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右心室间隔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临床分析

2015-10-21 20:03李勇周长高葛恒松高新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低位

李勇 周长高 葛恒松 高新春

摘要:目的比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与低位右室间隔起搏组的临床差异。方法收集23例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分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与低位右室间隔起搏组,对比两组间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 起搏阈值阻抗、术后QRS波群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等指标。结果两组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起搏参数、LVEF值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低位右室间隔起搏组QRS波群时限明显短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短期内心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位右室间隔起搏术植入成功率高,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有一定优势,是安全有效的,将其作为一种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方式是可行的。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心动过缓;低位;室间隔;起搏

中图分类号:R541R256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01.049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1012002

随着心脏起搏器的不断进步发展,更多的功能出现,生理性起搏越来越被重视,一直以来起搏部位均首选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可是其导致束支传导阻滞样心电图改变,使QRS时程增加,易造成左心室内和左右心室间激动与机械运动失同步,这就促使我们去尝试右室心尖部以外的起搏部位。而要符合生理性起搏必须首先使起搏心电图的QRS波群时限尽量不宽,室间隔起搏心电图QRS波群比较有优势,以往高位间隔起搏研究比较多[1]。本研究运用低位间隔作为右心室起搏技术来治疗心动过缓患者,观察该技术的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因心动过缓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Talos系列 BIOTRONIK)植入术病例23例,根据起搏部位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病例13例(A组),低位右室间隔起搏病例10例(B组),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48岁~88岁,平均60.9岁。VVI起搏16例,DDD起搏7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所有患者均有心脏起搏器植入起搏器Ⅰ类适应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穿刺锁骨下静脉途径插入起搏導线,调整心室主动固定螺旋电极(Setrox S 60,BIOTRONIK)送至右室低位间隔部,植入起搏点选择位于右室间隔,头端距心影(X线下透视)底部1.5个椎体影以下的区域(包括电极头端明显向下,位于近右室心尖部者),采用头端塑型(改良的Amplatzer导管头形状)电极引导钢丝调整电极顶端与低位间隔部形成垂直关系,通过X线透视LAO45°、RAO30°等多体位确定,并结合起搏心电图证实电极在低位间隔部。右室低位间隔面起搏QRS波形态呈类似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I导联呈R型,下壁导联呈QS形,电轴左偏,时限略宽。心室有效起搏后,将电极顶部的螺旋拧入心肌,测定起搏阈值(固定脉宽0.4 ms)、阻抗、R波振幅,各项指标要求与RVA电极导线要求相同。参数满意后在持续X线透视下退出引导钢丝,观察电极头端是否发生位移。旋进电极螺旋圈(15~20)min后重复测试参数。心房电极均选用ISIB Selox JT 53翼状电极,按常规方法植入右心耳位置。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均选用ISIB Selox  ST 60电极,按常规方法植入右心室心尖部。

1.3观察指标和随访分别记录心脏彩超数据、术时和术后3月起搏参数、术后即刻心电图测量的QRS波群的时限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低位右室间隔起搏组QRS波群时限明显短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组(P<0.05),术后两组心脏彩超LVEF值未见统计学意义。

23例起搏器患者,均未出现起搏器电极移位或脱位等现象、感染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且术中10例低位右室间隔组植入成功率100%,但操作时间低位右室间隔组较右室心尖部起搏组稍长,考虑与主动固定电极自身操作时间和反复测试阈值有关,术后3月随访两组起搏程控参数均良好。详见表1。

3讨论

目前心脏起搏尽量做到生理性起搏,生理性起搏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心脏起搏的心室同步性问题,正常心室传导是通过房室结向室间隔希氏束传导左右心室的,由于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改变了正常的左右心室激动顺序,起搏后心电传导从心尖部向心底部逆向传导,导致整个心室除极速度延迟,左右心室除极亦不同步,电激动顺序异常影响着心脏机械收缩顺序及机械收缩的同步性,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影响心脏功能;优化右心室起搏部位是近年来生理性起搏重新认识。基于希氏束是左右心室电扩布起始部位的特点,可以设想在靠近它的区域起搏必然更符合心室内生理传导,右室间隔起搏可以直接实现“近希氏束起搏”[2],右心室间隔部位起搏是优化右心室起搏部位的重要选择部位。有研究表明右室间隔起搏QRS波时限明显短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3],右室间隔起搏接近正常的房室和心室激动顺序,较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小[46],许多研究表明右心室间隔起搏在技术上是安全可靠的[7,8]。QRS波时限能反映了心室除极同步性指标[9,10],心电图表现QRS波时限越窄,越能反映心室的同步性。本研究从低位间隔部位起搏观察起搏后QRS波时限,明显较右心室心尖部窄,而且短期内心脏功能并未见下降,而且低位室间隔位置相对于间隔其他部位易于定位、固定,操作相对简易,右心室低位室间隔起搏有一定优势,可能是一个理想的起搏位置。

低位右心室间隔起搏植入成功率高,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有一定优势,虽然手术操作时间稍长,考虑与主动固定电极自身操作时间和反复测试阈值有关,但是作为一种心脏起搏方式是可行的,将来可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起搏部位。本研究病例数偏少,缺乏与右心室室间隔其他部位起搏的临床资料比较,没有远期的临床观察,且需长时间的随访,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邓长金,成威,陈亚峰,等.右室高位室间隔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4(5):459460.

[2]周宁,陈曼华,罗洪波,等.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起搏参数和心电图的影响[J].心脏杂志,2008,20(1):8086.

[3]陈泗林,林纯莹,刘烈,等.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心脏特殊部位起搏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21( 3): 206

[4]宿燕岗,巩雪,王蔚,等.电极导线在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起搏的随访观察[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5(4):298.

[5]盛晓东,周建龙,范韬,等.采用螺旋电极导线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经验[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23(5):408409.

[6]胡军, 李阳, 石水梅, 等.右室间隔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室功能中远期影响的 Meta 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 5(4): 343348.

[7]马树人,蒙涛,鲍智,等.組织多普勒评价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11):15671569.

[8]Cano O, Osca J, SanchoTello M J, et al.Comparison of effectiveness of 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 versus 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J].Am J  Cardiol, 2010, 105(10): 14261432.

[9]颜紫宁, 范莉, 芮逸飞.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不同 QRS 时限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同步性[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9, 16(4): 211214.

[10]闫明昌, 苟志平.不同室内传导阻滞患者心室同步化的对比研究[J].临床荟萃, 2010 (18): 15681572.

(收稿日期:20140813)

(本文编辑王雅洁)

猜你喜欢
心脏起搏器低位
心跳可“发电”
上颌低位尖牙矫治的应力释放
血液发电法确保心脏起搏器不停跳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临床研究比较
守住生命的厚度
肠癌低位保肛手术人性化护理干预体会
心脏起搏器起搏电极脱位7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