性的机构组织,既能规避某些企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又能减少跳槽率,提高社会总效用。
(二)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后顾之忧
政府应该在教育服务融资和教育服务提供方面发挥相应的作用,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致力于提高高校整体水平,用国际标准的方法,从大学的融资、教师的招聘与管理、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学生的管理后勤的管理科研与教学关系之间的处理等方面,引进国际先进的经验与方法,为当前扩招局面下“保质保量”打下坚实的物质与理论基础。
(三)把握网络时代的脉搏,挖掘新的就业契机
国家不仅要加大“节流”力度,而且更要着力于“开源”,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通过承接外包或家包来充分利用巨大的国际市场,更要高效利用内在市场。近年来,网购业的发展态势良好,规模不断扩大,网购主体年轻化。大学毕业生凭借同龄优势更能了解消费者需求,能借此把握低成本创业的机会。同时网购的发展也带动了物流业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但现在网购业的发展却遭遇很多瓶颈,比如频发的“网店违约”与“信息不对称”案件使部分消费者对网购安全丧失了信心,从而阻碍了该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了提高“消费者信心指数”,政府必须加大对网络市场的监管力度。政府还可以把对网店综合测评的结果如信誉指数,服务态度等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网站发布,供消费者查询,依靠政府的信誉减少消费者的不信任的同时也为网购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另外,还应加大财政对大学生创业的补贴。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创业基金普及率不够高、审批程序繁杂、门槛过高不仅大大降低了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政府开支。这就需要必要的政府机构的精简。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矛盾不可避免,政府需要做的是在这一系列矛盾中找到均衡点,使效益达到最大化,并将此作为其不变的努力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各项工作都要严格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 2013年中国中国大学生就业(R)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2]慧聪,我国网购市场发展迅猛
[EB/OL] http://ww.ithc.hc360.com,2011-12-20
[3]章夫 谁来为教育买单[M] 北京:台海出版社,2010,1
[4][美]埃德蒙·s·菲尔普斯(Edmuds·phecps)[M] 通货膨胀政策与失业理论 2010,6
[5][美]托马斯·弗里德曼 世界是平的[M] 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 ——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6,9
[6][美]埃尔查南·科恩 特雷·G.盖斯克 教育经济学[M]第三版 范元伟译 格致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张庭(1993-03-20)女,汉族,河南信阳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财政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