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分析

2015-10-21 20:03王静荣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早产妇产科危险因素

王静荣

【摘要】目的:探討妇产科临床早产的危险因素及其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的2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早产产妇110例和足月产产妇110例。结果: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在年龄、孕产次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多次流产史方面,早产组显著高于足月产组(P<0.05)。宫内感染、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对两组的影响的差异显著(P<0.05);多胎、羊水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对两组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龄、多次流产、妊娠期高血压、宫内感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20-01

早产发生率为5%~10%,是常见的不良妊娠结局,也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明显增加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对儿童今后的体格、智力和运动发育有着消极影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明显降低,而发生率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探索新生儿早产产生的原因,对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早产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是指妊娠在28~37周的分娩。早产儿的体重不足,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死亡率显著高于足月产儿。虽然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进步,早产儿的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是发生率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早产儿的有效预测、诊断与治疗成为了产科高度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的2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探究早产的危险因素,并形成如下报告。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的220例产妇。其中,早产产妇110例,年龄30±5.35,孕周32±2.13;足月产产妇110例,年龄29±6.94,孕周38±0.62。

2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早产妇组和足月产妇组的年龄、孕次和流产史等一般情况数据以及妊娠期高血压、宫内感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羊水过多等临床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运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运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产次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早产组的多次流产史(流产次数大于等于两次)显著高于足月产组。宫内感染、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对两组的影响的差异显著(P<0.05);多胎、羊水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对两组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在分娩方式上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在对围生儿的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龄、多次流产、妊娠期高血压、宫内感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均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4孕产妇预防早产措施

①应注意身心健康,尽量避免精神创伤,保持愉快的心情,预防血压升高。②孕妇在整个孕期都要注意交通安全,减少碰撞、外伤,避免胎盘早剥的发生。③对于已经知道自己子宫有畸形,或有早产史,或有子宫肌瘤的孕妇,孕期里应该特别注意增加营养,同时禁止性生活。④保持外阴清洁,防止阴道感染。⑤多胎妊娠或合并有慢性疾病的孕妇,孕期应多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更为适宜,因为这样可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流量,从而防止自发性子宫收缩。同时加强孕产妇的孕期管理,进行孕期宣教,早期发现高危因素,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防止早产的发生,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提高新生儿质量。

5讨论

早产是高龄、多次流产、妊娠期高血压、宫内感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产妇年龄。产妇的年龄大于35岁或小于18岁就容易导致早产。本研究中,早产组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产妇占16.32%;足月产组年龄在35岁以上产妇占12.41%,早产组和足月产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样本容量较小,存在着较大的抽样误差。其次,流产次数。流产次数较多是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其能够损伤宫颈内口,破坏宫颈处组织的完整性,致使在妊娠中晚期宫颈关闭不全,羊膜囊膨出宫颈管,最终因为感染或张力过大,导致胎膜过早破裂从而引发早产。第三,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严重威胁着母婴的健康,是围生儿、孕产妇发病以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高血压患者在妊娠的30周后,将会逐渐加重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心力衰竭、昏迷、胎盘早剥等。因此,适时终止妊娠可以让孕妇病情好转,让胎儿脱离宫内的不利环境,避免死胎的发生。第四,宫内感染。早产合并宫内感染时,将显著增加母血IL-6、IL-8、羊水等细胞因子的浓度。产妇的血象、羊水污染程度较重、CRP升高、产后的胎盘感染迹象等是诊断宫内感染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中,早产组的宫内感染现象显著高于足月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研究指出宫内感染的孕妇更容易出现早产。第五,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指在妊娠20周之后,在娩出胎儿前,处于正常位置的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因为胎儿没有娩出,发生胎盘早剥后,将会继续扩大剥离面,加重出血,严重威胁着母婴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一旦确诊为胎盘早剥后,就应当终止妊娠,将胎儿娩出以控制子宫出血。第六,胎膜早破。患有生殖道感染的孕妇容易出现胎膜早破,胎膜早破的产妇多半有绒毛膜羊膜炎感染。胎膜早破的孕妇的宫缩频度与强度增强,宫颈软化,从而导致早产。

据相关资料显示,早产的发生率大致是5%~15%,早产是导致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中早产组的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显著高于足月产组。孕妇由于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出现早产,其中,高龄、多次流产、妊娠期高血压、宫内感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要进行准确的早产预测,就应当研究分析导致造成的危险因素,争取最大程度地降低早产发病率,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近年来,医学领域大力开展免疫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早产危险因素已经进入的分子水平研究阶段,更加科学的预测早产措施的研究也在进行中。临床早产受到年龄、反复流产史、前置胎盘、胎盘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孕前3个月被动吸烟等因素影响。年龄越大、具有反复流产史、出现前置胎盘、胎盘早破、患妊娠性高血压、孕前3个月被动吸烟者发生早产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防止或降低早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齐华雪,陈平洋,袁绍丽.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的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6):565-567.

[2]吴秀娟,王静,骆峰,等.早产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及预防[J].医学信息,2011,24(11):214-215.

[3]耿新华,张伟,张丽萍.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2,4(3):112.

猜你喜欢
早产妇产科危险因素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早产为什么越来越多?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孕妇睡不好易早产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单胎双胎妊娠与自发性早产复发风险的关系
如果你早产过,请警惕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