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连红
【摘要】本文依据边坡具体的特征要素,设计治理方案,并实践与验证该方案可行性,为类似边坡的治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边坡;治理设计;分析
随着城乡建设幅度不断扩大,人为大规模的开挖,造成工程建设中人工边坡越来越多,设计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为消除工程隐患,减少损失伤亡、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边坡特征
该边坡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某县,该边坡为为岩质边坡,上下共三阶边坡,每阶边坡高5.1米,总高度为15.3米,横宽约235米,每阶边坡坡度约73°,坡面段为粉质粘土和强风化~中风化的泥岩,其余坡面段为中风化砂岩,层状产出,无断层、裂隙密集带通过,坡面上有两处裂隙面,各裂隙面大角度呈现垂直分布;结构面结合良好,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结构面的组合线倾角在35°—75°,整体较稳定;该边坡岩体类型为II类。
2.水文地质条件
该边坡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存储于白垩纪下统白龙组泥岩的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基岩裂隙水的水量受主要受岩体的裂隙发育程度控制,补给来源主要为降雨和地表水体的补给,排泄方式为通过基岩裂隙向地势低洼处渗流。该区水位埋深10m,水量较缺乏。
3.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在不考虑边坡的坡高、坡顶荷载及水文地质等条件下,由该边坡坡面与岩体结构面关系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以及稳定性极限平衡可知,坡面受岩层产状(150°∠10°)、裂隙面产状(280°∠40°和220°∠80°)、人工边坡倾向(220°∠75°)以及天然边坡倾向(220°∠10°)这五组结构面控制,岩层倾向与坡向大于90度斜交,岩层倾角较小,两构造裂隙投影线交线与坡向投影线位于同侧,并且两构造裂隙投影线交点位于人工边坡的内侧,说明结构面组合交线的倾向于坡面倾向一致,其倾角大于坡脚,天然状态下整体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发生整体崩塌的可能性较小。但坡面存在裂隙交错发育,贯通性良好,坡面岩体被裂隙以及层面切割,已经形成大小不一的楔形岩块,且开挖坡脚后造成边坡浅表层松动,风化在风化作用、降水以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楔块与表层风化物则会向下掉落,坡面逐渐形成凹陷的岩腔,发生局部崩塌的可能性较大,导致该边坡失稳。
4.设计方案与结果
根据该场地勘察资料提供相关设计参数进行计算,按照国家相关规范[1-3]进行结果验算,得出该边坡治理方案为坡面修整+挂网喷砼。结果如下:
短锚共设计七排:第一排相距坡顶面0.5米,锚杆长度为4.0米;第二排相距坡顶面3.0米,锚杆长度为4.0米;第三排相距坡顶面5.5米,锚杆长度为4.0米;第四排相距坡顶面8.0米,锚杆长度为4.0米;第五排相距坡顶面10.5米,锚杆长度为3.0米;第六排相距坡顶面13.0米,锚杆长度为3.0米;第七排相距坡顶面15.5米,锚杆长度为2.0米。锚杆倾角为20°。成孔孔径为50mm,成孔的深度应大于嵌入深度50cm。
锚杆横向间距为2.5m,采用1根Φ20螺纹钢(HRB335)制作,且每隔1.0m设计一个定位器,定位器采用3根支架钢筋焊接制作,注浆采用M30水泥砂浆,水灰比选用0.4:0.5,灰砂比为1:1.注浆体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0Mpa,全孔注浆,在露头处,将钢筋弯曲100mm,然后再与钢筋网网点牢固焊接,喷锚钢筋采用Φ6@300热轧圆钢编制而成。喷浆采用C20混凝土,水泥与砂石的重量比为1:4-1:4.5,砂砂率为45%-55%,水灰比宜为0.33-0.45,喷射厚度为80mm,初喷厚度为30mm。坡面设置泄水孔,间距按3.0m×3.0m布置,泄水孔进水侧设置土工布+卵石堆囊,坡面上裂隙较大的地方应适当加密泄水孔的布置。
5.结论
(1)该边坡支护完成后,坡体及坡面未出现变形裂隙,后期监测结果表明,该边坡经治理后在暴雨+地震工况下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说明该护坡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2)通过边坡支护设计,大大提高了边坡整体稳定性,降低了边坡失稳所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