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利
【摘要】目的:掌握一定的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技能,把好质量关,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对几组易混中、药饮片从植物来源、性状鉴别或功效主治方面进行辨析。结果:易混中药饮片其来源、性状特征或功能主治却相差甚远。结论:掌握一定的鉴别技能,认真区分易混中药饮片,防止混用,以保证用药有效、安全。
【关键词】中药饮片;鉴别;性状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82-02
我国幅员辽阔,中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许多中药饮片在形态、颜色、质地方面及其相似易发生混淆,轻者影响疗效,重者危及生命。笔者结合药房实践总结出几组易混中药饮片现报道如下:
1. 通草与小通草[1]
通草:①来源: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②性状鉴别:通草呈圆柱形,直径1~2.5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中部有直径0.3~ 1.5cm 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呈梯状排列,实心者少见。③功效:清热利水、通气下乳的功效。
小通草:①来源:旌节花科植物中国旌节花、喜马山旌节花和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干燥茎髓。因形似通草但细瘦而得名,与通草功效相似。②性状鉴别:中国旌节花类的茎髓呈细圆柱形,直径0.5 ~ 1cm。白色或米黄色,无纹理。体轻,质松软,捏能使其变形,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实心,显银白色光泽。水浸后表面和断面有黏滑感。青荚叶直径0.5 ~ 0.7cm,白色或米黄色,表面有浅纵条纹,体轻但质较硬,以手捏不变形,断面平坦有白色光泽,水浸后无黏滑感。通草与小通草饮片鉴别最主要的差异是通草是空心的直径比较大,纵剖面薄膜呈梯状排列,而小通草断面是实心的。
2. 五加皮与香加皮[2]
五加皮又称南五加皮:①来源: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②性状鉴别:不规则卷筒状,长5~15cm。直径0.4~1.4cm,厚约0.2~0.4cm。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及横向的长圆形皮孔,断面略平坦,淡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辣而苦。③功效:祛风湿、强筋骨、益气。本品无毒,可长期服用。
香加皮亦称北五加皮:①来源: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②性状鉴别: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块片状,长3~10cm,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质地疏松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有特异香气,昧苦,稍有麻舌感。③功效:祛风湿,壮筋骨,强心等。本品有毒,不可长期服用。五加皮与香加皮在形状、质地上虽很相似,但仔细观察,其颜色与折断面、气味有不同之处。
3.天花粉、白芷
天花粉:①来源: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②性状鉴别: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凹陷的横长皮孔,有的残存黄棕色外皮。横切面可见黄色小孔(导管)略呈放射状排列,富粉性。味微苦。③功效:生津止渴,清热泻火,排脓消肿。
白芷:①来源:干燥的伞形科植物杭白芷或白芷的干燥根。②性状鉴别:根呈圆锥形,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具同心性环状纹理。表面灰棕色至黄棕色,有多数纵皱纹,疙瘩丁,有支根痕。断面灰白色,显粉性,皮部有棕色油点,形成层环圆形。气香浓烈,味辛微苦。③功效:解表散寒,通鼻窍,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4.关木通与川木通 [3]
关木通:①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②性状鉴别:长圆形,有时扭曲,长约1米,直径1.5~3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平滑,间或有浅纵沟纹,或棕褐残余栓皮。节部稍膨大,有一明显的枝痕。体轻质硬,不易折断,断面黄色,皮部薄,术部占大部分,导管孔洞大,呈整齐的轮状排列,射线类白色,放射状,髓不明显。摩擦残余栓皮,有樟脑样臭。气弱,味苦。③功效: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
川木通:①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②性状鉴别:呈长圆柱形,或稍弯曲,长短不一,直径2~3.5cm。表面灰黄色,有纵向细沟及棱线,残存外皮呈纵向撕裂。节处膨大,有对生的侧枝痕。质坚实,难折断,切片边缘不整齐,皮部薄,木部浅黄棕色,导管孔洞大小不一,均被极细射线隔开,髓小,隐约可见,偶有小孔洞。无臭,味淡。③功效:清热利尿,通经下乳。
5.桃仁与苦杏仁
桃仁①来源: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②性状鉴别:外形长卵形,扁平,基部钝圆而偏斜,边缘较薄,味微苦。③功效:活性祛瘀,润肠通便。
苦杏仁①来源: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②性状鉴别:外形呈扁心脏形,种子整体比桃仁厚,顶端略尖,味较桃仁苦。③功效: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6.乳香与乳香
乳香①来源:乳香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的皮部切伤后流出的油胶树脂。②性状鉴别:呈乳头状,有时粘连成团快,淡黄色,半透明,表面无光泽且常带有一层类白色的粉尘,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泽,少数呈玻璃样光泽,口嚼唾液呈乳白色。③功效:性温,味苦、辛。调气活血,舒筋止痛,排脓消肿。
没药①来源:橄榄科植物没药树皮部流出的油胶树脂。②性状鉴别:呈颗粒状或团块,表面红棕色,较乳香色深,质脆,碎面颗粒状,带有油样光泽,并常伴有白色斑点或纹理,两者均有芳香味。乳香加水研磨呈现白色或黄白色;没药加水研磨呈现黄棕色或棕褐色乳液。③功效:性平,味苦。破血,消肿,生肌,止痛。
参考文献
[1] 苏桂云,徐立民.通草與小通草的区别[J].首都医药,2014(19).
[2]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1
[3] 李培良,李银侠.几种常见性状相似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J].中国社区医师,2013,(7)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