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局部亚低温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10-21 19:58陈华澎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微创手术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陈华澎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HICH微创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血糖(BG)、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Barthel指数(BI)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7例死亡,对照组死亡16例,观察组的病死率(17.5%)明显低于对照组(40%),观察组患者的NDS评分以及BI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32.5%)明显低于对照(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HICH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改善脑部血肿侧血流循环,尽快恢复缺损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术后治疗;局部亚低温;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98-01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一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危险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病死率等特点,目前临床外科治疗主要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近年来研究发现,局部亚低温控制可有效降低脑损伤程度,促进缺损脑神经功能的恢复,保护脑损害,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2]。为探究局部亚低温治疗HICH微创术后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我8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配合局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HICH微创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在1995年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并经颅脑CT确诊。排除存在严重的心、肝、肾多脏器功能衰竭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8-72岁,平均(54.3±2.1)岁;基底节区出血者28例,皮质出血者7例,丘脑出血者3例,丘脑出血合并血肿破入脑室2例;平均脑出血量为(33.2±8.2)ml;对照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7-71岁,平均(53.8±2.5)岁;基底节区出血者27例,皮质出血者6例,丘脑出血者4例,丘脑出血合并血肿破入脑室3例;平均脑出血量为(34.2±7.9)ml。兩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23例行显微镜下小骨窗早期开颅血肿清除术,14例行YL-1型穿刺针微创穿刺碎吸术,3例行侧脑室体外引流术,术后对高热患者采用酒精或温水擦洗以及冰毯降温等处理,同时应用给予冬眠肌松合剂,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当患者的体温恢复至35-36.5℃后应暂停冬眠肌松合剂。在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注意饮食护理及皮肤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及冻伤等并发症。

1.2.2观察组。24例患者行显微镜下小骨窗早期开颅血肿清除术,13例行YL-1型穿刺针微创穿刺碎吸术,3例行侧脑室体外引流术,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子冰帽降温处理,或者采用冰袋外敷患者的颈部大动脉部位。鼓膜温度应控制在32-35.5℃左右,持续治疗4-5天后采用自然复温措施。

1.3 评分标准

对患者进行2-4个月随访,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 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7例死亡,对照组死亡16例,观察组的病死率(17.5%)明显低于对照组(40%),观察组发生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肾功能异常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32.5%)明显低于对照(60%)。观察组患者的NDS评分以及BI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表2.

3.讨 论

HICH患者主要是发生血肿占位效应,累及血肿周围组织发生继发性脑神经功能损伤,因此临床治疗的关键是尽早消除血肿症状,减轻其对脑组织的直接压迫,降低颅内压,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经济等优点,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术后患者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出现高热症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造成继发性脑损害,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术后的降温治疗极其重要。当前,很多治疗中心均采用酒精浴、温水浴、冰毯、冬眠肌松合剂等常规降温处理,但疗效并不显著。张均等研究报道,早期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耗氧量,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细胞能量代谢,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可有效改善脑组织缺血后低灌注,并防治过度灌注损伤,促进脑细胞结构及其功能恢复。本组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结果表明亚低温治疗患者的病死率(17.5%)明显低于对照组(40%),NDS、BI评分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与张均等报道基本一致。据相关报道表明,HICH患者在过度应激状态下会出现应激性溃疡以及血糖升高症状,本组研究表明,在入院之前患者的血糖均有所增高,说明在微创术后患者均存在过度应激状态,经治疗后,亚低温治疗患者的血糖以及应激性溃疡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亚低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提示可能是亚低温消除继发性脑水肿有关。

综上所述,局部亚低温治疗HICH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改善脑部血肿侧血流循环,尽快恢复缺损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程度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29(6):381—383.

[2]张均.亚低温治疗重症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6:140-142 [3] 王光伟,刘云生,赵林.亚低温对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11,21(6):443.

猜你喜欢
微创手术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微创手术引流治疗急性上尿路梗阻并重症感染的临床研究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